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索

2023-10-30 00:09覃红艺陆小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覃红艺 陆小丽

摘 要:本文以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药事法规授课实践,构建了以思政元素深度嵌入课程内容为主体,以目标协同和评价协同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课程思政总体框架。具体教学实施中,通过将新时代法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职业品格教育融入授课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载体,使得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高校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事法规;课程思政;药品生命周期;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69

2016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将课程思政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机制。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从“教材、教学内容、方法 、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和创新主渠道教学,为解决课程思政“硬融入”等问题提供了参考,为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药事法规课程融合了药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元化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药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之一,旨在通过学习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明确相应法律法规要求,掌握具体的行为准则,为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文以南京某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的药事法规教学为例,因医药行业是该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药事法规课程对其从业法规知识习得、职业道德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多维度探索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达到思政育人“春风化雨”的效果,也为相关专业本科药事法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 药事法规课程思政总体建设框架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课程思政不是单纯依靠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而应渗透于授课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目标确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的选用、教案和课件制作、教学效果评价等,贯穿于课前准备、教学研讨、课堂讲授、实习实践、科学研究的始终,既包含直接思政元素的输出,更要求立体化思政元素的呈现。根据学校及专业的发展优势,笔者在药事法规授课过程中依据课程前、中、后的流程规律,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思政框架(详见图1),即以思政元素深度嵌入课程内容为主体,以目标协同和评价协同为两翼,共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1.1 以思政元素嵌入课程内容为主体

药事法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版)等法律、规章相关法条的学习为重点,同时融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医药知识产权、药事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对药品行业、药品供应全链条有直观清晰的认知。通过深入挖掘药事法规课程各章节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凝练出新时代法治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教育等主题,利用构建案例库、课外实习实践、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1.2 让思政引领与教学目标同向同行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依托“三全育人”格局构建,坚持思政引领目标与教育教学目标一体化实施。在药事法规课程思政的构建中,要通过正面引导细化药事法规课程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大纲编写过程中,将章节目标、教学目标、思政目标构建矩阵,形成交叉对应关系,指导课程讲授。在药事法概述、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特殊管理药品、医药知识产权的章节学习中,深化学生对当前医药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理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药品全生命周期历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中,牢固树立学生新时代法治观念,培养其药学职业道德,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药事管理事务、促进公众用药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在药事法律责任学习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意识。

1.3 以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在药事法规课程思政的构建中,除关注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的习得,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且二者权重相当。通过引入晓庄课程中心等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前讨论和课后巩固,设置诸如“新药定义的变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假劣药定义法律界定变更”“超说明书用药利弊”等开放性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关注医药政策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并以翻转课堂形式进行课堂分享,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整合课内课外资源,通过带领学生参药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车间、参与药检中心实习等方式,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2 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内容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按照药事法规“一体两翼”式课程思政总体框架,将新时代法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职业品格教育重点融入授课内容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载体,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协同,最终实现思政引领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2.1 构建案例库强化法治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通过药事法规课程案例库,从人和事两个维度充实案例内容,利用案例的视频图片资料、细节详解、案例讨论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在人物案例库中,利用医药名人的榜样力量,形成正向引导。研发领域,屠呦呦带领团队坚守科研一线40余年,经历上百次失败,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糖丸爷爷”顾方舟以身试苗,为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甘冒生命危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临危受命,84岁高龄依旧挂帅逆行出征。在事件案例库中,通过国内外、近远期的药害事件梳理、学习和讨论,从反面警醒学生必须坚守价值底线,避免触碰法律红线。研发环节“反应停”事件、生产环节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流通环节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使用环节的过度用药等,都可在课堂内外引发学生对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深层思考。

2.2 拓展校外实践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厚植生命至上情怀

药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药学从业者只有时刻牢记“生命至上”的初心,恪守药学职业道德,才能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品,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药事法规教学中,药品生产和监督是实践性较强的环节,要让学生更直观理解法规要求,课程思政就不应仅着眼于第一课堂,还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将思政元素延伸到第二课堂。如利用模拟仿真实验室、参观药企GMP车间、到药监部门实习实践、开展学术讲座、参加科研课题等方式,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厚植生命至上的情怀。通过药企车间的参观,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通过车间“人、机、料、法、环”管理的学习,教育学生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从日常实验操作中遵循数据的真实性、过程的合规性;通过调研承担药品储备的企业,了解中央和地方在药品储备管理、调用管理方面的流程,体会国家为维护公众健康、保证紧急情况下公众用药需求所做出的努力,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网络舆论面前坚守正确的导向。

2.3 混合式教学增强“三个认同”,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晓庄课程中心内搭建线上教学资源,提前将教学大纲、按药品生命周期分类整理的法律规章原文、教学PPT、视频资源等上传分享,同时通过线上作业的发布,实现课程学习成效的动态数据统计和分析。在线上传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医保灵魂砍价”全程录像,让学生切实感受医务工作者“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的坚守,感受制药企业在利益和社会责任间做出的正确抉择;线上开展药品审评绿色通道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国家有完善的快速审批通道助推新药上市。通过《我不是药神》影视作品与现实的陆勇案结合,让学生看到法律也并非冰冷无情,而是随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诉求不断动态调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4 翻转课堂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职业品格

药品的研发是一个耗时长、风险高、投入大的过程,需要从业者具备创新思维,具备不怕失败、勇于开拓进取的职业品格。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要时刻贯彻“学生中心”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如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医药行业热点议题,将学生更多纳入探讨学习的过程,提升其学习兴趣,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课程学习和思政引领的双重目标。如在医药知识产权的内容学习中,让班级学生分成正反两组,针对“专利是把双刃剑”进行自主资料查阅和课堂辩论,并将最终得分作为过程性考查的一项计入期末总评成绩。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在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深入理解了课程内容中的专利链接制度和Bolar例外原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期末考查的过程中,加大案例分析材料的比重,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格。

3 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从属性上看,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具有潜在性,属于隐性教育范畴,在效果评价上难以有明确的、定量化指标。本文以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实践两年来的授课为例,教材采用邵蓉主编的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药事法理论与实务》,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第三方评价等方式评价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其中发放问卷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访谈学生10人,访谈用人单位7人。

3.1 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将思政元素与具体药事法规的章节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实习实践、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中,更多主动参与思考,96.2%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培养了自身法律意识,增强了对国家医药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学生访谈中,超过半数同学也表达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通过绿色通道加快疫苗审评审批、通过医药储备制度调用紧缺药品,让大家更深刻理解了“人民至上”的理念。83%的同学认为通过实习实践,提高了医药行业从业意愿,涵养了敬业奉献的品格;座谈中同学们也多次提到,工厂GMP车间的参观实践、车间QA(质量保证)实践对职业道德和品格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

3.2 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以往药事法规教学更多针对法条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普遍反馈课堂较为枯燥,理论知识掌握困难,易导致概念的混淆等;对用人单位而言,以往的授课模式因职前能力培养无法满足职后的能力需求,往往需要入职后较长时间的培训,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自从遵循药事法规课程思政总体框架改进课程设计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均有提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7%的学生认为课程有吸引力,对能力提升有帮助。从反馈意见看,通过行业热点问题的讨论,增进同学们对药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条不同环节的了解,扩展同学们的思维,扩充思考问题的角度;通过典型违法案件分析,加深对法律责任和法条规定的理解,对思辨思维、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看,学生对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等概念和要求更为清晰,就业后在医药领域各环节的岗位上上手速度快、可塑性强、认可度高。

4 结语

在药事法规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中,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构建“一体两翼”式的课程思政框架,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嵌合,实现思政引领与教学目标同向同行,同时借助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养成。药事法规课程思政的实施目前暂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未来建设中,任课教师还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政引领能力,完善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将思政工作贯穿在药事法规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更多德行兼备的医药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韩宪洲.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与实践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21,(23).

[3]沈群,戴娇娇,张春辉,等.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实践[J].中医教育,2020,39(6):59.

[4]连佳芳,张书丰,郝勇,等.《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白求恩醫学杂志,2020,18(5):487.

[5]熊野娟,姚虹,陈群力,等.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以《GMP实务与安全生产》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5):161162.

[6]李伟男,李永吉,王艳宏,等.思政教育融入金课标准的中药药剂学汤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4):84.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