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3-11-17 01:38付亚楠
北京档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字赋能档案文化元宇宙

付亚楠

摘要:元宇宙沉浸式虚拟空间的建构技术理念与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构建存在诸多相通之处,能够高效赋能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论文在阐释元宇宙技术理念融入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设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档案馆服务流程脉络,自下而上从物理层、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四个层级,深入分析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底层逻辑,从数字赋能、协同联动、系统建设、数能培养等方面提出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路径。

关键词:元宇宙 档案文化 公共档案馆 文化场域 数字赋能

Abstract: With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on? struction concept of virtual space and cultural field, Metaverse can effectively empowe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ield of public archives. On the basis of ex? plaining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the technology of Metaverse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ield of public archives, this paper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un? derlying logic of constructing the cultural field of pub? lic archives from four layers of physics, resources, da? ta and service which are sorted from bottom to top ac? cording to the logic of service process of archives.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the cul? tural field of public archives from the aspects of digital empowerment,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system con? struction and digital capacity cultivation.

Keywords:Metaverse; Archival culture;Public ar? chives; Cultural field; Digital empowerment

公共檔案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1]其丰富厚重的馆藏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充足养料,更有助于营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场域,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前,学界有关公共档案馆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档案馆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如刘灿姣等[2]系统论述了档案馆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并针对整合困境提出了解决办法;二是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研究,如丁宁[3]基于我国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困境,分析提出引入新的公共服务运行模式开展参与式治理;三是国外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介绍与启示,如黄霄羽等[4]详细介绍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型、成效以及机制,并结合我国现状给出了相关建议。经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经验借鉴与服务职责模式探析,对公共档案馆作为文化场域、文化空间的论述较少,且在探索公共档案馆文化建设路径时,对大数据、云存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运用较少。

元宇宙作为一个融合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及互联网的共享型虚拟空间,运用了云计算、物联网、通信技术、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5]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虚实交互能力和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席卷很多领域。其深度沉浸式虚拟空间的建构技术理念与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构建有许多相通之处,数智时代公共档案馆数字化转型趋势不可避免,其作为公共文化场所或可借助元宇宙相关技术理念谋求自身发展之路。

一、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价值意蕴

作为技术浪潮顶峰,元宇宙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场景,是未来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将元宇宙技术理念应用于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响应政策号召,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6],为公共档案馆融合多元技术应用提供了战略指引。公共档案馆作为法定文化事业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数字中国等战略为指导,统筹规划,集成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公共档案馆数字文化场景建造方法,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文化场馆构建。同时,线上虚拟文化场域的建设可有效盘活公共档案馆实体资源,改变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刻板、无趣的固有印象,为其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二)释放文化价值,彰显文化育人功效

公共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具有明确的“公共”和“文化”属性,[7]馆内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反映地方重要历史事件的特色文化档案,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名人档案,记录城市变迁发展的照片、影像档案等。[8]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可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以实体展览或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生动展现馆藏文化的精神意蕴,有效利用收集、整理、开发等不同档案工作环节形成对社会文化的引导,[9]使档案馆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场地,充分释放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彰显档案文化育人功效。例如,山西省太原市档案馆从新时代中国青年特点出发,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大计,积极探索“元宇宙”应用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有效路径。[10]

(三)创新技术应用,助推档案事业发展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以改革精神推动档案实践创新,推动档案工作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11]。在元宇宙浪潮中,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设须深刻践行这一理念思路,创新馆内技术应用,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设备,深度整合馆藏资源,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公共档案馆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档案馆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提高档案部门服务社会的数字能力,提升档案服务能级,助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如2022年国际档案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利用元宇宙技术充分挖掘档案素材,举办数字档案展览,[12]深刻展示了元宇宙技术的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元宇宙助力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四)满足公众需求,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公共档案馆是由国家和政府设立并管理、资源属于国家和社会全体公民,并为全体公民所共享的档案馆,[13]有责任为社会公众提供查阅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需引进相关技术,系统整合馆藏资源,从而节约社会公众查询调阅档案的时间,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精准化档案服务。同时,利用馆藏打造的高度沉浸、体验绝佳的线上和线下档案展览,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增强公众的档案意识。如北京市经开区承办的“见证区域发展,寻找共同记忆”经开区建设30周年家庭档案展览,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线上3D全景家庭档案展览馆,向社会公众展示了经开区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程,丰富了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其对家庭档案的认知,有效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14]

二、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底层逻辑

结合元宇宙技术基础、应用理念与公共档案馆服务流程脉络,深入缕析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底层逻辑,将其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四个层级,如图1所示。

(一)物理层:虚实相生,打造沉浸空间

物理层是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实体根基,是一切文化活动开展的前提,包括数字化设备和实体场景布置。依据于佳宁等在《元宇宙》一书中总结的元宇宙基础技术类型,可将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数字化设备细分为四大类。[15]一是接入类数字化设备,主要有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联结用户视觉、听觉、触觉一系列感官的设备,目的是把用户带入虚拟世界,引导其感知文化场域氛围。二是构建类数字化设备,主要有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全面整合馆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档案文化意蕴的设备,目的是做好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为文化场域建构奠基资源和数据基础。三是映射类数字化技术,主要囊括数字孪生、全息投影等虚拟空间建构技术,目的是为用户营造沉浸式在场体验。[16]四是应用类数字化设备,主要包括人工交互机器人等智能化数字设备,旨在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解惑需求,提升用户的文化体验感。实体场景布置是指在运用元宇宙技术理念搭建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时要兼顾美学理论,给用户不同于以往传统空间美的体验感受,可从展陈布局、动态交互、沉浸体验三方面切入。展陈布局即根据理性结构原理创造实用的设计;动态交互是指依靠数字技术营造动态文化场域,延伸物理客体的意义阐释,使用户在动态氛围中深入解读文化的意义内涵;沉浸体验则是指借助数字孪生等技术使用户拥有理解空间变化的能力,强化用户具身感知使其能顺利融入虚拟世界[17]。

(二)资源层:资源共享,增添丰厚素材

资源层是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支柱力量,是场域文化依托的客观载体和场域活动得以举办的资料来源。传统环境中公共档案馆文化资源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文本、照片、纪念物品等实体资源,另一种是电子文件、数字图片、音视频等数字资源,传统公共档案馆开发利用活动对实体资源的利用较多。作为“集大成”式的数字样态,[18]元宇宙侧重数字虚拟世界建构,强调资源的数字性与无限性。因而,元宇宙視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资源具有数字化、丰富化的特点。数字化是指场域中的资源大部分都是以数字样态运行流转的,即使不是数字化的实物资源,在数字扫描、全息影像等技术加持下,也逐渐被数字化,转化成数字资源在云端被开发利用,数字资源是文化场域构建的主要资源。丰富化是指与传统视域相比,元宇宙空间内文化场域中的资源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多元,且资源是动态的,并持续性增多,不断变丰富。在元宇宙理念影响下,公共档案馆文化资源得到极大扩充,不仅能数字化本馆馆藏资源,更能在广阔的数字平台中收集利用其他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馆藏文化资源,使相关文化场馆馆藏资源一并数字化到虚拟世界中,如此一来,虚拟世界如同集成的资源共享平台,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可以实时共享利用,广阔丰富的资源为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构建增添丰厚原料。

(三)数据层:数据整合,强化内容挖掘

数据层是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能量本源,场域中的精魂即文化意蕴的生发依托数据内容挖掘。数据层中的数据包含两种:一种是以档案馆藏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文本数据,主要由档案产生时间、地点、具体内容等要素构成,是已知的静态数据;另一种是以档案馆服务用户为主要对象的图像数据,主要指用户来馆参观、利用档案时所被捕获的动态连续的图像或视频中蕴含的数据,是未知的动态数据。静态数据通过馆藏资源数字化或直接收集数字档案资源获取,动态数据则通过知觉捕获、智能分析、画像构建等方法实时获取。以云计算、空间计算、语义计算、大数据为技术体系的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数据世界,[19]元宇宙技术指导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中的数据层需加强数据整合,一方面,要全面收集整合档案文本数据,在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广泛收集档案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整理,可运用文本分析、智能计算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内容,提炼主旨,精简冗余;另一方面,要安装数字设备全力捕获分析服务用户数据,可借助摄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实时广泛收集用户图像数据,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为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时需注意维护好数据安全,防范信息泄露、网络攻击、数据篡改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物理安全与云端安全。

(四)服务层:理念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层是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形象表征,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构建的最高要义是服务社会大众。基于元宇宙技术特征,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中服务层应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核心技术为支撑,以虚拟空间构建为主要方向,着重升级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具体而言,要开展好线上服务工作与智慧服务工作。线上服务工作主要包括线上查档检索、信息咨询服务、筹备线上展览。线上查档检索可以以公共档案馆数字网站为基础开展,把馆藏文本数字化并形成数字目录上传至线上空间,设计安装检索系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线上查档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既可依托档案馆数字网站又可依托实体场馆,但本质上主要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无接触、虚拟化的“面对面”咨询服务。[20]线上展览依靠数字孪生、3D渲染等技术搭建虚拟展厅,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档案知识文化传播。智慧服务聚焦于智能推送与精准服务。一方面,公共档案馆可运用数字分析技术分析用户需求,直接面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分析、模拟用户孪生体在档案馆内的行为,[21]探查其意图需求,主动推送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在技术指导下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如通过面部识别,感官捕获等技术跟踪学习用户行为,为用户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

三、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实现路径

依循元宇宙视域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底层逻辑,从数字赋能、协同联动、系统建设、数能培养四个方面探索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实现路径。

(一)数字赋能,奠定文化场域建构基础

具体而言,数字赋能包括视觉场域建构技术、资源管理整合技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智能交互服务技术。

视觉场域建构技术主要用于营造公共档案馆虚拟文化空间,可通过实时渲染、计算机仿真等技术赋予用户真实感官体验,以数字孪生、3D建模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感知区域。如天津市河西区档案馆采用360°全景摄影等虚拟现实综合技术,搭建以“河西历史展”真实场景为基础的三维互动虚拟空间。[22]

资源管理整合技术主要针对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资源获取问题,可采用融汇技术、关联数据、云技术等强化对档案馆文化数字资源的整合,[23]采用更成熟的技术化解数字文化资源异构难题。如瑞典的Living Archives项目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融合特定的科学方法与实践,整合公共文化遗产档案。[24]

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直接对接文化内涵的提炼与表述,可引入基于本体的语义分析技术[25]与聚类算法、神经网络等技术识别挖掘处理数据内容[26]。如浙江省南湖区档案馆采用大数据分析法、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研发馆藏档案数据挖掘系统,实现了档案内容管理效率的提升与档案编研价值的释放。[27]

智能交互服務技术主要作用于文化场域中的服务层,可引入语音识别技术、全息影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捕获解析用户语言,与用户实现无障碍交互式服务。[28]如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档案馆引进触控一体机与交互程序,配备智能搜索查阅装置,与用户实现快速交流。[29]

(二)协同联动,保障文化场域资源供给

一是强化区域内公共档案馆间资源的统筹交流,加强与同区域档案馆的协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集结区域力量,整合区域内各档案馆文化资源,丰富档案馆可利用的馆藏资源,积极为文化场域建构提供原料。如上海市档案馆协作苏浙皖档案部门,汇聚长三角地区二十余家档案及文博部门所藏500余件红色档案珍品,举办“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革命历史档案资源优势,有效推动红色文化传播。[30]

二是兼顾同类文化性质场馆间资源的协调共享,立足不同文化场馆性质特点,从不同视角出发整合文化资源,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31]可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三馆合作机制,共建中华文化资源宝库。[32]如四川省阿坝州档案馆联合州博物馆完成红色档案资源目录登记124条,加强馆际档案文化资源整合,为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为阿坝州文化建设增光添彩。[33]

三是加强公共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互动沟通,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档案文化资源建设,为档案文化场域建设提供丰富意见,为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添砖加瓦。如杨永辉少将情系家乡,向广东省信宜市档案馆捐赠珍贵的书画集与书法作品,为市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四史”教育建设增添了活力。[34]

(三)系统建设,深化文化场域意蕴挖掘

一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数据监管模块建设,记录文化场域数据运行轨迹,包括文本数据与图像数据,全流程监管数据,确保数据可信,内容真实,维护文化场域数据有序运行,避免出现元宇宙世界中的信息泄露、内容造假等情况。如河北省廊坊市科学技术局与浪潮集团联合研发G6档案一体机,构建可靠可信的流程跟踪溯源,以保障共享区存储数据的安全。[35]

二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化文本挖掘模块建设,深入挖掘文本数据内容,为场域文化内涵解读奠定基础,提供素材,同时,细致挖掘图像数据,探查用户需求喜好,为场域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如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积极探索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档案价值,借助数据分析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聚类,形成50类跨审计类别和被审计对象的审计问题库,为审计工作从“经验主导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变奠定基础。[36]

三是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推动异构数据整合模块建设,整合异构的文本数据与图像数据,提高数据利用价值,更大程度发挥数据对场域的推动作用。如浙江省杭州市城建档案馆于2017年2月22日通过国家数字档案室测试,该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专业馆藏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使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公共服务作用,实现了专业馆藏资源的整合。[37]

(四)数能培养,提高文化场域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数字技术培训,提升公共档案馆工作人员数字技术软件使用操作能力,使其能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挖掘档案文本内涵,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能熟练运用文化场域中的设备机器,提升用户来馆体验。如湖南省岳阳市档案馆举办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培训,通过聘请专家和地方大数据管理工作人员,介绍分享有关内容,开阔档案人员视野,锻炼其灵活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手段来开展工作。[38]

二是强化数字服务意识培训,提升公共档案馆工作人员利用元宇宙等数字技术服务大众的意识,引导其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努力为用户解锁不同观感的数字体验,提升公共档案馆作为文化场域的服务质量。如湖北省档案馆派出代表团前往朔商集团元宇宙创新示范基地进行学习研讨,就元宇宙在档案馆管理、调档阅档和展示方面的应用展开广泛讨论,积极引导档案馆工作人员思考利用元宇宙技术开展档案管理与服务,努力提升其数字管理与服务意识。[39]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东华,高芮.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路径探析[J].档案与建设,2020(10):36-40;44.

[2]刘灿姣,叶翠.试论出版社、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J].中国出版,2013(9):46-49.

[3]丁宁.参与治理: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的创新[J].档案学研究,2016(5):81-85.

[4]黄霄羽,杨青青.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析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8(6):118-123.

[5]周鑫,王海英,柯平,等.国内外元宇宙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22,42(12):147-159.

[6]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3-05-29].http:// 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7]张芳霖,王辉.公共档案馆文化空间的构筑——基于休闲学和公共空间论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1):29-33.

[8]王晓雪.我国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建设研究——从档案文化休闲视角[J].档案与建设,2012(2):25-27.

[9]周林兴.论档案馆的文化治理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0(1):73-78.

[10]宋佩璋.太原市档案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元宇宙应用研究》课题稳步推进[EB/OL].[2023-05-29].http:// www.chinaarchives.cn/home/category/detail/id/39534.html.

[11]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發《“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3- 05- 29].https://www.saac.gov.cn/daj/ 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12]搜狐网.数字展陈技术,让珍贵馆藏资源走出深闺[EB/OL].[2023-05-29].https://www.sohu.com/a/639170604_121424855.

[13]聂云霞.论数字时代公共档案馆服务能力提升计划[J].档案与建设,2017(12):4-8.

[14]搜狐网.元宇宙技术打造全景展馆!北京经开区建设三十周年家庭档案展“云上线”[EB/OL].[2023-05-29].http://news.sohu.com/a/624532600_121106842.

[15][16]郭亚军,李帅,张鑫迪,等.元宇宙赋能虚拟图书馆:理念、技术、场景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建设,2022(6):112-122.

[17]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20.

[18]张辉,曾雄,梁正.探微“元宇宙”:概念内涵、形态发展与演变机理[J].科学学研究,2023,41(5):769-776.

[19]蒋明,李琪,龚才春,等.元宇宙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2023,30(1):14-26.

[20]杨敏然,张新兴.国外高校图书馆元宇宙虚拟共享空间的建设与启示[J].图书馆,2023(3):16-23.

[21]孙向阳.数字孪生环境下档案馆智慧服务场景应用研究[J].浙江档案,2022(2):33-37.

[22]国家档案局.天津河西区档案馆推出全景VR网上展厅[EB/ OL]. [2023- 05- 29]. https :// www.saac.gov.cn/daj/c100170/ 202012/cdcbc32bba874dc3adaeb9df5a4100a4.shtml.

[23]马广惠,安小米.我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发展趋势[J].档案学通讯,2018(6):57-61.

[24]刘磊,安小米,钟文睿.Living Archives项目及其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启示[J].浙江档案,2014(8):5-8.

[25]杨茜雅.中国联通电子档案数据挖掘与智能利用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6):105-109.

[26]毛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研究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82-83.

[27]南湖区档案馆.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挖掘系统”通过省级验收[EB/OL].[2023- 05- 29].http://www.nanhu. gov.cn/art/2020/9/14/art_1584073_57476019.html.

[28]车婷婷.“数字中国”布局下数字档案馆交互服务模式的内涵[J].北京档案,2020(8):15-19.

[29]数艺网.档案馆互动案例:温州市龙湾区档案馆[EB/ OL]. [2023-05-29].https ://www.d-arts.cn /article /arti? cle_info/key/MTIwMzQwNzI3NjeDz59nr3a8cw.html.

[30]档案春秋.上海档案工作这十年:聚合力、惠民生,长三角一体化协作开展新篇章[EB/OL].[2023-05-29].https://mp.weixin. qq.com/s?__biz=MzI0MDE4NjAxNQ==&mid=2650457094&idx= 1&sn=bb9beaacff20b4ed7e77c29a7d4b8404&chksm= f110c3f6c6674ae0f18c062459e295fd1c8b8b166c2505592400331eb1c9cc 9f271774a8f85c&scene=27.

[31]王萌,龙乐思,朱嘉麒.我国图情档学科关于文化信息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以博物馆研究为视角[J].图书馆杂志,2020,39(4):80-91.

[32]杨茜茜.基于共享的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J].浙江档案,2014(3):8-9.

[33]阿坝州档案馆.阿坝州加强档案资源整合助推档案文化建设[EB/OL].[2023-05-29].http://scsdaj.gov.cn/scda/default/in? fodetail.jsp?infoId=1610e3226da142978a526f86bd43b205.

[34]茂名网.杨永辉少将情系家乡向信宜市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资料[EB/OL].[2023-05-29].https://www.mm111. net/2022/10/05/991264835.html.

[35]廊坊市科学技术局.运用区块链让档案数据管理更安全[EB/OL].[2023- 05- 29].https://kjj.lf.gov.cn/kejidong? tai/guoneidongtai/2021-04-20/4580.html.

[36]南京市审计局办公室.市审计局探索数字档案智能利用为研究型审计强基赋能[EB/OL].[2023-05-29].http:// sjj.nanjing.gov.cn/gzdt/202207/t20220714_3644547.html.

[37]王雪萍.智慧档案馆:大数据时代档案异构数据库信息资源整合产物[J].云南档案,2017(5):59-62.

[38]谢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EB/OL. [2023-05-29]. http :// www.zgdazxw.com.cn/news/ 2020-09/08/content_310786.htm.

[39]中國网.湖北省档案馆代表团与朔商集团共同探索元宇宙档案馆未来[EB/OL].[2023-09-30].http://life.china. com.cn/gg/zixun/detail2_2023_07/19/4055404.html.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赋能档案文化元宇宙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路径
让“数字”为“两业”融合赋能
数字经济赋能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
数字化赋能出口型跨境电商的价值共创研究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