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透明度对上海大都市圈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影响研究

2023-10-30 22:08武田艳齐征黄强黎庆玲何净净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武田艳 齐征 黄强 黎庆玲 何净净

摘 要:分析2015-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并探究财政透明度对其影响,为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提供依据。利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分析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效应。2015-2020年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经历了“W型”发展,排名靠前的城市有上海、湖州、舟山、南通,嘉兴排名最差,财政透明度和地区经济水平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存在空间差异,提高财政透明度和地区经济水平能够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水平。

关键词:上海大都市圈;财政透明度;医疗资源供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46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国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显现出我国医疗资源供给存在不足的问题,因此,探究医疗资源供给水平与其影响因素对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普惠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已有研究来看,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给水平评价与区域差异方面,研究区域多为全国、省域或城市群,针对都市圈的研究欠缺;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多聚焦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而医疗卫生领域财政支出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相关领域支出的透明化、公开化,势必会增加群众对该领域的监督,从而促进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提高,但是关于财政透明度因素影响效果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区域,从医疗财政支出、医疗机构密度等维度构建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以及专家建议,将可操作性、全面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作为原则,从医疗财政支出、医疗机构密度、医疗人力资源、医疗服务容量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建立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强度用“医疗财政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行表征,考虑到财政支出是地方进行医疗卫生建设的基本方式,医疗卫生财政投入越大,说明政府重视程度越高。

1.2 熵权-TOPSIS法

目前评价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方法有很多,本研究选用熵权-TOPSIS法。该方法是将熵值法和TOPSIS法联合起来进行运算求解,既保留了熵值法在求权过程中的客观性,增加指标分辨意义和差异性,又具有了TOPSIS法能够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精确反映各评价方案差距的优势。

1.3 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影响的模型构建

为考察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影响,构建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

Medicit=α+βFitiit+δXit+λi+μi+εit(1)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Medicit表示被解释变量医疗资源供给水平,βFitiit表示解释变量财政透明度,X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λi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μi表示地区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为排除其他因素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影响,借鉴已有的研究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地区经济水平(con1),由人均GDP表示;产业结构(con2),由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表示;税收能力(con3),由总税收占GDP比重表示;人口密度(con4)。

1.4 资料来源

研究区域为2022年9月上海、江苏、浙江联合发布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包括的9个城市,分别为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各指标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浙江卫生健康年鉴》《江苏卫生健康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时间跨度为2015-2020年。

2 结果

2.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测定

基于构建的上海大都市圈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搜集的各指标统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得到9个城市横向和时序的动态评价数据集,结果见表2。2015-2020年人均医疗财政支出、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强度、单位面积医疗卫生机构数、人均诊疗次数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较小。此外,在2019-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所占比重经历“过山车式变动”,在2019年大幅度增加并在2020年急剧下降(图1)。

2.2 基于时间维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熵权-TOPSIS法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表3)。2015-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经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型”趋势,2019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大都市圈整体医疗资源供给水平较2018年出现了显著性的下降,在2020年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从評价结果看,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海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值为0.552,显著高于其他8个城市;嘉兴综合评价得分均值为0217,显著低于其他8个城市,医疗资源供给紧张;湖州、舟山、南通综合评价得分位居前列。从变化趋势看,上海、宁波、无锡、常州、南通5市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无锡、南通2020年与2015年相比分别提高了52.9%和28.1%,提升幅度明显;湖州、嘉兴、舟山、苏州四市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出现下降,其中嘉兴下降幅度最严重,为39.1%。

2.3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表4结果可知,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具有促进作用,财政透明度越高,人民越容易对医疗卫生领域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进而促进医疗供给水平提高。在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会更加重视医疗资源的投入。

2.4 稳健性检验

为提高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影响的可靠性,进一步通过删减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con2)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通过删减部分控制变量后,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符号与显著性和之前相比并未出现变化,核心变量系数与之前相比几乎一致,说明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3 讨论

本文首先通过实证分析对2015-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医疗资源供给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以财政透明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发现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水平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1 上海大都市圈各市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空间差异与优化路径

根据表2可知,2015-2020年医疗财政支出和医疗机构密度两方面的指标占较大权重,是影响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主要原因是大都市圈中各市人均医疗财政支出、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强度、单位面积医疗卫生机构数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上海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为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上海成为大都市圈中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最高的城市;宁波、无锡、常州、南通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可以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供较好物质基础,随着投入的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嘉兴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最差且具有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嘉兴医疗资源供给总量处于都市圈中较前水平,但均分到它的地区面积和个人上则略显不足;苏州在2019-2020年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明显低于2015-2018年的水平,导致苏州医疗资源供给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苏州在2019-2020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较差,处于都市圈末尾;湖州、舟山两个城市评分降低可能原因是相较其他城市经济实力较差,影响了政府财政对医疗资源供给。

要提高大都市圈各城市医疗资源供给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增加医疗机构数量,提高人均和地均占有量,同时,医疗资源水平较差的城市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医疗机构,吸引高素质人才,减少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另一方面,医疗资源供给水平较高的城市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城市之间医疗事业建设经验交流和医联体建设,以点破面,用部分带动整体,加强医疗资源供给水平低地区的医疗实力,最终实现大都市圈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共同提升。

3.2 强化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促进作用

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透明度对医疗财政支出的供给效率影响是“正U型”,只有越过拐点财政透明度的促进作用才能显现。因此,需要提高各地区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程度,促进各地区越过供给效率的拐点,高效率地提升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完善官方网站建设,建立资产信息负债表,构建标准的资金往来信息公布流程,利用媒体公众号主动公开信息,提高财政信息的可获得性。

第二,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同时,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标准明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多层次医疗资源供给联动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完善反馈制度。发挥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完善医疗资源需求表达机制,实现社会和政府的多元协同治理。

3.3 提高地区经济水平促进医疗资源供给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水平对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具有促进作用,这与当前多数学者研究结论相符。在表3中排名靠前的城市也多为地区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而经济水平的提高影响因素较多,经济差距拉近不易实现。因此,在现有经济水平下,需要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让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产业转型提质的同时,借助大都市圈的协同规划发展契机,鼓励其将自身资源向经济相对较差的地方推进,最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赵起明,陶群山.基于熵权-TOPSIS结合RSR法的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20):37413746+3781.

[2]俞佳立,杨上广.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21,37(06):6972.

[3]侯冠宇,胡宁宁.我国卫生医疗资源供给水平的影响及路径提升分析[J].中国医院,2022,26(12):2427.

[4]赵海莉,王启雯,朱立祥,等.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欠发达地区健康资源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1,44(02):594603.

[5]辛冲冲,李健,杨春飞.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的地区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0(01):6577+127.

[6]李志广,丁志远,孔爱杰,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中医医院与中西医结合医院运行效率比较[J].医学与社会,2021,34(02):5661.

[7]刘成坤,王拯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与动态演进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方法[J].调研世界,2022(12):2432.

[8]张怡青,王高玲.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差异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7):509512.

[9]梁星,李洪利,张弛.预算约束、财政透明度与民生财政支出绩效[J].会计之友,2021(15):6571.

[10]張宽,黄凌云.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如愿以偿还是事与愿违?[J].财政研究,2020(04):6682.

[11]张峰.财政透明程度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2):2833.

[12]余兰,孙玉凤,邴龙飞,等.我国西部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2,35(11):2226.

[13]华迎迎,高丽娜.人口老龄化、地方财政能力对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