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疫事迹为元素优化中医药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 *

2023-11-29 01:18汪涵俪李帆彬唐逸飞张千钰李新华林检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事迹人文精神抗疫

黄 博 汪涵俪 李帆彬 唐逸飞 张千钰 石 妍 李新华 林检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至今,已涌现出众多感人的抗疫事迹,例如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晚广东、上海等地的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们”的一篇篇“援鄂日记”,让广大民众感受到了一线医疗人员的责任感及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1]。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勇赴国难,在抗疫过程中展现出了崇高的医学人文精神[2]。医学生作为医药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需始终把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文章通过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抗疫事迹中体现的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现状及抗疫事迹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将抗疫事迹融入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及校园生活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不断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优化中医药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122 份,回收1082 份,问卷回收率为96.4%(1082/1122);有效问卷1036份,有效率为95.7%(1036/1082)。其中低年级(≤二年级)542 名,高年级(≥三年级)494名。

1.2 研究方法问卷内容:从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调查对象对医学人文精神内涵的了解程度、对抗疫事迹的关注程度、对抗疫事迹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影响的看法及认为抗疫事迹中展现医学人文精神的次数5个方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处理方法:采取匿名形式,要求受访学生当场填写,即刻回收,并将1 项以上(含1 项)未填写的问卷或全选同一种选项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 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Pearson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对抗疫事迹及医学人文精神的了解现状调查显示,1036 名医学生中,对医学人文精神内涵的了解程度方面,一般了解及较为了解的学生分别占44.7%(463/1036)、52.2%(541/1036),不了解的学生仅占3.1%(32/1036);对人文精神和从事医疗行业的重要性认知上,不了解及非常了解的学生分别仅占3.2%(33/1036)、10.4%(108/1036),但了解程度较高的学生共占86.4%(895/1036);对抗疫事迹的了解程度方面,了解抗疫事迹的学生多达99.5%(1031/1036)。

2.2 医学生对抗疫事迹融入校园、课堂的认知现状在课后自主对抗疫事迹关注程度及教师教学融入抗疫事迹的程度方面,46.4%(481/1036)的学生认为自主对抗疫事迹关注的次数较多甚至非常多,并且67.0%(694/1036)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将抗疫事迹多次融入课堂。在学校对抗疫事迹宣传普及过程中,认为学校多次宣传抗疫事迹的学生占80.5%(834/1036)。并且,多达94.1%(975/1036)的学生认为抗疫事迹中展现医学人文精神的次数较多及非常多。

2.3 医学生对抗疫事迹影响医学人文培育的理解经统计,93.4%(968/1036)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融入抗疫事迹比较有意义甚至非常有意义。在对学校开设宣传抗疫事迹场所的作用方面,认为比较有意义甚至非常有意义的学生多达90.2%(934/1036),且96.5%(1000/1036)的学生认为抗疫事迹对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比较有意义及非常有意义。而在抗疫事迹对从事医疗及其相关职业的影响方面,93.9%(973/1036)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意义及非常有意义。

2.4 医学生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对未来择业的自我意愿结果显示,对于经历疫情后未来是否仍坚定从事医疗行业,虽然多达311 名学生表示以后不打算从事医疗行业,占总调查人数的30.0%(311/1036),但725名学生表示经历疫情后未来仍从事医疗行业,占总调查人数的70.0%(725/1036);并且分别在不同性别和低、高年级之间比较2 种选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36名医学本科生不同性别、年级经历疫情后未来是否坚定从事医疗行业的意愿比较[名(%)]

3 讨论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本科生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3]。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也愈发重视。本调查显示,虽然有30.0%(311/1036)的医学生表示目前考虑未来将不从事医疗行业,但仍有90.0%以上的学生对医学人文及抗疫事迹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对以上调查结果反映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3.1 引用典型抗疫事例 坚定医学生职业信念并优化医学人文教育当前医疗行业伤医事件频现,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提高职业素养、减少医患矛盾,有助于坚定职业信念[4]。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传授相应的医学人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5]。本次研究显示,未来仍坚定从事医疗行业的学生仅占调研总人数的70.0%(725/1036);而疫情前某调查中,95.49%的医学生选择会继续从事医学相关工作[6],二者数据对比相差甚大。由此,我们推测,不少医学生可能会“弃医”,是本身缺乏坚定献身医学事业的职业信念导致的;而目前部分授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质量低下,也是医学生对职业信念不够坚定的因素之一。现在正处于疫情期间,教师授课时应适当引用些典范事例。例如,将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仍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疫的典型事迹融入课堂,从而将抗疫事迹与医学知识有机融合,以此坚定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并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

3.2 结合全民抗疫背景 开展医学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感悟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是通过具体的医学实践传达对人类生命的关爱,没有脱离医学实践的医学人文,脱离实践的医学人文只能是一些空话[7]。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不应只传授医学人文知识,更应培养学生们应有的医学人文精神。因此,对于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培育,也不能只宣传抗疫事迹,更应开展以全民抗疫为背景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带领医学生在清明节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逝世的医疗工作者默哀,并叮嘱医学生们应始终牢记“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医学誓言。此外,仍可以再适当加大对抗疫事迹及医务工作者抗疫事迹中所含医学人文精神的普及力度。例如学校组织学生、教师共建抗疫事迹活动宣传栏及文化长廊,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争取让全体医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汲取抗疫事迹中的医学人文知识,并从中感悟医者仁心,以此内化学生医学人文素养。

3.3 重视中医药抗击疫情的作用 增强中医药学子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据调查[8],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 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 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同时在抗疫第一线,中医药人才成为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全面深入治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拳”,彰显了中医药力量[9]。中医药经典中也处处彰显医学人文内涵,如《黄帝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显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金匮要略论注》的“见病治病,此理之常”中彰显出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的医师职责;《大医精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中显示出心系患者的医者品德。但遗憾的是,中医药应有的自信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在中医药大学生的培养中[10]。因此,高校更应展示中医药的抗疫数据、挖掘中医药的医学人文底蕴,从而营造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学人文氛围,以此让中医药学子们认识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学好中医药,并增强他们应有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4 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的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它不仅检验了当前的医学人才质量,还引起了优化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若干思考。因此,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的培育而言,抗疫事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教师应多向医学生们分享抗疫事迹,加深他们对抗疫事迹中内含的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学校应支持开展相关抗击疫情的医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不断从抗疫实践活动中感悟医学人文精神,以此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为祖国培养出不仅具有精湛的医学知识技能,还具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卓越中医药人才。

猜你喜欢
事迹人文精神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