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023-12-22 17:35郝柄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监督信息化

郝柄泉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国企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认识到内控的作用,并且着手采取有效的策略,强化内部控制,获取了一系列的成效。国企为了保证每项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实施,积极排查和防范各环节中的风险,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核心着力点,使用先进、正确的方法,提升内控的有效性,对各项活动进行细化管控,为国企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保证国企资产完整、安全。国企开展各项活动都需要完整的资产提供保障,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对每项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做好全流程监督,客观分析和评估各环节操作是否合法、合规,进而避免人员出现违规、不合法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国企资产的流失。加强国企内部控制,能够使每项工作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并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有效强化国企抗风险能力和水平。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国企在运营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日益增多、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建立内部控制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内部控制融入各项活动中,全面、彻底地排查各项活动中涵盖的风险,对各类风险展开精细化分析,掌握不同风险产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设定风险防范措施,增强国企抗风险能力和水平[1]。

最后,把控成本费用,促进国企良性发展。国企运营内部资金流动大,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实现各项活动规范化,筛除低价值的业务,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在保证各项业务质量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每项资源,避免无效成本投入,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帮助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有待改进和优化

首先,内控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国企在实务中,受实际因素的影响,尚未结合自身现实状况建立职责明确、独立的内控组织机构,使得每项工作难以贯彻和落实到各部门、人员,弱化了内控管理的成效,阻碍了国企良性发展。其次,内控意识薄弱。国企部分管理层、职工对内控认识不全面,重视度不够,没有全面认识加强内控的意义、方法和内容,所以不能主动学习和引进内控意识,难以为内控活动实施提供思想支持,从而造成内控环境不佳,不能将每项活动贯彻到位,制约了国企良性发展。

(二)内控执行活动不到位

一是内控执行责任制不健全。严格、完善的内控执行责任制是开展内控活动的重要保障,以此保证各部门、人员掌握工作权限和职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然而,不少国企过于注重短期效益获取、战略决策等,忽视了内控执行责任制的构建、实施,不能将每项任务和职责做好划分,各项活动开展缺少制度约束,无法保证内控的执行刚性。二是忽视内控执行监督。内控监督也是国企内控管理的核心要素,加强内控监督不可或缺,一些国企尚未注重内控监督,没有配置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也无法主动创新内控监督方式,难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无法快速找到内控执行中的漏洞并及时改进和优化,削弱了内控执行力[2]。

(三)内控风险预警、控制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企战略目标的实现,部分国企在实施内控时对于风险排查、预警和控制不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内控风险清单,逐一进行防范和应对,无法创设较佳的环境,制约了国企良性发展。现如今,国企内控风险管理不到位,核心原因是内控风险预警、控制机制不健全,不能选用最新的风险排查、预警手段及方法,无法覆盖内控活动全过程,也无法主动辨识各项活动中的风险,内控风险排查不彻底、不全面,难以逐一做好防范和控制,使得内控风险不可控。另外,一些国企尚未构建内控风险案例库,不能及时将常见风险、突发风险等汇总和积累,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发生规律,难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能为后续内控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四)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国企内控要想获取更为理想的成效,应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内控管理融合,以提升内控效率、质量。然而,部分国企忽视了内控信息化建设,无法跟上市场发展大趋势,没有应用当前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使得内控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交叉不到位,无法展示内控信息化的优势、价值,不能提升内控的有效性。深究其成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内控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一些国企对其认识不全面、重视度不够,强调短期内的经济收益,在实践中习惯使用手工处理工作,但是人为操作偏差较大,且规范化不足,为国企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内控信息系统建立不到位,尚未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等,建立高效、兼容的内控信息系统,难以打通各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从而弱化了内控管理的成效[3]。三是内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足。一些国企在内控信息化运行过程中,忽视了信息安全防护,没有及时引进安全防护技术,造成病毒、黑客易入侵,不能保障内控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五)内控管理人员素养较低

国企内控活动的实施,需要高素养的人员做支撑,尤其是当前信息时代下,对人员素养的要求愈发严格,尤其是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保证人员与岗位相匹配,真正提升内控管理水平。通过实际调研可知,内控人员素养较低是弱化内控管理效果的核心因素,虽然内控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缺少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等,主要是企业对内控人员不能进行全面化的培训,也忽视了培训内容和方法,因此难以快速提升内控人员专业素养,导致每项工作的开展缺少人才支持,内控管理水平不能提升。另外,外部内控人员招聘不到位,在人才引进时忽视了协调能力、数据挖掘能力等,不能壮大内控管理人员队伍,制约了内控活动开展效果,无法保证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解决途径

(一)优化和改进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决定了国企发展的主基调,影响职工的内控意识,控制环境包含多个要素,如人员思想意识、组织架构等,要想发挥内控的有效性,将其落于实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构建内控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在实务中,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建立权限明晰、独立性强、具有权威性的内控组织机构,并且遵循岗位不相容的原则,科学设置各岗位,撰写不同岗位的工作说明,及时明确各岗位的主要权限和职责,真正将内控工作合理划分落实到个人层面,帮助国企实现内控目标。另一方面,增强内控意识。全体人员内控意识的强弱,关乎着国企内控实施的效果,必须保证自上而下人员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全面、正确地认识内控的意义、作用和方法,做好沟通和协同,主动参与到内控实施中,为国企创设较佳的内控环境。

(二)有效控制内控执行活动

目前,国企在实践过程中,要想增强内控执行力,建议从思想层面予以重视,辅以完善的控制策略,真正提升内控执行力,获取较佳的内控管理成效,帮助国企高质量地发展。为了有效把控内控执行,必须将以下两方面作为突破口:首先,建立内控执行责任制。国企实施内控时,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建议结合自身现实状况,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内控执行责任制,明晰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产生问题可以及时问责,使得每项活动开展有据可依,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便于提升内控执行力。其次,注重内控执行监督。内控执行需要被监督,实施持续性的监督,可以找到内控执行中的薄弱点,从而堵住漏洞和不足,选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的方式,对责任部门内控执行行为、进度进行监督,保证内控执行到位。

(三)完善内控风险预警、控制机制

国企在内控实施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制约了国企高质量地发展,为了发挥内控的效用,应高效把控各类风险,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国企为了做好内控风险把控,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内控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国企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内控风险的防范,不建立内控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就难以主动彻底、全面地排查内控风险,不能形成完整的内控风险清单,综合性分析内控风险特征、影响程度,并且采取防范的策略和方法,尽可能地将内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第二,搭建内控风险案例库。国企应设定内控风险案例库,统计和收集一般风险、突发风险,掌握各类内控风险特征、影响程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后续内控风险把控提供参考,获取较佳的内控效果。

(四)强化内控信息化建设

内控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将内控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加快内控信息化建设,实现内控智能化、规范化、自动化,以提升内控管理效率、质量,推动国企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因此,为了加强国企内控,应注重内控信息化建设,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内控信息系统平台,确保各部门系统衔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真正提升内控有效性。一方面,国企使用信息技术,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模块高度集成,将其归集到内控信息系统内,保证横纵向信息互联互通,及时为各部门提供信息,保证每项工作开展更科学、合理,以提升决策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内控信息系统,自动化排查和找到各环节中的风险,逐一应对各类风险,真正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实时追踪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于各类数据展开深层次分析,从中确定管理的困境,以便于优化和改进,展示内控的有效性。

例如,某企业业务包含机电设备安装、建筑装饰、地基基础、清水混凝土、钢结构等专业版块,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潮流,主动使用RPA、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内控管理信息系统,改进内控工作流程,有效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实现内控信息化、自动化。应用内控信息化系统,能够获取以下亮点:第一,实现预算全流程、全过程管控。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预算进行全流程管控,预算编制、执行等实现在线实施,预算管理贯穿于每项经济活动中,随时掌握预算执行现状,确保预算安排合法、标准、自动化。第二,转变人员控制到互联网控制。将关键的风险点融入内控信息系统中,从根本上避免人员不熟悉业务知识、内控执行乏力等,使得内控可以自动化核对、自动化控制。第三,全过程留痕管控。在内控信息系统支持下,每笔审批相关记录都可长久留存,为追责提供技术支持,以强化审批人员的责任意识。

(五)提升内控管理人员整体素养

国企内控活动需要专业人员实施,尤其是信息时代下,对人员的素养要求更为严格。为了保证内控活动顺利开展,就要提升内控人员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为内控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建议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力度,提供全面、常态的培训内容,尤其是加大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方能确保内控人员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补充知识盲区,使得人员具备内控相关知识和技能,高质量地开展内控活动。二是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在招聘外部人员时,建议既要注重应聘者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要注重信息素养、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通过上述努力来壮大内控人员队伍,从而高质量地开展内控管理活动。

现如今,不少国企已经认识到了内控的重要性,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获取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内控环境有待改进、内控风险把控不到位、内控信息化滞后等,制约了国企的良性发展。因此,面对当前国企内控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让内控体系真正在国企管理中发挥作用,帮助国企做优做强,实现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监督信息化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