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

2023-12-10 07:31☉滕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学

☉滕 梅

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创新素质教育、提升教学成效,是教师要长期思考的课题。音乐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构建具有灵活性、延伸性、创新性的音乐课堂,改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沉浸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提升学习专注度、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来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音乐学习欲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当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升学生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才能多层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个人未来良好发展[1]。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度不够

学校对音乐教学重视度不够是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音乐学科不在应试范围内,学校会为分数让步,将音乐学科视为不需要投入太多关注的副科,导致其他教师占用音乐课的现象较为普遍。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借由音乐媒介表达情绪与感受,通过共情作品来提升艺术审美、获得深刻情感体验。学校应当重视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价值,重视音乐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

(二)学生兴趣不足

学生对音乐学科兴趣不足是目前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如若仍沿用过往形式单一、一唱一学的模式是无法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浓厚兴趣的。音乐学科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且与多种艺术存在共通内容。教师可围绕教材内容,适当与舞蹈、影视、戏剧关联,带动教学的多样性,使得音乐教学内容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拼凑知识,而是从多层面角度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水平,使得学生能深刻领悟乐理知识,提升音乐内涵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成效低下

音乐学习成效低下也是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教学成效与教师素质相关。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都会影响音乐教学成效性。教师应当明晰小学生性格特点,围绕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课堂去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来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明晰教学实施目标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只有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学会歌唱,学会鉴赏,提升情感,增强感受,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获得未来良好个人导向发展。教师应当结合教育改革形势,注重音乐教学成效,才能顺应时代与教育需求去抓好音乐教学,实施良好素质教育[2]。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实践对策

(一)创新教学观念

小学音乐教师若想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就要革新传统教学思想,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创新教学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重视与学习意识。过往的传统教学观念是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教师教、学生学的现状很难构建良好学习环境,也不利于观察学生学习细节问题,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音乐课堂的授课成效。

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熟知教育改革对音乐学科提出的要求,保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去积极学习素质教育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理论水平,还要熟知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质,围绕教材内容挖掘深度价值,并结合学生兴趣点,采用多元化教育模式来引导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从兴趣入手才可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进而提升音乐学习意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情感,进一步加大文化与素质教育力度,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强化学习体验,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达成高效。

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摒弃过往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正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为目标开展音乐教学。一方面要带动教学创新方法,可采用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可强化教学实践能力。小学正是提升能力、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注重实践活动可挖掘学生的音乐创新、创造意识。教师可运用有限乐器资源帮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了解乐理、认知音符,并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强化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生音乐潜能,使得学生能认知自己、热爱音乐,学会运用音乐抒发情感,促进个人素质的良好发展。

(二)改善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应当有专门的音乐室内教学场地。学校应当引入必要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钢琴、音响等等,有条件的可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使得学生音乐学习环境得到大力改善。音乐课堂不应当拘泥于教唱歌曲,更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加深音乐乐理知识的讲解。通过熟知乐器、鉴赏名曲来改善枯燥的歌曲教唱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积极参与与学习热忱。教师可鼓励学生成立音乐社团,丰富课余文化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乐器入手学唱新歌,组织团队协作参与表演,既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领悟能力,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使学生能够提升音乐素质与修养水平,锻炼个人坚韧品格[3]。

(三)创新教学方法

1.音乐教学要注重听觉实践练习

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实践练习来培养学生良好乐感、音准与节奏,锻炼学生敏锐听觉能力。教师可通过弹奏来引导学生积极聆听,熟悉高音、低音、长音、短音,进而再通过弹奏歌曲鼓励学生合唱,把握歌唱音准和歌曲节奏,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音感、节奏的敏感捕捉能力,激发音乐潜能。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哼唱、弹奏乐器、舞蹈等来把握韵律与节奏,提升学生音乐教学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音乐表演体验,使得学生在参与表演等实践活动中提升音乐学习关注度,加强对音乐的深层理解,学会用耳朵仔细感受与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音乐转变为快乐探究的活动,提升学习音乐愉悦感受。以苏少版六年级《滚核桃》教学为例,绛州鼓乐的代表作品包含头、身、尾三部分,头和尾部分是由慢渐快、由弱到强、由少增多的递增传递形式。身段部分有打鼓帮、敲鼓心、击鼓槌、击鼓边等多种技法。如若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单纯去欣赏打击乐,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关注兴趣。因此,教师可采用听觉互动实践教学来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聆听各部分曲段,感知鼓乐的律动,结合民族文化知识来加强对民间打击乐的理解。教师可鼓励学生摸索扁鼓、鼓槌等乐器,动手敲击鼓心、鼓边、鼓帮、鼓槌等来感受音色、音律、节奏,切实体验音乐要素、感知打击乐特色。教师可与学生小组合作互动,共同分工合作去敲击乐曲典型节奏部分,带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认真聆听,增强团体协作能力,深入感知打击乐的魅力,从音乐中感知农民丰收喜庆的心情。教师可激励学生进行节奏创作,使得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团队合作中沉浸探究性音乐学习体验,激发学生音乐创造意识,带动学生打击乐的深层体会与感悟[4]。

2.音乐教学可引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优势可帮助实现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从倾听、观看来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直观记忆,强化对歌曲理解与鉴赏,挖掘作品背后深意,通过身临其境的视角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无形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以苏少版五年级《牧场上的家蓝天白云》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歌曲意境来带动学唱教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或PPT,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蒙古大草原的美景,通过辽阔大地、蓝天高原、云霞碧草、长风浩荡来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能歌善舞的民族、能骑善射的牧民,带动学生感知生活的美好,学会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然后通过PPT 可展示歌谱,让学生关注到歌词、聆听到音乐,潜移默化学会跟着节奏演唱。结合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从听觉等感官多角度感知到较强的乐曲意境,增强学生学唱的深度,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提升音乐学习质量。

3.音乐教学可采用问题引导法

问题引导法可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学生跟随层次性问题开展深度探究,能积极围绕教学内容沉浸学习状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增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法在新课导入环节来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也可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作品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合理展开想象,活跃学生音乐思维,锻炼学生音乐素养。以苏少版五年级《爱的祝愿 爱的罗曼斯》教学为例,学生已具备基础知识与欣赏能力,那么教师就可运用问题引导法注重提升学生鉴赏兴趣与审美水平,运用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风格、情绪、意境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教师可播放《爱的祝愿》乐曲,从听辨层面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乐曲可分为几段?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不同段落变化带来的感受是什么?从情感层面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乐曲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认为“爱的祝愿”应该献与谁?说说理由?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加入作品背景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所传达的情绪。问题式引导法可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音乐作品,并结合作品体验情绪、提升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4.音乐教学可运用故事化游戏形式

小学生性格好动贪玩,会关注到新颖事物。开展故事化游戏活动可转变传统教唱模式,满足学生认知需求,带动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苏少版四年级《野蜂飞舞》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节奏小游戏开始,来带动课堂热身。教师以拍腿形式表现节奏,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精准模仿,跟随教师掌握强弱节奏的对比规律。游戏热身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野蜂飞舞》管弦乐全曲,鼓励学生认真聆听,思索乐曲不同节奏带来的野蜂形象,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所感悟的野蜂姿态。而后教师可讲述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撒旦王的故事如下:从前有三姐妹,老大与老二好吃懒做,成天幻想当王后,脏活累活给三妹去做,结果美丽善良的三妹反而成了王后。姐姐们心生嫉妒诬告王后所生的王子是怪物,国王远在异国听信谗言将王后母子装进木桶扔入大海。王后母子漂泊到荒岛,小王子长大后在仙子帮助下变成野蜂,带着一群野蜂飞回王宫鉴证清白。了解故事后,教师可与学生互动进行野蜂飞行小游戏,运用不同音调、曲调来描绘野蜂疾飞、袭击的姿态,还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肢体动作、人声来表达乐曲情绪。教师可运用情景表演、趣味游戏、生动故事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学会认真感受、仔细聆听分辨,感受人声独特魅力,促进音乐课堂达成高效。

5.音乐教学可综合多元艺术形式

以苏少版五年级《梨园英秀》为例,教师可融入京剧等传统戏曲开展教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认知戏曲的唱腔、风格、咬字、节奏等特色,从戏曲的热烈情绪中感知京剧等戏曲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对戏曲渊源的深度感知,积极探究戏曲音乐、感悟戏曲的行腔韵味,进而明晰自身传承文化的责任,培养学生顽强毅力与坚韧品质[5]。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配合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构建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听觉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敏感听觉,引入多媒体技术打造良好音乐情境,采用问题引导法推动学生积极探究,运用故事化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综合多元艺术形式强化学生传承责任。教师从趣味性、创新性角度入手,才能开展多样化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带动学生深度学习思考、提升学生良好音乐感知、增强学生音乐想象与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提升音乐综合素质,获得良好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音乐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