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2023-10-30 00:09潘旺张丽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智能制造课程思政

潘旺 张丽敏

摘 要: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伴相生,协同育人。针对智能制造课程,主要探索了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根据思政育人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其融入课堂教学。从思政元素挖掘和课程思政融合方式两个角度给出建设性意见,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目标落实。

关键词:课程思政;智能制造;教学策略;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71

0 引言

作为现代工业基石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保障,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18世纪以来,每次制造装备和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强国之间竞争格局的改变,国力的兴衰与制造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制造业还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关键点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层次融合,而智能制造则是其中的主攻方向之一。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这是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发展智能制造是我國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必由之路,使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过渡,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重塑我国制造业新优势。

为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形势的发展需要,解决社会亟需相关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问题,诸多高校开设了智能制造课程,旨在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培养人才。智能制造对于学生了解智能制造理论和方法、把握智能制造技术的由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建立高效、专业的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制造各部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并掌握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方法,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依据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针对智能制造课程,探索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其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课程思政信息化平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培养信息化时代德才兼备的制造领域人才。实现专业知识体系契合产业升级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行业多元交叉融合需求、技术锤炼平台高度适应企业创新发展需求。

1 思政元素挖掘

理工科课程思政是在完成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于其中,强调价值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意识。思政元素主要包括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智能制造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思政”融合“专业”为原则,认真搭建课程思政元素框架,明确各思政元素在课程内容中的切入点,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有迹可循、巧妙过渡。智能制造课程主要章节包括:智能制造概述、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产管理、智能制造服务和应用。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深化,挖掘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2 课程思政融合方式

2.1 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借助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融入思政元素。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在机械制造的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包括工业机器人、光感测技术和高端轴承,并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一些工业技术。我们以学生关注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制裁”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以个人或组队的方式,结合专业进行延伸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促进“思政”与专业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2.2 实训融入思政元素

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和指导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实践,以及教师的引导,培养和塑造学生在思考能力、思维方法、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深层次素养。

3 结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将多种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使命感更加强烈,学生的创新研究、决策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建设和有效实施是时代的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巧妙融合,培养信息化下德才兼备的制造型人才,实现专业知识体系契合产业升级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行业多元交叉融合需求、技术锤炼平台高度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徐聪,黄载曦.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跨境物流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807(20):119122.

[2]张应刚,夏威屹,尹伊,等.对新一代智能制造的几点思索[J].制造业自动化,2022,44(10):124126+220.

[3]刘玉书,王文.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1(23):6477.

[4]孙倩,王建平,姚广芹,等.基于产教融合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应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114(06):2832.

[5]王井玲,赵巍,杨慧,等.基于学习产出的智能制造“3+4”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09):2224.

[6]王颖,杨茂林,王海云,等.新时代理工科课程思政研究:综述与展望[J/OL].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30412].https://doi.org/10.16112/j.cnki.531160/c.2023.02.152.

[7]周新涛,张文亭.基于《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496(08):263265.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智能制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