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劳动教育

2023-12-01 11:15黄晴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初中

黄晴云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开展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提升。本文在分析项目式学习概念与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劳动教育,可以基于家庭资源和校内外环境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项目;要基于学习规律有效实施项目活动,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可通过创设反思与展示活动开展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内化经验。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初中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劳动项目的创设与实施,学生要在真实任务之下参与实践,才能够切实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并发展积极的劳动情感。开展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正确认知教育规律,运用有效的施教方法。本文拟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如何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劳动教育。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价值分析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实践性学习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应当将学习活动置于真实的情境下,为学生设计符合能力范围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发展情感价值观。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学习劳动课程,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经验,为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将项目式学习用于初中劳动教育实践中,可以产生重要的价值。从学习效果看,项目式学习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劳动的载体,能够形成让学生发展可迁移、可持续的能力。学生从项目式学习中得到的经验可用于生活其他情境下,切实提升运用劳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习过程看,项目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展开学习,而非直接由教师告知操作方法。学生亲历克服困难和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助于发展积极的学习情感,可以培养对劳动实践、技术创新的兴趣。将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初中劳动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要有效应用这种学习方式,以此提升教育质量。

二、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劳动教育的策略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以适宜项目的创设为基础,项目应具备多元性,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校实施劳动指导,学习结束后则要开展有效评价。

(一)整合多元资源,创设劳动教育项目

劳动教育项目的创设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要借助资源形成劳动场景与任务。学校可根据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要求,创设多类型的劳动项目。

1.运用家庭资源,创设日常生活劳动项目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有着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初中劳动教育时,可以通过家校联合创设日常生活劳动项目,促进家长参与劳动教育。[1]可以先由学校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劳动项目。劳动项目要具有适宜性、实用性,而且贴合初中学段的水平。其次,开展家校沟通活动,让家长明确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内容,在家中组织孩子参与劳动。在基于家庭资源的日常生活劳动项目中,家长是实施者、教育者。家长在日常生活劳动项目方面具备较多的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或协助学生开展活动。劳动项目要具备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支持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选任务。例如,在五一劳动节前后,可创设“制作家庭营养餐”的劳动任务。本任务包括两个主题环节:首先,结合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设计三至四道营养餐。其次,使用家中的厨具独立完成制作,并与家人一起分享。对营养餐的具体制作方式不设限制,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在劳动任务中既要开展细致的动手操作,又要求融入科学知识。学生完成以上的任务,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过程。通过创设和实施本次劳动项目,可以让学生切实提升基本的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的意义,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

2.提供实践环境,创设生产劳动项目

生产劳动是借助资源、技术和工具,指通过实践创造产品的活动和过程,劳动成果可由自身和他人使用。初中生参与生产劳动项目,可以对生产流程产生初步的认知。与此同时,学生将懂得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了解劳动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在学校中创设生产劳动项目,则要学生提供资源丰富的实践环境。环境中要能够提供与生产任务有关的材料,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劳动。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小农场创设农业生产劳动项目,在农耕体验活动中有效落实劳动教育。[2-3]农业生产劳动项目中也要融入一定的技术,如引导学生认识无土育苗技术、防寒抗冻技术等。除了让学生亲历生产过程以外,也要让學生感受生产活动中的计划、分工等元素,对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形成认识。在统一提供场地的基础上,可以由各班自领“责任田”,各自负责一片农耕区域。学校可以在开展活动时为每名学生分配固定的劳动任务,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考评。开展生产劳动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常规的生活与学习之外获得生产体验,进而淬炼劳动技能,体会物质产品的来之不易,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也可通过生产劳动项目提升责任意识,学会耐心、高效地开展劳动。

3.校内外相联动,创设服务性劳动项目

服务性劳动是指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劳动项目。服务性劳动项目并不产生有形的产品,而是通过提供劳务为他人和集体提供便利,进而产生价值。创设服务性劳动项目时,可以同时运用校内和校外资源。[4]要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生成多样化的劳动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服务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校内环境开展绿化维护、卫生监督等学校事务管理活动。通过服务性劳动为师生创设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学生体会自我价值感。又如,可以关联校外资源,创设一些符合初中生能力基础的服务性劳动体验活动。如学校可以与本地的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担任引导员、解说员等职位的机会,引领学生切身体验服务他人的过程。学生亲身参与服务性劳动项目,可以感受不同的职业,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在实际开展劳动前,可以先由校内教师提供培训,让学生掌握要领,把握劳动的关键。也可以由校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与学生开展沟通,引导学生领悟服务内容、工作方法。校内外资源的高效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支持,促进项目有效开展。[5]

(二)立足学习规律,有效实施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的实施是学生自主开展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其中包含个体化的学习活动,也包含了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要立足劳动课程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实施项目活动,引领学生完成劳动任务。

1.以问题为支架,促进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在一定支架基础上自主建构而成的。问题就是一种导学支架,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与探究活动引向特定的方向,促进学生逐步提升能力。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时,应设计驱动性问题,以问题作为开展活动的支架。[6]问题要与项目内容密切相关,可以反映与劳动技术、方法有关的问题。问题还要能够引领學生开展探究,能够细化学习活动的指向。项目式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列,与劳动的步骤相符合,要能够促进学生有序开展实践,成为推进项目实施的线索。例如,可以实施“设计服装”生产性劳动项目,让学生亲手设计与制作款式较简单的服装。教师可以为本次项目设计问题:服装设计中尺寸如何测量?如何开展服装的剪裁?怎样给服装添加花纹?除了由教师提出问题以外,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心中的疑惑提问。形成了明确的问题链后,再在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掌握设计与制作服装的基本要领。部分知识可由教师讲授完成,难度较低的知识则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来学习。以问题为支架开展项目式学习,可以优化师生互动,保障学生学有所得。

2.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劳动

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往往在合作之中完成,不同个体负责的任务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各个岗位的配合、沟通和交流,令劳动计划得以达成,而且可以提升劳动的效率。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劳动教育时,也要注重实施小组合作。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再引导各小组根据劳动项目自发确定合作方式。小组除了可以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开展分工合作以外,也可以在理论知识学习的环节中开展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项目,可以让学生从同伴处获得技术、方法上的支持。小组之间的知识分享与情感交流,还可以提升项目实施过程的活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7]例如,开展“多功能书架的制作”劳动项目时,要求制作有收纳书籍、文具、零钱等功能的书架,过程较为复杂。可以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分别负责切割木板、使用螺丝连接木板、加上花纹等任务。各小组之间可以开展互动,学习来自其他小组的经验。学生可以推举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来分配任务、管理进度并为组员提供帮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劳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集体开展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带来的价值感。

3.注重教师观察,提供个别指导

教师的劳动指导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掌握劳动的技术要点。学生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主体,要经历逐步探索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获得自主体验。但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做相融合,才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支持,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劳动。劳动指导可以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其中集体指导在问题的牵引下完成,个别指导则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差异化指导。学生的劳动能力、经验基础、兴趣水平不同,那么在开展项目实践时的表现也会存在差异。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时,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劳动表现,提供个别化的指导。例如,母亲节前后时开展了“创意编织”劳动项目,项目内容为使用毛线为母亲编织钱包、帽子、手套等物件,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恩。本次项目中的编织物并不复杂,因此活动在课堂内完成。观察学生的劳动过程,注重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部分技术细节进行再演示,通过一对一的支持让学生牢固掌握编织技术。还可结合学生选择的具体编织任务,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使用针线完成造型。学生不是能力均质化的个体,在劳动实践中会面临着不同的学习难题。提供个别指导,能够优化教与学的关系,让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得以共同进步。

(三)关注学生成长,巧妙运用评价策略

针对初中生的劳动教育评价,要关注学生对劳动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体现对情感价值观的评价。[8]项目式学习下的评价要与劳动项目本身相融合,应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入反思与体验,可引领学生内化经验。

1.创设反思活动,共享劳动经验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创造了劳动产品,提升了劳动技能,而且产生了个性化的劳动感悟。可以在实践结束后开展反思活动,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进而共享劳动经验。可以让学生结合劳动产品的特点,介绍劳动过程,讲述自身通过积极努力完成劳动任务的心得。针对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内容开展追问,促进学生深入地表达。学生完成自主评价后,再对学生自评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中提炼核心经验。如在开展“多功能书架的制作”活动后,可以提炼注意前期设计、精准加工木材、高效分工合作等经验。这些经验也适用于其他设计和制作类的劳动,具有可迁移性。还可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对经验进行再度总结,指出精益求精在劳动中的重要性。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深度反思,可以将零散的经验整合起来,并促进个体经验的分享,让集体共同成长。

2.构建展示活动,深化成就体验

初中生有较大的表现欲,构建展示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的平台,进而深化成就体验。实施展示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崇尚劳动的观念,促进情感维度的发展。展示活动要在校级平台中开展,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表现空间。学校可以创设专门的展区,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并通过专栏创设等方式呈现劳动过程、劳动成果使用等信息。如完成“创意编织”劳动项目后,可以创设劳动成果展出活动,展示学生为母亲编织的各种手工艺品。可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关于编织过程的照片,以及学生家长收到编织手工艺品的照片等。创设展示活动可以深化劳动的意义感受,让学生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提升自信心。

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劳动教育,符合劳动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于实践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可以设计不同场景下的劳动项目,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劳动经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则要兼顾学生的自主体验与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将生活与课程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切实提升劳动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阳.简析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师,2021(06):91-92.

[2]张柳青.依托项目式学习,有效落实劳动教育[J].新教师,2022(07):65-66.

[3]王伟宏,邢泉城,李玉华.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的新体验[J].教育家,2021(34):45-46.

[4]高巍,高艳.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实施的创新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2):85-92.

[5]邵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实践和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6):38-40.

[6]储秋平,张培炜,张键飞.初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初探[J].师道,2023(03):32-33.

[7]陈雪梅.大概念视角下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23(01):56-61.

[8]卢芳梅.甘南民族地区寄宿制初中本土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开发与实践的调查[J].成才,2022(23):57-58.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初中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