新时代中国式农村现代化实现的路径选择

2023-10-30 16:37王兴仓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选择乡村振兴

王兴仓

摘 要:随着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式,大踏步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迈进。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原因,实现农村现代化就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集体性地区性返贫是基础和前提,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深入落实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则是农村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实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07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放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团结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最终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巨大胜利,兑现了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深刻阐明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首先要认清其基本特征,它具有农村人口规模大、广大农民期盼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中国特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当广大农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农村消除了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真正得以实现。同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目标起点。进入新时代,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因素,我国相当多已经摆脱贫困的地区和群众,发展基础依然较为脆弱,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确定意外发生,随时会返贫。同时,脱贫攻坚成果得不到巩固,推进乡村振兴就必然面临不少难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村任务仍然最为艰巨繁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脱贫攻坚成果要依靠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得以巩固。

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扎实巩固脱贫成果,在脱贫的基础上,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举措。对有可能返贫的地区和群体实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他们的收支情况、坚持预防和帮扶结合,守住发生集体性、规模性返贫这一红线。

首先,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心聚力朝着既定目标奋进。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情,积极探索各类资金使用方式,建立健全公平有效的奖励激励制度,最大限度调动脱贫群众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期盼美好生活的强大发展动力。对于配套类补贴发放,要坚持勤劳多补、不劳不补原则,比如对农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家庭,根据种植农作物面積和饲养家禽家畜的数量规模进行差别化补贴,这样对脱贫家庭来说,就是“扶上马,送一程”,既激发他们劳动就能致富的内在动力,又能起到榜样带头作用,从而在脱贫地区脱贫群众中形成人人辛勤劳动、家家劳动致富的良好风尚。

其次,针对脱贫群众的定点帮扶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在保障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各个脱贫地区政府要加大力度,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统筹做好衔接资金使用方向,制定资金分配使用规章制度,充分落实国家的扶贫脱贫政策部署。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把资金用于重点产业以及阻碍制约发展的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对于那些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生存发展的贫困帮扶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更要财政倾斜扶持。各地方政府要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把国家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专项资金和落实乡村振兴项目投资相结合,形成多方投入合力。

再次,实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才是真正出路。致富才能彻底脱贫。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使广大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接下来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脱贫地区继续发力,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为脱贫地区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优化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脱贫地区全面振兴离不开各方力量的通力合作与广泛支持。

最后,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实施动态监测,精准帮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帮扶措施,对有劳动力的家庭,主要是进行产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就业创业机会和增加家庭收入为目的。对劳动力短缺或者身患疾病的残疾人家庭,只能依靠社会保障兜底,让他们生活无忧,享受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进步福祉。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发力,逐条逐项落实中央制定的乡村振兴政策措施,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加速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逐步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2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对我们党第一要务提出的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对于能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能否振兴乡村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发展农业,并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而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加大农业的科技力量投入,解决农业发展的用水问题、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劳动力投入较大问题等。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等程序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其次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存在着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不足和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就业体系建设,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农业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引进大型企业进入农村,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为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再次,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探索新的户籍制度改革,为进城务工农民保留原有的户籍,不要因为进城务工而取消农村户籍;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进城务工农民将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进一步落实土地的“三权”分置;三是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和养老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

最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作保障。农业的高质量發展,生产是重要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的仓储与销售,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仓储体系,并进行价格调控,稳定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最大限度地保护种粮农民的劳动收益。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特色农副产品产销为“切入点”,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更好地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的产销与农旅、文旅产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和乡土特色的乡村产业,无论是吸引更多消费者,还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都是非常好的实现路径。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我们要立足国情农情特点、农业产业特性、乡村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做好农业农村发展突出矛盾和挑战化解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保障。

3 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推进乡村振兴,要牢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阔步前行,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提出具体要求,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之间要素畅通。把我给建设成为一个农业强国,推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人才以及基层组织全方位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乡村振兴有助于是解决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有助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首开之年。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了部署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部署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着力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本原则是:坚持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建设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群众主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第一,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经营。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附加值,同时,提高流通业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第二,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健全推进机制。细化乡村建设行动专项推进方案,协调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农村道路、农村供水、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第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和组织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宣教活动。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全面升级农村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系。大力提升改造农村普惠性基础设施条件,要把更多的资金用在补上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上。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培养和使用好人才。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机制,使各类人才、各方人才、各层级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形成乡村振兴人才优势和根本保障。尤其要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职业农民大军,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民是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主体。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23.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40141.

[3]焦海艳.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逻辑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03).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选择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