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

2023-11-03 09:31孙雅珊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受众

孙雅珊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平民化的特征,深受社会广大受众的喜爱,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信息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迎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新闻传播者融合新媒体的时代优势,重点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与质量,全面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吸引力。如何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探索科学有效的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成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者需要探索的方向。本文通过概述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点,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并展开论述。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现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传播主体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缺乏新媒体的时效性、便捷性以及互动性特征,因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传统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具有典型的地域化特点,新闻内容涉及面广且更加细致,广大民生新闻受众运用新媒体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应深刻分析这一社会现状,把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整体趋势,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整合广大民生新闻受众所关注、所需要、所期待的信息内容,加快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度,保证民生新闻的时效性与全面性。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受众较为固定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由地方频道负责制作与播报,在整个新闻的采集、制作与播报过程中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而受众群体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限制。目前,许多地方新闻频道都在加强民生新闻的制作与播报工作,新闻节目的内容大多与该区域的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电视新闻播报平台需要对当地的各类事件以及民生话题进行关注,并在该区域内广泛采集相关的新闻内容,完成基本的采集工作后,再将其进行汇总与编辑,最后形成完整的新闻节目内容。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域性受众观看民生新闻的时间都大致相同,甚至许多省市地方新闻节目平台所选择的新闻具有一定的重复性特征,不仅限定了区域性民生新闻的内容,更固定了民生新闻受众群体。

關注综合效益

新闻节目的制作与开展要兼顾社会综合效益。通过全面的研究分析不难发现,由于部分民生新闻的内容与地域情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民生新闻节目在该地域所获得的关注度较高。品质优良的民生新闻节目,在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受众关注,并获得更好的口碑。而受众的关注度以及良好的口碑,便能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一些地方企业与新闻平台合作,能够借助新闻传播的热度扩大自身的知名度,而新闻媒体平台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广告收入。新闻节目平台将获取的经济收入用于节目制作、技术提升等方面,进而增强新闻节目制作的水平,加大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扩大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特别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收集与获取其他地域新闻内容需要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民生新闻节目传播影响力的扩大、传播范围的扩展,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媒体平台的社会竞争力,从而增强其在更大区域内的影响力。然而,要想实现这一较为理想的新闻传播目标还具有一定困难,这也正是各地区民生新闻平台都在极力寻找的突破口。

注重民生导向功能

电视民生新闻,顾名思义便是以关注百姓生活为主的新闻节目,重点关注基层百姓的基本利益。因此,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都应坚持百姓立场。由于大多数新闻受众都是基层百姓,他们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获取与关注新闻的过程中,对同一新闻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也就是存在认知偏差,而电视民生节目开展正向的舆论引导,能够帮助广大受众群体修正错误认知。为了增强基层受众对新闻节目内容的理解与认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应坚持百姓立场,突出关注百姓利益的重要特征,以此来拉近民生新闻与百姓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增强基层百姓对新闻节目的认同。具体而言,民生新闻具有极强的舆论引导功能,许多基层百姓也会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并尝试利用新闻节目去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以满足自己在信息化时代对新闻的基本需求,因此,要重点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制作内容精良、品质优异的民生新闻节目,更好地满足基层受众的求知需要。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新闻制作创新水平不足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网络媒体也层出不穷,突破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限制,并展现出了极强的新闻传播能力。而相比之下,电视民生新闻受到的局限性因素更多,因此在呈现民生新闻内容时模式也较为固定,缺乏时代性的创新新意,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趋势不相符。在这种信息传播失衡的情形下,许多受众更容易受网络媒体的吸引,改变自身原有获取新闻的途径与方式。与此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采集、汇编与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媒体之间采集与使用的素材都较为雷同,从而使制作出的新闻节目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特征,导致各大媒体播出重复性的新闻内容,在长时间的同质化运作模式下,广大受众群体也开始产生了审美疲劳,逐渐开始厌倦与漠视这类新闻节目。

新闻内容存在局限性

受传统新闻制作与传播模式的影响,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的选取制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闻报道的观点也较为片面。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下,电视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也缺乏全面性。加之现代化网络信息发展迅速,各式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现代网络,部分受众会认为新闻内容缺乏真实性,甚至会认为是“假、大、空”,这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应重视这一现实问题,从突破新闻内容的局限性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新闻内容,以获得受众的信任。

新闻引导功能的下降

在早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主要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来获取新闻信息,因此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地位较高,能够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传统的信息传播局面,加之受受众信息需求的差异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影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原有的舆论引导能力、文化宣传能力以及审美发展能力都在不断降低。更有甚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流量,抓住受众的眼球,报道缺乏客观性与真实性的新闻内容,在新闻节目中掺杂一些低俗化的信息内容。在这种严峻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势下,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平台更难以凸显本身优势,民生新闻节目所营造与建立的良好口碑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各行业的发展都开始呈现出日薄西山的不良态势,前进与发展的道路更会举步维艰。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

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展现出了即时性与互动性的强大时代特征,成为吸引广大受众的重要因素。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就要加强信息技术的革新,加快变革新闻报道的具体方法与模式,发挥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优势,结合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对新闻节目内容进行优化升级。

首先,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过程中,需要加强关键内容的重点报道,恰当选择可以现场连线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互动报道。由于许多新闻媒体会受到发展规模的限制,在区域内无法进行内容的广泛采集,造成新闻内容的采集与选取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同时,即使能够运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对各种社会突发事件进行搜集与报道,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所报道与叙述的内容有限,广大受众群体也无法从中获取全面的信息。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广大的信息接收者可以直接与节目制作者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各大网络平台与渠道,发表自己对新闻信息的见解,这也是对网络新闻信息的有益补充与延伸,能够增强新闻报道节目的吸引力。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可以科学利用这一互动方式,营造融洽的信息传播氛围,通过延长实时互动的时间,广泛搭建对应的新闻传播平台,在各大平台上及时发布新闻互动信息。与此同时,在正式进行节目播报时,需要全面整合网络互动信息资源,使广大基层受众与新闻节目制作者实现深层次、多方面的沟通,以此来增强新闻节目的民生效果,增强新闻内容的吸引力。

深入挖掘新闻节目内容

打造高质量的新闻节目,需要加强深度化的内容挖掘,而在挖掘信息内容的过程中,地方性的电视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优势。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优势,挖掘具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完善新闻节目的深度追踪与报道。

在开展新闻节目的报道工作之前,要加强新闻素材的广泛收集,通过大量实地采访,汇集一手新闻素材。目前部分新闻媒体为了缩短新闻节目的制作时长以及经费开支,放弃了一手素材的获取,使新闻节目丧失了独特性以及应有的深度,无法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更难以获得群众的认同。但不能忽视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在选择报道素材时应秉持审慎的原则,既要满足该地区受众的信息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新闻的引导作用。尤其需要注意,在报道新闻内容时,要恰当把握适度性原则,避免反应过激而引起消极影响。例如,在报道关于犯罪案件的新闻时,为了避免出现模仿犯罪行为情况的出现,不宜透露更多的犯罪行为,而要加强正向观念的引导,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在新闻事件追踪报道的过程中,综合分析报道内容,科学制定报道周期,避免出现由于周期限制而导致的最终内容长度不足的问题。在这一类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受众除了关注新闻事件本身外,往往会对所报道的对象提供一定的人道主义援助,而后续报道也是对结果的展现。除此之外,这类新闻报道暴露了社会问题,问题的解决与改进并非一蹴而就,给予持续性的关注与报道,更有利于社会问题的彻底解决。

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

电视民生新闻媒体与社会性新闻企业有所区别,在兼顾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要展现自身的公众传播效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而要突出这一社会特性,就要在民生新闻报道中重点关注弱势群体。

在部分新闻媒体报道中,对弱势群体存在明显的偏见,且宣传与报道的力度相对较小,难以引发受众的广泛关注。报道的内容也以负面信息为主,缺乏正能量。究其原因,这正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即使是在弱势群体中也有大量正能量者,他们具有大爱精神、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具有善解人意的良好性格、具有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电视民生新闻要加强宣传弱势群体对社会的有益贡献,改变社会群众对弱势群体的固有看法,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氛围,宣扬弱势群体的顽强精神,增强广大受众对弱势群体的了解,从而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精神鼓励,帮助弱势群体通过多渠道实现人生价值,通过正向的舆论报道,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彰显电视新闻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切工作方法都应该有所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对现阶段新媒体传播环境进行关注,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民生电视新闻传播优势,推动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首先,要重点关注信息传播技术更新问题,积极构建融媒体新闻传播平台,加大民生新闻的传播广度与力度,增加广大受众与新闻的互动频率。其次,加紧对新闻节目的跟踪报道,科学选择节目追踪的深度与广度,明确追踪的具体周期,发挥新闻节目的社会功能,引发广大受众群体的关注。最后,加强内容的選择与审核,突出新闻内容的民生性,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

(作者单位:天津海河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