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盛行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公信力提升研究

2023-11-03 16:59范静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公信力受众信息

范静

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各种媒体进入了大发展、大融合的阶段。尤其是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让每个信息接收者也可以同时成为信息发布者。截至2022年,抖音已经拥有了8.42亿左右的用户,并且日常活跃用户超过7亿。其他网络平台,尤其是短视频、直播的用户群体不断增长,使得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受到挑战。

在信息传播速度以秒来计算的网络时代,许多自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经过信息验证和把关便发布,导致错误信息病毒式扩散,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网络水军、营销号等炒作兴起,其缺乏信息把关的缺陷所造成的社会负面事件,使新闻事件真假难辨,甚至发生“新闻反转”等现象愈演愈烈,从而引发受众对于媒体公信力的信任危机。

在世界发生百年之大变革的今天,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如何发声、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不仅对于媒体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提升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公信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传统媒体在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不断进行媒体融合,借助于媒介新技术继续站稳脚跟。所以,在自媒体盛行的新传播环境下,探讨主流媒体如何适应时代潮流提升公信力的研究非常必要。

自媒体的定义

顾名思义“自媒体”,意指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自媒体是“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该词来源于英文词“WeMedia”。自媒体强调“自”,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分享信息并和其他人进行互动。

在自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占据着社会信息发布的主导地位,甚至在某些阶段成为某些受众的唯一信息来源。然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所见所闻,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导致传统的主流媒体话语权被削弱。

但是,由于大多数自媒体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新闻传播的专业培训,且发布的信息缺乏监督审核,导致网络上出现不少失实报道。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流量,无意或者故意地传播虚假信息,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奇怪言论;或者为了增加话题讨论热度,不断煽风点火、营销炒作。与之相比,传统的主流媒体有严格的政策约束和新闻道德的约束,且媒体平台坚守着传统的新闻审核,三级审稿、校对等新闻审核流程,以更加严谨的信息发布确保其真实性。

自媒体盛行的新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迎来新的挑战

专业记者发布新闻的速度滞后于“全民记者”

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经过信息审核后,通过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无法亲临现场的受众,这是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在人人手持手机即可成为自媒体的当下,记者还未到达新闻现场,现场的大众已经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直播,抢占了主导地位,成为信息的第一发布人。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在时间上已经难以抢占“第一”。

然而,普通大众的“眼见为实”常常信息并不完全属实。信息生产的碎片化、局限性与片面性常常导致自媒体发出局部真实而非整体真实的信息,从而产生虚假报道。主流媒体如果时间上无法抢先信息发布,一旦虚假信息大量传播,真实信息很可能被淹没在海量假信息中,从而导致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降低。

主流媒体信息发布受制于网络大数据算法

在移动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主流媒体不得不走上媒体融合的道路,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在此背景之下,主流媒体只能被动遵守网络平台的信息分流政策。当前,网络主导技术是通过大数据算法智能分发。例如,抖音通过智能推荐的算法,以大数据为基础推算出用户当前一段时间对哪些领域内容更加感兴趣,经常观看,然后为用户推荐其所关注领域的相关内容以吸引用户。

因此,传统主流媒体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占据主动,就要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算法规则之下与受众进行连接,才有可能找到精准用户群,让自己的信息被看见,提高信息流量。

主流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被颠覆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只是庞杂网络信息中的一个点位,与无数自媒体、受众共同组成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主流媒体、网络大V、普通受众齐发声,每个人都拥有信息选择权和话语权,不断冲击着主流媒体塑造的主流价值观,导致主流媒体不再占据中心位置。但主流媒体为了争夺话语权,不得不与众多自媒体一起竞争,只有质量更高、更真实可信的内容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因此,主流媒体虽然单向传播方式被颠覆,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性仍然赢得了受众信任,占据领先地位。

自媒体信息缺乏“把关人”

“把关人”的概念是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在自媒体日益盛行广泛传播的环境下,大众在互联网享有言论表达、信息发布等权利,但是在信息把关的环节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

自媒体缺乏严格明确的“把关人”制度和流程

主流媒体有明确的新闻把关流程和制度。比如“三级审稿”制度,记者采写新闻稿件后,要经过编辑、副主任、主任等不同级别的审稿人进行审核,避免稿件出现错误,监督稿件质量。这三个不同级别的审稿人就是信息的把关人,他们要和稿件记者一同承担出现失误后的责任后果。

可是,在自媒体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只能自己为自己把关,这种全凭自觉的把关显然是不靠谱的。

自媒体海量信息之下无法精准把關

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上,每天成千上万条信息中掺杂着各种形形色色的内容。尽管网络平台应该承担“把关人”的责任,但在海量信息之下,无法做到每一条信息都精准审核,从而导致事实上的把关人缺失。

为了吸引流量而放弃把关

对于许多自媒体信息发布者来说,发布的内容越稀奇古怪,言论越奇葩,反而越吸引大众的关注。例如四川省成都市龙槽沟是一条泄洪沟,并非旅游景区,附近也设置了警示牌和拦网。可是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龙漕沟被推荐为避暑胜地、网红景点。可见,自媒体缺乏信息把关,导致虚假、错误的信息大量传播,甚至有些自媒体故意夸大、杜撰信息,吸引了不知情的游客纷纷前往,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自媒体缺乏把关导致菲理性声音裹挟真实民意

当新闻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受到大众普遍关注时,自媒体发表的观点仅代表一部分民众的意见,他们在发表意见时缺乏理性思考,很可能人云亦云,甚至借机发泄情绪,极易引发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负面情况。自媒体代表的部分网民的声音很可能与真正的大众群体声音不同,真正理性的、具有广泛|生的大众声音很可能被部分自媒体信息淹没。因此,自媒体缺乏把关的信息容易成为网络裹挟民意的声音,不仅影响社会稳定,甚至会侵犯到公民个人权益。

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

首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传统主流媒体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新闻制作流程。相比于自媒体,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更加真实严谨。主流媒体会更坚定地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社会责任,更具有社会公信力。

其次,传统主流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虽然网络信息发布速度较快,但是关于信息内容背后的深度解读仍然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有关时事政治、社会焦点、政策理解等方面的权威解读彰显着主流媒体强大的专业性和把关能力。

再次,主流媒体拥有自媒体所没有的政府权威性。主流媒体是党的喉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职能与责任。对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也因此被政府部门赋予了发布信息的权威性,提高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反观一些自媒体、大V以自身的经历和对相关领域的钻研,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一些所谓内幕信息,比如股票信息、财经分析等内容来吸引受众,通过付费咨询、直播带货等方式获得收益,但对其是否会造成受众损失却并不负责。

主流媒体公信力提升策略

以深度报道优势为抓手提升公信力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一方面要珍惜自身公信力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适应移动终端带来的网络传播环境的变化,在新媒体平台中不断展现深度报道的强项,用更高质量的内容传递主流价值观吸引受众,从而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下属的“天津广播”微信公众号,在几年的运行中,不断探索受众喜好的表达方式,将传统的广播媒体的深度报道内容与新媒体图文视频互动的新形式结合起来,以满足受众的需求。2022年以来,天津广播微信公众号连续10个月跻身全国广播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榜单前十名。

运用新技术创新宣传内容的形式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优质的内容是第一要素,但形式上的创新也不可或缺。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主流媒体既要把握生产内容的优势,又要运用新技术吸引受众,通过创新形式提高传播优势,衍生出更多弘扬正能量的新闻产品。

例如,2019年,为了配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宣传报道,天津广播曾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相关游戏。受众一边玩游戏,一边可以听到记者采写的真实故事,用更有趣的互动方式增加了宣传热度。

注重内容垂直深度,运用大数据科学规划信息发布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们拥有信息主动选择权。因此,主流媒体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受众当成用户,细化用户喜好与需求,提高受众的体验感。好的新闻内容一定是引发受众关切和情感共鸣的。当受众与发布的信息产生情感共鸣,就会调动起接收同类信息的积极性,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也会大大提高。例如,研究发现,手机移动端的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时间为午休和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在此时间段发布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会获得更多关注。因此,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挖掘受众的潜在需求,制定差异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

同时,要注重用户体验,避免过度依赖推荐算法带来的“信息堆砌”,或某一时间段频繁发布同类信息。例如,有些自媒体为博人眼球不断发布负面新闻,这种扎堆式发布容易让受众感觉不适,甚至产生焦虑,进而一段时间内抵触同类信息的传播。

借助短视频为主流媒体引流

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9.34亿,用户使用率为90.5%,这说明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制作短视频对于许多主流媒体来说是新鲜事物,但为了借助短视频带来流量,许多传统主流媒体已经进军短视频领域。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天津广播多档节目已经开通抖音直播、短视频专栏等,打造主持人IP,拉近新闻主播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以传播主流舆论为己任

在自媒体盛行的新传播环境下,舆论环境愈发宽松。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自由发表言论,但过于自由的言论也容易导致主流价值观被淹没。在自媒体信息杂乱无章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职能,紧抓时效性,通过迅速公布信息、表明立场,提高宣传手段,引导大众理性思考,要把握住舆论阵地,传递主流声音。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信息被发布。从发布信息的数量上竞争,传统媒体显然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当人人都成为自媒体时,也意味着海量信息中夹杂着无数真假不明的信息。由于发布者本身没有经受过新闻采编方面的專业培训和学习,且没有像传统媒体一样受到严格的信息内容监督把关,直接导致自媒体发布信息的质量相对较差,内容底线较低,甚至为了炒作和吸引眼球,故意打擦边球。

当各种信息长时间混杂在一起,越来越多的受众将会对自媒体信息产生怀疑,这恰好是主流媒体脱颖而出、提高公信力的机会。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要依靠专业采编人员,凭借多年新闻采集积累的经验和审慎的把关,制作出更符合融媒体受众收听收看习惯的新闻内容,尽快弥补与新媒体融合的不足。通过不断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的信任,增加受众黏性,占领新闻传播的主流阵地。

(作者单位:天津海河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公信力受众信息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展会信息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