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2023-10-30 00:54李亮徐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应用型

李亮 徐杨

摘 要: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深入探索的关键环节,对其建设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很有必要,基于调研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概括了产业学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发现存在着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不够明确统一、缺少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结合国家地方政策、校企双方和产业学院自身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助于产业学院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77

0 引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号),其中明确指出“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聚集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相关高校积极响应,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向应用型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校企合作设立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作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产物,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已有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成立了产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受到各种方面因素的制约遇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产业学院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吉林省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春财经学院作为调研对象,对其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试图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求促进产业学院的长远发展。

1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

1.1 总体概况

长春财经学院产业学院(以下简称“长院”)自2016年进行探索实施,第一个产业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之后各二级学院结合开设专业与各行业企业单位陆续成立产业学院,截至2023年5月,共计成立了10个产业学院,其中在吉林省教育厅成功获批备案的有9个,包含两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点,以及8个校级产业学院。长春财经学院产业学院共建专业涉及学校23个本科专业,相关合作企业单位20余个,覆盖产业包含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八大产业。

1.2 建设内容

长院在建设内容上主要是做好“四个对接、七个共建”;“四个对接”即:产业学院紧密对接产业、专业、职业、就业;“七个共建”即: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人才培养标准、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共建应用型教材、共建产教融合战略基地、共建教科研中心(平台、所)。

产业学院通过做好“四个对接、七个共建”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在师资队伍方面:聘请了61名客座教授来校任教,认定了189名“双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先后有93名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实践培训、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或技术咨询服务,增强了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在教科研方面: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展课题(项目)研究,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6项、省教育厅项目72项。

1.3 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

长院的建设和开展,已经初步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建立了相关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签订合作协议。产业学院的建设由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遵循“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办学理念,明确校企双方职责,根据协议开展合作;其次是初步制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由产业学院所在学院与合作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依据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产业学院相关工作;再次是成立理事会,由所在学院与企业双方参与形成,行使产业学院重大事项决策权; 最后是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为保障产业学院的工作顺利开展,先后出台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积极作用

通过对长院的调研,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方面

产业学院通过特色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通过特色班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通过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岗位,通过真实岗位的实践和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产业学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学科竞赛机会,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到专业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和内容,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获奖后可以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第三,特色班学生通过培训可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2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除共同培养学生外,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同樣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通过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二,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证书后可以参加评选成为双师型教师,进而优化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结构;第三,产业学院可以吸引企业人员到校任教,讲授一些专业相关实践课程,或者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或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整体的师资队伍结构。

2.3 课程建设方面

产业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一些专业相关课程,可以丰富专业课程数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结构;二是可以借助产业学院作为平台,可以将课程与岗位,课程与竞赛、课程与证书进行融合,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对于申报金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等可以提供支撑。

3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未来发展困境

3.1 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不够明确统一

个别产业学院在建设目标上,校企双方的利益出发点不够明确统一,某些企业通过与学校建设产业学院,为自己寻找廉价劳动力,提供的岗位或者培训与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只为企业谋取利益。学校方面,对于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企业岗位实训不同意,由于双方的目标不统一,导致工作开展受阻。究其原因,一是作为企业,主要以牟利作为出发点,没有利益自然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学校方面,在建设产业学院的时候对企业的唯利性考虑较少,重点还是考虑人才培养第一位,校企双方的出发点不够明确导致形成这种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阻碍了产业学院的长远发展。

3.2 缺少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调研中,有被调研对象表示,“现在我们的产业学院能够建设起来,企业之所以跟我们合作是因为我们院长跟企业的老板的关系,并且基于此才开展的一些教学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以输送到企业进行就业。”这样看来,产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行仅仅依靠个人关系,长期有效运行机制的缺失在未来发展中势必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和地方政策不够完善,缺乏能够促成校企双方均为通过产业学院的平台,将培养的人才直接输送到企业的有力保障。二是校企双方对国家政策认识不够深刻,产业学院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校企双方进行合作从而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的“两张皮”问题,而不是在产业学院成立本身。

3.3 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

调研发现,产业学院未来发展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经费难题,产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运行需要经费,学校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需要经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需要经费,甚至有部分产业学院学校跟企业续签协议也需要经费。然而这些经费又没有可靠来源:第一,对于产业学院的建设不能硬性要求企业进行教学投资;第二,产业学院的建设经费由学校单方面无止境进行投入也不现实;第三,由产业学院的学生和教师出资参加培训也不合理。 所以,经费也就成为了未来产业学院发展中的难题。

4 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长远发展的建议

4.1 国家地方继续出台配套政策

首先,国家层面已经发布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了鼓励和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企业可以设立产业学院,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的成立指明了方向,但具体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仍未出台,比如产业学院在法律上的界定问题、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以及经费问题等,需要国家层面继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阐明。正如余晓鹏等学者指出的“未能出台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或法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实质性的突破”。其次,地方层面也需要进行政策补充,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通过调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是否可以为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企业,实实在在为人才培养付出的企业提供一些配套性措施和激励,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积极性;对于积极建设产业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一些参与评优或评一流的项目上给予特殊照顾等。

4.2 校企双方共同付出

首先,校企双方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并不只在成立本身,通过培养学生,将学生输送到企业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除此之外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产业学院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平台落实好促进产教融合,解决“两张皮”问题的重要任务。其次,校企双方均需要进行付出,无论是物力、财力、人力等方面,企业需要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经费或实习实践场所的支持,学校也需要提高对产业学院的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付出。最后,需要企业和学校双方在目标上达成一致,由理事会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在产业学院建设上存在的各自问题进一步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文件。

4.3 产业学院自我造血,实现“产业”化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此文件是国家针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意见,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讲,可以参考进行效仿。因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是实现盈利,由企业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不可能要求企业无限地投入经费,所以这就要求产业学院的建设在经济上能够自我造血,实现“产业化”,从而能够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为使产业学院能够真切地做到这点,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第一,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文件制度法规,使产业学院的发展在法律上获得支持和保护,切实维护高校、企业的利益,调动校企双方建设产业学院的积极性,使产业学院的发展趋于规范;第二,要求校企双方不能对产业学院的发展进行过多干预,使其有足够的自主性,能够独立进行决议。最后应注意的是,虽然鼓励产业学院进行“产业”化,实现盈利,但是其本质上仍然是教育活动,其宗旨和目的是培养人才,不能过度地放大市场化而忽视了人才培养。

5 结语

经过调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已初步成型,并取得了一些有利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国家、地方、学校、企业等方面继续努力。另外,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策略,才能够保障长远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20151021.

[2]国务院办公廳.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5.

[3]李荣华,邱菁芳.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14):3642.

[4]余晓鹏,张付宝,程德军,等.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190191.

[5]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Z].20220422.

猜你喜欢
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建立本科高校—社区教育共同体
本科高校教学中的“人本情怀”思想的探析
福建省本科高校科技查新服务情况调查与分析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