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方式下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3-12-10 07:31杨红梅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积极性

☉杨红梅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普遍现象。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学习难度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提高,仅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中渐渐丧失[1]。为此,数学教师纷纷参与到有效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索当中。“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是众多教师的关注点。教师希望通过此种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一、“问题导学”的核心概念与教学环节

首先,要能够全面了解何为“问题导学”,知其概念、识其根本,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应用,以学生情况入手,对整体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方法应用的可行性与正确性[3]。

(一)“问题导学”的核心概念

“问题导学”是基于问题教学理论之上的一种更全面、更科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前预习、课后总结、最终评价环节为辅助,不断鼓励并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考[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能够对一般的问题进行解决与理解,更要自主去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深入探究,最终以多种方式进行解决,由此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稳固的沟通桥梁。学生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理解,弥补自身的不足,除了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打破原本数学课堂教师“独角戏”的尴尬局面。总体而言,“问题导学”就是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质疑、不断探究、不断解决、不断成长并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问题导学”的教学环节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前了解学习重难点,以便之后更高质量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教材精华,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明确其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并且,教师还要能够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对一些较为浅显的知识,可以选择一笔带过或直接略过,加强课堂时间利用率。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问题导学”过程的中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导”字,教师要根据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基于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以独立或者小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明确自身的不足,及时加以学习与补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教学观念,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学习空间,切忌过多进行干预,只需要作出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即可。

3.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进行相应的总结。教师要基于现实情况对总结时间、总结角度做出调整,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对整个教学过程与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要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总结,对学生整个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学生探讨一下有哪些问题没有了解清楚,或哪一部分内容需要二次讲解,并以此提出更新的问题,课后可以与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而学生则主要是以本节课的收获以及所学知识为主进行总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向同学与教师请教,分享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给教师与同学带来更新的解题思路。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众多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教学环节,是指教师与学生对本节课或本单元课程学习的最终评价,有助于今后课堂的改进与创新。与其他教学方法最终评价不同的是,“问题导学”方法的教学评价应当重视学生群体,以学生的课堂体验、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为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明确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及时加以修正与创新。而教师则应当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从教学体验、自主感受、学生情况、课堂质量等多方面为评价切入点,对此种教学方法自主创新,或与其他教师一同优化,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对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影响

(一)助力学生探寻数学魅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来自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的缺失必然伴随着学习积极性的降低。而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其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复杂的学习内容非常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消散。“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则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高度的自由与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与探究,再加上与同学、教师的沟通交流,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由最初的表面学习变为了更深层次的深度学习,各种数学公式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打破了学生对传统数学课堂的固有印象,使其获得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以此来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

(二)助力学生拓宽数学视野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是理学类课程之首。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更是为学生奠定基础,为其今后数学道路指明方向的引路灯,故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极为重要。但是,在传统数学课堂中,传统教育意识明显,照本宣科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教材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如同管中窥豹一般,始终局限在课本当中,无法有效感知整个数学世界。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视野拓展,通过教师的多种引导与全面拓展,帮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实现拓展,而不是单纯的解决问题。

例如,在每一次问题解决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疑惑吗?”“你知道这其中涵盖了哪些数学公式吗?”“你认为在解决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哪些事项?”“你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等。通过多方面的提问来促使学生对整个解决过程进行回顾,并以此拓展出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引申出更广的数学知识。

(三)助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各学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在人类社会当中数学被广泛应用。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社会同样离不开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之外,还要通过不断探究与实践来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而“问题导学”教学法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学方法,其中,高自由的思考与小组多角度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不断地开发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深度应用策略

(一)重视知识迁移,强化导学效果

知识迁移理念是当前教育界所共同认可的教学理念,同样也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核心理念。其理念核心与“问题导学”法不谋而合,都是依靠问题的探究与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对新内容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以曾经学习的内容作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进而使其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进行《圆柱与圆锥》的新课教学时,可以通过之前所学习的“圆”的内容作为基础导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圆由基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的圆柱体,并在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变化,使其成为圆锥。之后再将其与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比较,将这几种立体图形特征进行比较,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并将其与新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以更快速度对新知识进行理解。

(二)科学设置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问题导学”的整体教学效果有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问题是否科学、是否正确、是否适合。如果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那么学生将会被问题深深地吸引并沉浸到探究与解决的乐趣当中。反之,学生不仅没有深入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加深对数学的抗拒性。为此,设置一个科学且适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问题导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教学,是基于对分数的认识以及对乘除法的应用所进行的,对学生而言,计算题是最令其头疼的。为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并进行良好的应用。例如:“同学们,我们下周举行联欢会,老师准备购买几张比萨作为零食,但是,老师不知道该买几张,分成几份,我们大家一起算一算。”

(三)开展课堂小竞赛,刺激学生好胜心

好胜心强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之一,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认可,并且非常享受那种成就感与自豪感。教师便可以将其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通过举办课堂小竞赛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好胜心,使其为了荣誉和胜利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并以此感受数学的乐趣。

例如,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抢答竞赛,由教师出题,多媒体滚动播放题目,当教师说出“开始抢答”时,小组代表便以举手的方式进行抢答,各小组的成绩也通过多媒体进行记录,这一记录在每个月进行汇总,最突出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或者随机点名抽查,收集学生的大头照,将其导入进提问软件当中,每一次提问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学生也会为了这一回答方式认真听讲,希望自己能够被抽到回答问题。

(四)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师的节奏进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空间,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与体现。而“以人为本”则是现阶段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理念,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实现自我课堂地位的转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思考,将学习的舞台交还到学生手中。

例如,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设置探究题目时,充分结合高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融合,通过教材与教学资源的特点与优势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步引导为主动学习。当学生适应新的数学课堂之后,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

四、结语

学习积极性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内在驱动力,正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需要培养与开发的。“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则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了有效助力。合理应用并持续优化这一教学方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要求下的重要措施。教师不仅要借助其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要通过多种问题的探究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任务,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