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发展之下的气味艺术探索

2023-11-25 13:53朱自文
名家名作 2023年20期
关键词:嗅觉气味记忆

朱 桉 朱自文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嗅觉艺术在20 世纪80 年代就成为指向清晰的艺术门类,以气味作为媒介形式开拓了艺术的范畴。嗅觉艺术作品通过嗅觉传递方式唤起观者对熟悉气味的记忆,还通过气味分子不停地运动而重新构建出新的气味空间,使观者在欣赏气味艺术作品时产生不同的心理表现。

一、现代艺术发展中气味艺术的表达

(一)气味艺术的不传统体现

现代主义颠覆性思潮开始以后,马塞尔·杜尚就尝试过将气味观念带入艺术作品中。艺术不再局限于视觉目的,而是借助嗅觉为艺术提供全新的维度认识。作为嗅觉艺术的先行者,杜尚认为视觉艺术在发明照相机之后就变得暗淡无光,于是做出了第一步:1919 年,杜尚创作《巴黎空气》来表示对嗅觉艺术的支持,他将50 毫升的巴黎空气压缩装在一只安瓿中,并将嗅觉作为器官用于作品的构思中,在笔者看来这是嗅觉艺术的最早尝试。

作为先锋的艺术,气味艺术的运用打破了陈旧的用眼才能看展的意识和传统观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约瑟夫·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提倡运用不同的手段体现艺术的价值,气味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诠释着新的艺术。起初,气味艺术反传统理念作用于作品定义上,有些新型艺术方式的出现令人匪夷所思或者难以接受,人们开始反观艺术到底是什么,之后艺术与气味艺术的概念也让人们对艺术的界定不再那么清晰。

(二)多维度空间建构

气味艺术的展现方式是沉浸式观展体验,“气味艺术展1889—2014”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设计师杰瑟斯的创作理念“尝试创建一个这样的空间,它能从内在引领观赏者降低噪音、深呼吸、暂时与外界隔绝,目的是营造出探索香味的轻松氛围”。这场嗅觉艺术展将纯粹的气味制成香水,以香水为媒介来展示现代人对于气味的认识,香味在这种没有修饰最单纯的状态下存在,没有容器和包装,空气中就只有气味的思考感受。

比利时艺术家彼得·德库佩尔擅长将气味转移到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中,他的《擦嗅画》系列作品中将气味封存在单色油画中,原本是视觉上欣赏作品,其实是用手在画面上擦拭然后通过鼻子闻一闻才能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经过这一过程,人们的视觉感受被削弱,嗅觉意识得到增强,对作品则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气味具有侵略性,能使人们瞬间对事物本身有更强烈的认识。我们常常认为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每当我们闻到一种令人喜悦、兴奋或作呕的气味时,就会伴随着情绪上的波动,进而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就像文学大师纳博科夫所说“气味确实比景象或声音更能撩动心弦”,情绪的变化与表达成就了气味艺术作品的产生。

气味艺术是反抗主流艺术的代表之一,气味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是现代人对艺术认识的提高,不局限于视觉上的体验,而是扩大了认识的广度。气味艺术需要人们以一种欣赏的方式去观察世界,气味艺术认识上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作品可以脱离传统角度打开新的思路,这样能丰富观众体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

二、气味艺术区别于其他感官艺术的体现方式

从客观角度来说,嗅觉的刺激物气味,不像光和声音那样会对视觉和听觉产生最直接的刺激,气味不易观察且没有波长,气味的检测方式是用气相色谱法与比色法测定气体参照,或是使用感官试验法进行测定,测定过程复杂,并且测验结果只能体现出气味的强度。在精神物理学的领域中,气味不能以一般物理和化学性质归类。气味是嗅觉的影响因子,气味的运动变化直接影响着嗅觉的体验。因此,嗅觉在化学与物理的层面区别于其他感觉器官。从主观角度来看,气味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在于其能将其他艺术融合,又能突出气味的特点。

(一)气味艺术具有“动态”的艺术行为

气味艺术起初是以一种表演的形式出现,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气味作为艺术本身的看点来吸引观众。比利时艺术家彼得·德库佩尔认为气味艺术生成的过程中不只是通过改变单纯自然界的气味,而应该加入微观层面:人的气味、微生物的气味,将它们集于一件作品中也可以表现出美感。如作品《汗水》将动作行为加入作品中,从形式上看,该作品是有表演性的,作品中的人被透明塑料薄膜包裹,以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产生出汗液气味,生成气味艺术,形成较为完善的表演过程。

嗅觉艺术从创作开始就是在运动的,直至展厅闭馆这一系列运动才停止。嗅觉艺术的运动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艺术。如嗅觉艺术区别于视觉艺术。对于视觉艺术,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去认识,而视觉艺术能吸引我们的原因在于颜色刺激着我们的视网膜,这种艺术是停止的、静态的。嗅觉艺术在维度上比视觉艺术更加深层次,一般来说,嗅觉艺术作品通过运动表演的方式产生出气味,这种情况下,气味不再只具有单一的属性,而是与带给人们视觉感官的实物相结合,这样气味的产生与艺术的产生是同步的,也赋予了气味艺术性的特征。

(二)气味艺术创造出新环境

气味艺术一般用于某种情景下的特殊装置。在1929年,波士顿Fenway 剧场管理者在精确计算下将丁香花气味浇入通风系统中。伴随着电影《丁香时节》的上映,观众看到屏幕的同时也能闻到丁香花味,表演和气味的伴随赋予了人们无限的联想。气味电影有两种装置:Smell- O- Vision 和Aroma Rama,这两种版本装置共同的目标就是能让气味电影继续发展下去。遗憾的是,当时气味喷射程度不受控制以及电影院观影厅内不可控因素众多,导致这两种装置没能继续发展下去。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这也为电影表达增添了趣味性,正是因为不可控因素的不同,每场电影结束都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不止声音有穿透力,气味也有,通过气味的特殊属性,我们可以辨识什么是香的,什么是臭的。在电影场景下,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刺激来辨识场景中的影像和声音。气味装置在此环境中显得不同,气味艺术在展现电影情节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不可控的因素下,气体分子与分子之间互相影响,产生不同的气味,气味的不同所带给观者的感受也不同,也创造出了新的场景。

(三)气味艺术商品化下的特殊性

嗅觉艺术在演变发展中与市场营销联系得十分紧密,为了刺激消费,营销者们对气味做出了深刻的研究。《科学美国人》前编辑弗利表示“实际上所有对气味的反应都是潜意识的情绪作用,他们完全不是理性的”。我们经常会有冲动消费的时候,那么这种不理性下的消费恰好为商品销售做出了贡献。气味艺术引发的消费冲动在不同性别中体现出一致性。比如,在售卖产品时,研究者释放出两种气味:山谷百合气味和海雾气味。女消费者在看绸缎睡衣时,会闻到山谷百合气味,在香气的推动下情绪中透露着激动,她们会愿意花更多的钱去消费。同样商场里散发海雾气味,也能使消费者心情愉悦,但是不能像山谷百合香气那样更让女性消费者激动。由此可见,气味是决定商场销售额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相似的案例,在一家时装店内,男装、女装各占比一半,采用了两种气味:香草味和摩洛哥玫瑰味。当香草味出现时,女装销售额就会升高,当使用摩洛哥玫瑰香味时,男装销售额就会升高。在市场销售中,气味起到了提升销售量的重要作用。虽然触摸不同的材料同样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是有局限的,通过触摸实物的表面,人们可以获得尖锐、圆润、柔软等不同的感受,以此来获得理性的判断。在商品消费下,嗅觉与触觉的不同之处在于,气味可以潜意识改变人们的消费心理,而处于不理智的状态下,人们更容易消费,气味影响思维的判断,使消费者对商品选择的处理能力下降。

无论是听觉、视觉、触觉还是嗅觉,我们都同样带着包容的心态去了解、感受这些艺术形式。在形式上我们都有通过不一样的体验引发自我的思考。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推陈出新的实例,我们的视野也被不断扩大,艺术形式也变得丰富。我们在看展的同时不单单靠眼睛的视觉体验、气味的加入,使看展体验增强,而且对艺术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嗅觉艺术所具有被识别记忆的特点与欣赏者的联系

嗅觉能识别出细小的分子,单纯的苹果就可以被嗅细胞识别,原因是苹果中散发的果酸蔗糖味被嗅细胞识别,进而可以记住这种气味,储存于大脑中。就如我们在饥饿的状态下能想象到美味的大餐,联想到吃的时候的味道,美食的味道就不会轻易忘记,这就是因为气味所具有被记忆的能力。

(一)嗅觉可以辨别各种各样的气味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对一些气味比较敏感,比如调香师可以识别500~1500 种味道,对于我们正常非从业者来说,也能识别二三百种气味。那么对于一些特定身份的人,有案例可证实性别差异之间存在嗅觉区别,女性的嗅觉优于男性,由于习惯或者工作上的区分,造成男性和女性积累的嗅觉经验不同,如果男性在家很少干家务,那么他对于肥皂、醋及氨水的气味会不敏感。还有人种之间也存在气味差异。那么具体我们的嗅觉能识别出哪些味道呢?我们将80 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放在实验台上,如咖啡、橘子、醋、香蕉、啤酒、巧克力、胡椒、奶酪、皮革等,有50 种食物和物品的气味可以被准确说出来,我们之所以识别,就是身体化学反应物下与嗅觉器官相互作用认识。

(二)气味能被记忆

动物实验证明,幼鼠可在其母亲的羊水中记住自己母亲的气味,若将小幼鼠放在板子上,并将沾有母鼠羊水的棉花放置在离幼鼠头部一两厘米的位置,那么幼鼠就会通过气味的辨识向母亲气味移动,我们可以说这是生物的本能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实验物体是通过气味记忆找到母亲的。

在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作品中就涉及嗅觉和记忆的联系,在他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记录着关于蘸茶玛德琳蛋糕的香气,这种气味记忆体验,唤起了作者对童年吃蛋糕的记忆,用三千多页的文字来描述这个蛋糕的口感和气味。普鲁斯特揭示了记忆的基本真相,嗅觉,其具有特殊记忆联系。美国文学家埃德加·艾伦·坡就曾经提到过“我相信气味通过建立联系影响我们这个方面有着奇特的力量;这是一种与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对应的对象本质上的不同的力量”。小说家的文字魅力在于它升华了现实的生活常态,将生活讲述出来加入了自乐的精神,那么从专业的医师角度嗅觉的记忆真的存在吗?霍姆斯在他的医学培训中意识到嗅觉体验是神经解剖的基础。气味感觉和思维之间的联系,嗅觉神经是唯一直接连接到脑半球的神经,嗅觉“神经”不是一种神经而是脑的一部分,它与脑前叶连接,这也说明嗅觉与脑部记忆有着联系。随后这种回忆气味的过程称之为普鲁斯特效应,普鲁斯特效应中存在气味辨别与确定的能力,该效应机制是“双加工”机制,能将气味线索直接性提取同时辨别确定并提取。

嗅觉在辨别气味和记忆里的气味过程中呈现了自己的独特性,气味艺术成为艺术的关键在于它的展示方式与其他方式不同,会使艺术的体验感不再局限于用眼睛去看,气味艺术就是用唤醒记忆的方式,通过独特的气味,那么嗅觉艺术也是如此,在唤醒记忆之后就是与作品的对话。彼得·德库佩尔曾在他的作品中使用多种物质涂抹在画布上,让观众在作品前嗅出其中的气味,观众就会回忆这个气味在哪里曾见过,这个气味又引发了哪些回忆。艺术暗示着不同方式下的作品都是会被记忆的,被记忆的作品因为气味的刺激才能被更深入的记忆。

四、结束语

气味艺术发展到今天,被更多人所认识,既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包容性和先进思想,同时又让艺术有了多方面的表达,气味艺术在探索的道路上一直持续发展着。气味艺术的存在使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不再那么有限,人们开始探索五官之下的体验感以及艺术的商业价值,这也是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观众想要与作品零距离的互动,同时拉近作品与观者的亲密感。好的作品是可以唤起记忆的,好的作品是可以心怀感动的。

猜你喜欢
嗅觉气味记忆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超强嗅觉
气味来破案
记忆中的他们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好浓的煤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