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抒情散文教学策略

2023-11-16 06:04张国振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张国振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抒情散文教学,不仅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月是故乡明》为例,通过导入情境,回首往事,对比情境,总结升华,引发、追忆思乡真情,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抒情散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抒情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8-0031-03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名人大家、文人墨客创作了数不胜数的不朽经典之作,譬如诗歌、散文、寓言、民间故事等。这些优秀作品体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精髓。随着“双减”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编排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抒情散文较多。下文将以《月是故乡明》为例,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抒情散文教学策略。

《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景抒情的经典名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回忆思乡”为主题,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语文要素。《月是故乡明》内容浅显易懂,处处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为了让學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抒情散文的特点与写作方法;为了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方法,以文化人,笔者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把教学本篇略读课文的时间安排为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引发思乡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拓展课堂学习资源,创新学习方法。

《月是故乡明》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经典之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月夜背景图,并讲解月亮这一永恒话题,然后分享伴有《乡愁》(mp3格式)背景音乐的唐诗——《月夜忆舍弟》。教师先简介古诗,然后学生齐读。学生在“望月思乡”浓浓的愁绪中,穿越时空,激发想象,在视觉、听觉、幻觉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先进经典文化的思想精髓,增强了文化自信,自觉产生审美意识,培养了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创设了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望月思乡”的思绪共鸣,促使学生对本文的求知欲达到顶峰,凸显了语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

二、回首往事,追忆思乡真情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比如执教课文第一部分(1自然段)时,我们可以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图文并茂的图片,学生齐读经典语句,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评析总结。

执教课文第二部分(2~4自然段)时,我们同样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了山高月小、三潭印月、大平原、洞庭湖“八月湖水平”、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等图文并茂的图片,然后学生齐读课件上的文字,最后教师讲解。学生品读图文并茂的图片,穿越了时空,激发了想象,想象作者童年时在故乡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等情形,借物抒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图片中领略了经典文学的魅力,在跨越时空中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审美情趣。如此,通过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对比情境,再现思乡真情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恰如其份地插入背景音乐体现了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现了语文和音乐两个学科的整合,属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通过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整合音乐及语文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问题析及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执教《月是故乡明》课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时,教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故乡苇坑”的月亮及荷塘月色等图文并茂的图片,同时插入《月光下的云海》(mp3格式)背景音乐。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小组讨论。在《月光下的云海》背景音乐中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读,师生评析、总结写作方法。

2.总结课文第三部分,小组讨论,师生评析。学生沉浸于优美的背景音乐及深情的诵读中,陶醉于声情并茂的课堂情境中,穿越时空,激发想象,拓展思维,仿佛看到了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故乡苇坑的月亮及荷塘月色。作者借物抒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把美妙绝伦的外国大月亮、朗润园荷塘月色的奇景和故乡苇坑的小月亮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外国的月亮再大再圆、荷塘月色的奇景再美,作者心目中只有赞美而没有留恋,这些景色永远比不上故乡苇坑的小月亮——“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突出了文章的灵魂,彰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至此,学生发现美、畅享美,不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中华优秀经典文学的魅力,而且浸润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髓中,自觉产成审美意识,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总结升华,彰显思乡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语文课堂不仅要立足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而且要加强内容整合,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

执教课文第四部分(7自然段)时,教师可以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图文并茂的经典图片,同时插入背景音乐,师生互动,总结升华。

1.在《琵琶吟》(mp3格式)背景音乐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思乡名句:“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教师在背景音乐中诵读:“浓浓的思乡情,绵绵的恋乡意,如同一杯香茶,飘着悠悠的茶香,越品越醇美,越品情越浓郁……”“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快乐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故乡记录着我们的记忆。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故乡,我们更爱自己的祖国!”

2.教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关图片,同时插入《爱我中华》(mp3格式)背景音乐。学生起立齐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众志成城,砥砺前进,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感人的诵读中,跨越时空,激发想象,拓展思维。通过重温世界文学经典,领略了东方文学大师的風范,感受到了学界泰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学生领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除此之外,课堂上师生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教师号召学生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引导学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可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至此,教师再次把课堂推向高潮,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抒情散文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而且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还要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抒情散文教学应突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李红霞】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智慧校园环境下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课题编号:hbdj202307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