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生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2023-11-25 13:53薛梦迪罗小兵
名家名作 2023年20期
关键词:物象主观画家

薛梦迪 罗小兵

一、写生溯源

(一)写生概述

“写生”是美术理论中的基础概念之一,指的是通过画家直接观察客观物象并进行绘制的作画方式。写生作为一种绘制客观事实的直接绘画方法,面对需要绘制的客观的物象时,无论所要描绘的是人物,还是风景等,都可以用作训练绘画水平、学习绘画技法的办法,为绘画创作提供支撑,可以说,写生是绘画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写生作为一种常见的绘画学习途径是一种相当快速、直观的作画方法之一,是提高画家观察及造型能力、色彩基本功的高效实践方法。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熟练地应用绘画的基本语言,为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为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写生的目的之一。

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说,中国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及对本土文化与绘画语言的融合,对于绘画创作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中国绘画艺术体系中,不管是写生、临摹还是创作,绘画创作最终的追求还是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而写生作为绘画创作生涯中重要的研习环节,假如不能与画家内心结合,展现出艺术家真正的感受,就脱离了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必备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怎样理解“写生”的意义,怎样进行“写生”,在当下中国绘画中该将其置于何种位置、归宿为何,是美术界常新的话题。

(二)中西异同

西方对于写生的看重是从19 世纪开始的,当时室外写生最先出现在法国,是由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提出的,他们提出了“直面自然,对景写生”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转变了从文艺复兴至今室内作画的模式,改变了古典油画的色调,并且影响了后期印象主义画派。当时的艺术家认为户外写生可以使画家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光、温度、空气等,而这些元素和其微妙的变化对于追求再现的画家非常重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一大批画家的绘画理念被改变。

近代中国对于写生的重新提出是在20 世纪前后,当时中国画坛的绘画还是非常传统的,依旧崇尚摹古,但这种风气在对景写生的理念正式引入中国画坛后,开始有所变化。随着“写生”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中国画坛有了新面貌。但从中国画坛来讲,写生作为一种绘画观念,其实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早已出现,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唐代理论学家的《后画录》中,写生的概念被用来指人物画,发展到了宋代,其被更加广泛地运用,到了明清则更加普遍,在这一时期,写生和人物画里的“写真”对应,在绘画中强调的不光是写其生动还要写其生意,绘画创作中的“生动”指的是画家对于现实生活的绘制要做到形神兼备,而关于绘画创作中的“生意”概括来说就是,唐代绘画理论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写生”观念,是在“师造化”的前提下“写心之源”,这是中国画坛对写生的理解,而我们在美术理论中所知道的写生,其实是近代以来西方绘画影响下的产物,是一个中西融合的产物。

二、写生对于绘画创作的影响

(一)写生与创作的转化

写生是需要与画家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主观感受结合的,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物象,画家在自身的绘画创作中不是简单地照搬现实,不是仅描绘客观物象,而是通过客观存在的物象,加上画家自身主观的艺术情感进行绘画创作。画家在描绘现实中的人物、景色等,不是简单地不加思考的描绘,更多的其实是去表达一种感受,一种对于客观物象的感受。在这里客观物象只是一种载体,是画家艺术思想的提示物,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传达出自身独一无二的艺术理念,这种思想表现在画家的绘画作品中,显示在画面中,体现出现实的脉搏,又展现出艺术生命力。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生动地传达了艺术家当时的感受,并且画家在写生中的绘画创作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创作是不同的,一般绘画创作一般是通过画家自身的想象、记忆、个人的绘画创作经验、绘画习惯、画家个人的情绪喜好进行创作的,而通过写生进行的绘画创作是不同的,它既联系现实,使得画家的绘画创作获得了直接、生动的视觉经验,又在更加“真实”地反映客观物象的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真情实感。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直观地对真实客观的物象加入自身的情感,由此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艺术作品中的“生动性”。很多写生作品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绘制较多的物象,画家在写生过程中受时间限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偶发的笔触、技法、色彩、肌理等,这种即兴的艺术表现不光对画家找寻自己的绘画语言有所帮助,而且对于画家的绘画创作也能有新的启发,为其绘画创作带来新的视觉感受。

(二)写生对创作的支撑

一件优秀的写生作品,其精彩的地方不在于对现实物象的直接再现和对现实细节的刻画,而是对一种氛围、一种意境的概括与表现,在于一种即兴表达的随机性、一种情感的爆发,在于不可重复、不可预知的“即兴”效果。画家在写生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客观物象去对画面的形式、绘画的语言特征等不断进行调整,直到表达出对于写生的特定感受,对客观物象的特定感觉。这种调整在写生的过程中无时无刻地都与客观物象有所联系,相较于非写生绘画创作过程中靠画家绘画经验、想象等调整方法,二者产生的画面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其画面感情更加丰富、生动。如油画家在写生的过程中,其即兴的笔触和色彩的效果与传统油画的画面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区别于传统油画严谨的按部就班的绘画过程。

写生不是单一的照景“写实”,不是简单的复刻物象、直接的描摹和记录客观物象,而是主动地去创造,通过客观的物象联想发展到心中之象。通过写生,画家靠着自身的艺术经验对客观物象进行主观处理,运用绘画语言拉开与现实物象的距离。可以说写生推动了画家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与摹古的传统绘画理念。画家在写生过程中加强主观感受增强其特征,还有的画家利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物象表现一种意象,使其作品更加主观、更加深刻,加强了自身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这种艺术表现的思维为画家进行绘画创作提供了帮助,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画家可把客观物象作为画面中进行表现主观意象表达的来源和依据 ,在画面里对客观事物进行、组合、加工、提炼、主观再现、概括,呈现出一种“似是而不是”的象。画家通过写生对客观物象进行再创作,客观物象成为画家绘画创作的灵感源泉,为画家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客观参照物,支撑画家的艺术创作。

三、写生在绘画创作中的必要性

(一)写生在创作中的作用

画家通过写生提高了各方面的绘画能力,这让写生在绘画创作中展现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张海东曾经说过:“写生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艺术创作又将客观世界提炼升华,通过对自然万物深入体察,带有创作意识的写生,把握住客观空间,自然会使我们穿越画面的空间,进入梦寐以求的自我空间的创作。”实际上写生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可以概述为二。

绘画以“抒写胸中逸气”为宗旨, 是主体与客体结合后的再创作, 作为一个画家, 应该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创作呈现出来。为了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就需要找到个人语言, 个人的绘画语言就是在思想情感和现实世界搭起的桥梁。而绘画语言离不开绘画素材,绘画素材的积累,是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产生出来的, 它不是凭空想象的, 而只有重视写生才能更好地为绘画创作服务。可以说写生在提高造型、观察、表现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发现素材、发现美,把画家的创作灵感反映在画面上, 使其成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源泉。概括来说,出色的绘画创作是以生活体验为基,是反映现实与社会生活的,通过写生把这种感受提炼出来,并在作品中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

1.写生为绘画创作做好了技法上的准备

大多数画家并不是一开始学习绘画就能进行绘画创作的, 首先,画家需要在大量写生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再升华,探索出属于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其次,绘画技法的学习也需要经历漫长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绘画训练,在这之后画家才有能力进行绘画创作。写生作为基础训练最重要的板块,是绘画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经历,通过写生,画家不但学习到了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同时也拥有了表现绘画对象的能力,这种造型能力为画家绘画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持。

2.写生为绘画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美术创作实际上展现的是画家对客观存在的体会与感知,而写生就是感受客观物象,画家通过写生使得其绘画创作更具感染力。实际上,写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现实生活之间互动的直接性,这让画家通过写生可以积累大量原始的丰富的素材,同时写生也可以帮助解决在具体的绘画创作中遇到的构图、形式与内容的协调、表现、造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直接关系作品的成功与否,我们除了向优秀作品学习,通过写生来解决这个问题会更具体和直接。

(二)写生与创作的转化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 有三点不可缺。第一点是摹写,第二点是写生,第三点是创作。这三点是层层递进的,尤其是写生和创作,它们二者互相转化,相互支撑。

写生简单来说就是让画家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客观世界中,使自身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碰撞寻找突破口。这不光是绘画基本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也是绘画创作的源泉之一, 是传统绘画理论中“外师造化”的发展。在写生的过程中, 首先,除了用心观察, 选取的角度、表现的手法也会影响画面的效果。这时就要求画家去寻找利于确定自身画面需要的物象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同时, 应该确定所画对象与画家自身的绘画创作的关联性,根据这一点选取景色,为绘画创作提供支撑。其次是构图, 在写生时,我们寻找的是一种感受,这时我们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地按照客观现实进行构图,而是应该主观的、根据画家自己的情感调整构图,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向绘画创作,还是要表现画家自身的艺术理念,而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质也不一样,所以就需要画家主观地选取客观物象,主观地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创作。绘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转化,而这时创作为写生注入了主观情感,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感受,同时写生也为创作提供了切实的支撑。

写生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源泉,它与创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写生为创作做好了绘画技法上的准备,为绘画创作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从题材、思路、色彩等方面丰富了绘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力。画家在写生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自身绘画创作的主题,带着“主题”进行写生,选取创作需要的客观物象,同时把写生时获得的即时的艺术感受转换到绘画创作中来,使绘画创作更具有生命力、感染力。

写生之所以与绘画创作密不可分,是由写生的特点决定的。写生的直观性,使得画家可以对客观对象进行直接的、生动的描绘,而且由于写生区别于绘画创作,对比之下写生的表现方式往往更加直观率真。写生拥有的特点使它在绘画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写生过程中,画家面对的自然生命更加鲜活、表现更加直接,表达出了画家在创作瞬间的艺术情感。这些写生作品有些可以直接成为创作作品,有些需要经过画家的二次创作,这样的艺术作品比一般的创作作品更具有生动性、生命力。画家借助写生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将从写生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了绘画创作的水平,提升了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写生对于绘画创作的个性、风格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为画家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绘画灵感与素材,写生是绘画创作必不可少的基石。

猜你喜欢
物象主观画家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酷炫小画家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