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023-12-22 17:35徐肖冰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物流考核信息化

徐肖冰

广州港物流有限公司

一、物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经营目标和经营活动的桥梁。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步骤,其中预算编制是经营目标的数字化、表格化、明细化。预算将经营目标拆分为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各部门以具体目标指导经营行为,一个个具体目标的达成,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保障。

(二)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追求运营效率本质上是追求价值效率,而非追求简单意义上的技术效率。物流企业具有作业链复杂、影响因素多、沟通环节多等特点,要追求高的价值效率必须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工具明确目标、合理安排资源、科学管理。目前,物流企业竞争激烈,销售价格可控空间不大,大部分由市场决定,为此,提高利润必须深挖成本的可优化空间。物流企业物流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衔接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理顺各个环节的作用,它通过业务、财务的关键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可发现业务操作上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支出,提高企业价值效率。

(三)有利于增强物流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市场千变万化,风险无处不在,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的“未雨绸缪”特性正是抵御风险的事前规划。预算编制的数据背后是对内外环境的深度分析后的量化,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并评估企业对各种重要风险的承受能力,经权衡成本效益后的最优决策。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竞争对手风险等等,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识别、评估、应对这些风险。通过预算编制,能够对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通过实际的运营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发现实际运营中存在的未能预测到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以帮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在总体风险承受范围内。

二、当前物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写脱离实际

在物流行业中,预算的制定常常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导致预算无法向经营效益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解不到位。很多企业管理层、员工,甚至财务部门都认为预算编写是形式主义,在编写时随便应付。例如,在去年的预算基础上弄个增幅百分比就编写成新一年的预算,导致预算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经营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不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无法有效指导企业经营活动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第二,预算编写人员缺乏专业性。预算编写是一门精湛的技术工作,需要编写人员既要熟悉业务流程又要有财务基础,每个预算数据都必须有科学依据来支撑,如收入的预算必须对内外环境和自身资源进行详细分析方可决定。成本的预算必须对业务流程非常熟悉,能针对每个业务环节预测所可能发生的成本支出。有些物流企业是直接安排基层业务员编制一级预算,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财务基础,对预算项目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编写出来的预算口径与财务不一致。又如,有些物流企业直接由财务人员编写预算,但由于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并不熟悉,导致编写出来的预算脱离实际业务而无法执行[1]。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考虑不全面。物流行业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复杂。然而,很多物流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忽略了这些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地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例如,由于物流行业的业务性质,很容易出现实际运营成本与预算产生较大偏差的情况,这往往导致预算执行无法顺利进行。尽管制定了详细的预算计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力度不足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执行的流程不够明确,责任划分模糊,导致预算执行的效率低下;其次,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导致预算执行的进度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最后,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大,未能严格遵循预算调整的规范和程序。

(三)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

预算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物流企业的预算考核机制存在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忽视了除财务指标以外的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其次,考核过程缺乏公正性和透明度,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后,奖惩制度不明确,无法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作,涵盖预算目标制定和分解、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整个过程,工作量大且复杂,借助信息化工具推进能事半功倍。然而,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不舍得投入资本,选用一些功能简单的预算软件,也有些企业甚至仅使用Excel 工具开展预算管理,处于半手工状态,管理效率低下、效果差。此外,有些物流企业虽有了先进的预算软件,但是由于缺乏既懂预算管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预算软件很多功能没有派上用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如信息传递慢、信息不能共享、资金不能及时跟踪和控制、预算分析不够全面、预算执行差异不能及时发现和调整等等。

三、针对物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预算制定合理化

为了制定更合理的预算,物流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升全员的预算意识。通过培训增强企业全员的全面预算意识。培训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员工设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如针对管理层可以邀请知名的专家进行封闭式的授课,或者送出去与成功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典范企业交流学习;针对普通员工可以由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正确理解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并自觉全身心投入预算管理工作中去。其次,建立一支专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队伍。预算管理工作队伍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或者外招专业人才建立,让其深入业务活动中了解物流业务流程,在预算收入时,要分析物流行业的物流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和自身资源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收入目标;在预算成本时,要结合物流过程所涉及的物流市场、货物发送、货物接送全过程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消耗资源预计,以此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为了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物流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明确预算执行流程和责任划分。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流程和相应的责任划分制度,每个员工都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日常业务中执行预算[2]。比如:按照业务合同要求,定时定点为客户配送货物,尽量减少货物的在途时间,防范因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增加运输成本;制定正确的运输方式和配送路线,合理降低运输成本。其次,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以实现对全面预算的动态管理。日常中,定期关注收入、利润、成本以及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预算执行情况,如发现产生较大差异,应及时联系责任部门、人员查找分析差异原因,对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差异要提出整改,属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预算不适用的可提出调整预算。

(三)增强预算考核效果

为了完善预算考核机制,物流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实行责任捆绑考核。按“谁责任考核谁”的原则确定被考核主要责任人,按其责任的关联程度确定被考核次要责任人,杜绝采用“全员考核”的消极考核方法。例如:根据责任关联程度,可以分为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根据各关联部门与预算目标的责任关联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考核分数。值得注意的是,责任关联程度的确定也会影响考核结果,预算委员会应该介入其中,关联程度可以由直接责任人提出,但必须经预算委员会的审批。第二,实行平衡考核。在实际业务中,有些预算项目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如果只单独考核某个预算项目,而不考核与其相互依存、矛盾的预算项目,必定会影响公司的整体效益。如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费用和利润等等。为了平衡预算整体执行结果,在确定考核预算项目时,必须将互相制约的两个指标一并考核,如销售量与销售价格、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存货与销售期、采购价格与采购期等等,防止业务部门片面追求个别预算项目,影响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要把预算委员会纳入考核之列,考核其预算审批和预算调整,强化其管理责任,保证预算审批和调整的权威性。第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指标。除了财务指标外,企业还应考虑非财务指标在考核中的作用。例如,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员工培训等非财务指标都可以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员工的业绩和企业整体预算执行结果。第四,确保考核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企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同时,考核结果应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员工,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绩效表现并做出改进[3]。第五,要明确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则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扣减奖金、调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并约束他们的行为。

(四)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为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首先,正确认识信息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目前,高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潜在竞争力,对于业务繁杂、财务核算难度大的物流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全面预算管理要高效实施必须依赖信息化技术,如ERP、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能使预算管理标准化、流程化。公司上下管理层、员工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内心接受信息化技术带来的管理新体验,主动去学习、适应,努力成长为信息化技术的掌舵人,从而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其次,组建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队伍。全面预算管理队伍需要既熟悉预算管理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定期的培训、外部授课等形式,提升内部预算人员的预算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将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贯穿于业务各个环节,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新招聘、加盟、合作等方式为全面预算管理队伍增加新鲜的血液,特别是有着较强专业能力和预算管理经验的资深人才,让其献计献策,挖掘、改进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最后,加快业财融合。财务与业务相融合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财务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向业务延伸,了解业务的流程,掌握业务动态信息,将预算管理的管控浸透到业务的每个细节,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差异,并结合业务实际情况深挖差异产生的原因。

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在物流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应全员、全面、全程切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策略和流程,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预算方案,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制定脱离实际、预算执行不到位以及预算考核力度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物流企业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强调基层员工的参与、注重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市场环境的变化、明确责任划分和监控反馈机制、严格遵守预算调整规范和程序以及完善考核。

猜你喜欢
物流考核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内部考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