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研究

2023-12-22 17:35李金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工作财务

李金华

深圳市南科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核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战略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制定并实施,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施既定的发展目标。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要想进入成熟型企业发展行列,企业应当提升风险管理意识,重视预防并化解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通过科学高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强化内部管理效果,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展开,不仅可以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预防企业经营风险,还可以维护企业资源财产的安全性,确保生产管理事业有序进行,协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1]。

一、财务内控的意义

(一)指导企业科学决策

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主要围绕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等活动开展工作,因此,对于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有发生,不仅为财务失范行为营造了空间,甚至还会威胁到会计核算结果的合理性,危害企业的决策质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可以督促各项财务会计活动按照企业战略目标及实施标准规范开展,不仅可以预防企业财务管理出现违法行为,还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各项会计工作的失误,获得有效的信息结果,为企业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制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二)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内容,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资金和生产资源,为企业生产管理工作营造稳定可靠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依托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不仅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还可以避免企业资产丢失、浪费的情况,确保企业各项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另外,借助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在规避企业呆账、坏账的同时,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将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提升至更高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推动相关工作人员提升职业管理技能,避免发生职业道德风险,进一步规范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行为,将各项往来账款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巩固企业资金使用效益[2]。

(三)推动企业发展现代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施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决策的科学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企业各项资产资源的完整性,还可以合理控制投资分析与融资分析工作质量,使得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为转型升级注入不竭的活力。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往往会进行大量的投融资经营活动,但是,如果难以从全局出发构建投融资管理策略,很大程度上就会引起盲目投资,不合理增加财务杠杆进行融资的风险,这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发展危机。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体系有待优化

目前,从企业经营发展现状来看,财务内部控制在预防、化解经营管理风险中的作用微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大一部分企业对财务内控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更新调整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极大地限制了财务内控效果的发挥。首先,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将管理重心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认为财务内控管理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因而,使得财务内控管理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3]。其次,部分企业原有的财务内控体系存在滞后性,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体系中,缺少风险评估和防范管理内容,限制了其预防经营管理风险作用的发挥。

(二)信息共享不及时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依托大量的数据资源。但是,受传统内部管理环境的影响,不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独立性较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较少,缺乏沟通,极大地阻碍了信息畅通,明显的信息壁垒降低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上述问题主要集中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其他部门之间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使得信息严重不对称,企业对于数据来源难以进行统一确认,各自接收的信息利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缺失等问题,从而会严重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

(三)财务监督不到位

目前,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浪潮之下,多数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起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依旧不能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风险防范作用,主要由于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比如,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监督内容较为笼统且缺少灵活性的监督方法,对于内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容易造成监管空白,不利于内控管理质量的提升。

(四)缺乏风险预警管理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风险因素不断增加。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但是,由于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之间关系的界定较为模糊,未将风险预警管理纳入其中,使得经营风险和财务危机事件层出不穷,扩大了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消极影响,给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企业财务内控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财务内控体系

为了切实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作用,企业要注重创新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建立科学的工作导向,巩固内控管理的既定作用,提高内控的有效性。首先,企业领导层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管理思维,强化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认识,制定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经营现状,制定科学的内控管理模式,向全体工作人员渗透内控管理意识,发挥企业文化的熏陶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其次,要完善创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立足企业当前发展特点和财务状况,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坚持系统性观点,加强顶层设计[4]。同时,围绕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设置相应的内控管理组织,保障内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结合“扁平式”管理模式,将不同部门工作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统一协调,巩固管理组织的精简性和有效性,提升内部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做好业财信息共享管理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对信息交换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因此,企业要想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预防优势,就要建立稳定的信息沟通机制,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开展联动工作奠定基础。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起着监督、控制的功能,同时,也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对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顺应时代变化,树立业财融合发展理念,建立恰当的融合管理路径,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实际的构建活动中,企业要立足当前经营发展现状,结合资源配置情况,面对以往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在业财信息融合路径中加以强化研究。同时,还可以构建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来源方式进行整合,进一步实现财务信息的畅通,不仅可以构建相互牵制的管理模式,还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精准管控,确保发挥信息共享模式的价值增值效能,帮助企业合理规避经营管理风险。

(三)精准开展财务监督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相关,因而,企业要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不可忽视财务监督对内控管理的重要规范作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强化财务内部监督与控制工作,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标准化路径上运行。审计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的审计工作,依据法定程序和专业方法,实施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以及经营效益等审计监督活动,可以对企业经济责任和经营效益进行全面认识和科学评估,不仅可以检验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督促其发挥宏观管控服务,反作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廉政建设效率,切实防范并化解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危机。因而,企业应当结合当前内部管理组织特点,构建具备独立性的审计监督部门,配置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落实领导负责制,提升审计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使其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监督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合理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权重,即内部环境30%、风险评估20%、控制活动25%、信息与沟通15%、监督10%,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计算,以此来指导监管活动顺利实施[5]。同时,要利用社会监督的作用,对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企业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将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公开透明化处理,给予社会公众监督的机会,确保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的群体应当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强化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确保在进入企业内控管理评价工作中能够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四)优化财务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也成为考验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要立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发展特点,注重优化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金,预防资金的流失。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激发内在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发展目标,企业通常会扩大投融资规模,但是,投融资风险问题不可避免,甚至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企业在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侧重开展资金合理调配工作,设置灵活性的配置策略,确保能够将资金风险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企业投融资经营创造安全可靠的内部环境。其次,企业要构建精细化的核算模式,合理管控资金流向。为了提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效果,仅仅依赖资金调配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企业还要将目光延伸到资金流向管控工作中。依托严格的资金核算和审核流程,综合分析市场发展需求,对企业投融资环境进行精准评估,实施风险精算,做到科学投资,融资杠杆适度,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规避不利风险,避免发生资金周转问题,巩固企业投融资成效。

(五)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较为琐碎,关系着企业内部管理效果,因而,存在着隐匿性的风险隐患。企业在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会计核算标准和实施流程,强化财务基础性工作效果,消除或者避免财务管理隐患。会计审批部门应当严格把关,细致核对财务项目的会计内容,如果未达到实施标准,应及时进行修正并再次审核,预防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相关会计管理人员还需要提升思想认识与业务能力,做好账目收集和整理及核算和分析工作,并且要制定完善的保存和借阅机制,做好应对财务风险的准备。此外,企业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企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权衡分析,同时,依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解决策略。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就要强化经营风险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以此为突破点,进一步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稳定的环境。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应当立足当前发展状况,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发挥业财信息共享的积极作用,扩大财务监督效能,并且结合信息化的风险预警机制,将企业经营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工作财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