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愁情感 传承文化记忆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公共艺术装置《雅舍曲谱》中的文脉与乡愁

2023-11-03 09:11
名家名作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文脉乡愁记忆

孙 鸥

乡愁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当夜雨在耳边响起,乡愁也就如约走来了。

——余光中

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展现乡愁情感题材,可以开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为城市塑造文脉共情的场景。通过对乡愁情绪的积极调动,丰富了城市的精神文化载体,提升了城市的美学价值。让知性和温情在这里生根,让每一个心灵在这里获得情感抚慰,让过去与未来持续联结。

本文探讨了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用乡愁抒写城市的文化情怀,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公共艺术装置《雅舍曲谱》为例,将具有乡愁记忆的小青瓦片作为创作的元素,在艺术的想象中,幻化为一场水晶般梦幻的光色之舞,水晶瓦片化身为象征的使者,成为唤起文化想象力的积极因子,将多情的乡愁以最浪漫的形式展现出来,触发观者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可以在机场的空间环境里,为旅客释放出浓浓温情,为城市和地区增添厚重的人文情怀。

乡愁情愫犹如水晶的棱镜,折射出一个城市绚丽的文化色彩,可以凝聚乡愁情感,持续传承文化记忆,在城市优化发展的今天,调动以文化为核心的聚合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保护、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持续服务文化城市的建设。

一、城市与城市文化

城市,既是功能的空间,又是精神的空间,既是物质的家园,又是精神的家园。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创造物,同时它又创造了人类文明,这就是城市。城市里有建筑,城市里有人群,人们在城市里居住,在城市里工作,在城市里生活,在城市里思考,在城市里创想,这就是城市。

我们从一个城市出生,又来到另一个城市工作,我们习惯从一个城市走到下一个城市,我们每天都在积累生活的故事,都在书写日常生活的乐章,我们时常为过去的经历和生活释放想象。然后把她作为乡愁文体镌刻在情感年轮之上。

人类文化是个体生命实践的总和,这些痕迹包括了如语言、技艺、神话、宗教、艺术、建筑、制度等表现形式。人类将这些印记和符号整合起来,最终创造出城市这种超级形态与自然抗衡,这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塑造和自我意志的表达,它们反映了人类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时间历程。

今天,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构筑物、新的环境格局替代了曾经的生活场景。许多文化记忆被遗忘、被忽视,连接起城市发展的文脉也随之模糊、退却,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也会逐渐消失,人们陷入城市制造的记忆空巢与陌生客居的多重夹缝里。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思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城市居民及后代能够感受到属于他们的历史和记忆。当市民感受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时,才能找回生活的意义感和诗意栖居的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构筑新的文化生态,创造可依恋的精神家园,“如约走来”的乡愁情感也会愈发浓厚。

二、乡愁是城市文化的透镜

乡愁是一种情感体验,通常是指对故乡、家乡的强烈怀旧之情,与空间环境、时间、人物、事件等因素联系在一起。乡愁是触景生情的记忆点燃,是在某种特定感知刺激下的记忆激活,同时伴随着情绪的唤醒,外在表现为一种面对某种特别情景或者事物的情绪反应。具体是指对过去生活过的地方、过去时光的略带失落和伤感的思想、行为过程。

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感融入的表现,是族群聚合力的情感要素。乡愁就像是一段已经制作完成的影片,其中的人与物、事件与时间、环境等要素都被牢牢地印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我们从这段记忆中任意抽取其中的一个元素,都会激活全部的信息呈现。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乡愁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还是一种文化宝藏,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它不仅是个体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同时是观察城市文化的透镜,是开启城市文化的一扇窗户。在现代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离开家乡、移居他处,而在内心深处逐渐积淀出这种情感,这是人类的共通情感,乡愁已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的重要情感根基。

三、乡愁作品的公共艺术表达

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再现文化主题的方式来表达乡愁。比如,可以选择表现故乡生活、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名人轶事等与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用艺术的方式来展现乡愁所具有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如山东曲阜就是通过展现“孔子故里”这个文化品牌,让世界感知了曲阜的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由此可知,通过开展特色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可展示出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加深人们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以文化特色为圆心开展的艺术活动,不仅可以引起人们对乡愁的回忆和思考,还可以服务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

另外,城市公共艺术可以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材料来创作,用艺术创新的手法表达乡愁情感作品,如使用当地材料创作地景艺术作品,用景观营造的方式,将环境建设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以此呈现出思乡文化的特征,释放出地方独有的情感魅力。还可以利用当地传统艺术、工艺技法进行创作,如对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与当下生活方式结合的再设计等应用,以此体现乡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开围绕乡愁的多元情感体验。同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以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创新元素,以塑造独特的城市视觉形象,充分表达地方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增强人们对城市的符号化记忆,为城市的文化传承服务。

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公共艺术实践

(一)乡愁寻迹

我们可以说现代机场的形象就是一个城市的封面,是城市为旅客展开的第一次视觉拥抱。现代机场除了作为交通枢纽之外,还具有承担展示地域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政府希望塑造出一种戏剧化的场景,运用独特浪漫的艺术形式,将城市的各种美好传递给旅客。用心打造魅力化场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积极营造出一个美好的在地印象。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公共艺术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主持整体规划。其中的《雅舍曲谱》(见图1、图2)装置作品,就位于国际航站楼的“雅舍庭院”休闲空间。作品将南方民居的小青瓦片作为象征符号,创作具有乡愁色彩的艺术作品,并以四个子题:“少城春华、失焦的肌理、锦江微波、流光溢彩”构成系列作品的线索。

图2 《雅舍曲谱》局部小青瓦

作品理念源于道家的理想生命秩序——“自然而然”,白粉墙灰青瓦是老成都民居的特色意象,色调清新、浓淡分明,作品中的“少城春华”主题系列就表达了这种清新素雅的民居意象。小青瓦房曾是少城(少城即指旧时成都西边,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的旧时记忆,也是编织市井烟火的视觉肌理,如果我们俯瞰成都的古老街巷,映入眼帘的满是深灰色小青瓦片组成的画面。我们放大镜头,聚焦小青瓦下的户户居所,可以发现那是一个个拼合连接的温暖家宅,那里有一个个恬静栖居的温馨故事。

如今,城市里高楼林立,小青瓦已失去了作为建筑要素的价值,渐渐失焦为模糊的光点,褪色成为过去的记忆。作品创意就从这微微的光点聚焦寻迹,希望通过艺术作品记录下这即将消失的痕迹,连接起那段生活的记忆,这记忆就是我们的乡愁情愫,这记忆就是寻找那段时空的线索。

(二)元素演绎

当代公共艺术作品,在表现艺术美的同时,还需要彰显积极的精神风貌。作品不仅需要联结乡愁情感,通过对依恋情绪的释放,还可以体验到今天城市的繁荣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作品运用大面积的水晶琉璃,替换青灰瓦片演绎作品,这样既保留了小青瓦的形态,又丰富了材料语言的延展性,从而拓展了作品的想象空间,为象征意义增添了梦一般的翅膀。

为了传递“屋”的视觉形态,设计以民居山墙为造型框架,在环境中交错排列,构成连续的时空意象,以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构成作品的叙事结构。以山墙框架为形,将着色的水晶瓦片组织、编排,构成可以阅读的视觉图景,分别呈现出“少城春华、失焦的肌理、锦江微波、流光溢彩”四个主题画面。水晶琉璃透过光的折射释放出梦幻般的色谱,人们可以沐浴在光的曲谱中,与万千光色流连共舞。

当阳光穿透晶莹的琉璃片,散落在午后的庭院里,记忆与想象在这里相互透叠、映衬,璀璨生辉。屋的意象包裹着真实而具象的片片水晶,家的温馨与热情,满满地浸入观者的心底。古老而厚重的文化与闪亮的光斑交织融合,共同抒写着乡愁情怀。小青瓦片混合着光的记忆化身为情感的符号,联结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当人们进入水晶琉璃的“画面”,一股别样的乡愁情感渐渐走来。人们可以在这里驻足凝视,感受艺术创造之美与自然造化之美,也可以在这里思绪万千,感慨日升月落春夏往复。小青瓦在烧土质料与水晶琉璃间转换演绎。想象力重新唤醒了乡愁记忆,映衬着成都人特有的闲适、精致和乐观的性情。时光跨越,古蜀之地如今已绽放出“流光溢彩”的迷人景色,映衬出智慧与充满活力的文化基因。正如《拼贴城市》的作者柯林·罗在书中所期望的那样:这里既是预言的都市,这里又是记忆的都市……我们可以说这里还是幸福的都市。

五、文化记忆是一个城市的乡愁

我们把城市想象成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生命体,那么塑造这个生命体的历程就是城市的文脉,城市发展而留下的活动痕迹,如街道、广场、建筑、景观、水系等,我们可以说就是这个城市乡愁的记忆载体。

城市的乡愁载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她会随着时间演化、更替,可是,她又会与时间牢牢捆绑在一起,形成时间与空间的特殊标签,她不会消失,而只会成为时空序列的刻度印记。就好像我们常常会说起胡同、城墙根是老北京的符号印记,立体交通和林立的高楼是新北京的视觉印记一样。每一个符号都对应着一段具体的时间刻度,将这种时间的印记载体通过适当的保存,或运用公共艺术的方式持续再现,这样城市的文化积累会愈发厚重,属于这个城市的乡愁文化就越发浓郁芬芳。

城市的文脉乡愁是包裹时间的容器,乡愁情绪不断地编织城市的故事,就像每天的阳光一样投射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得以积淀,投射在市民的心灵之中得以存续,投射在艺术幻象之中持续演绎。

六、结束语

城市的文化记忆会影响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文艺作品、传统节庆等都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这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城市人提供了思考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内在力量。城市人在追寻和传承这些文化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情感投入而产生强烈的乡愁情感。

《雅舍曲谱》艺术装置是乡愁文脉在城市空间中的诗意化呈现,当人们穿行在这水晶瓦片编织的装置作品之中,就像穿行在由时光编织的故事里,穿行在故乡记忆的梦境里,这是由片片乡愁情愫拼贴的诗意画卷。这样的公共艺术深深地根植于都市的文脉记忆里,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情感,此时文化成为一条强烈的情感纽带,场所精神与城市符号透过乡愁作品得以联结呈现。

故乡、故土、故人是我们的乡愁情感和精神牵挂,历史与文脉是助推城市发展的结构化因子,城市公共艺术是创造心灵的精神家园,用乡愁书写城市的文化情怀,用艺术表达乡愁情感,可以有效地输出地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服务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保护和历史传承。

猜你喜欢
文脉乡愁记忆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永远的乡愁
乡愁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九月的乡愁
记忆中的他们
回头一望是乡愁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