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融资问题研究

2023-12-22 17:35唐洁园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整体融资国有企业

唐洁园

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自成立起到初期运营,容易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该阶段,企业需要展开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融资,以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充足。企业在进入经营期间也容易出现融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及时预测的。所以,国有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融资工作管理质量,以保证企业可以正常运营。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融资工作要点

(一)融资成本

国有企业在实施融资之时,具有很多融资渠道,工作人员要关注的重点就是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指的是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可以获取资金实际所耗费的时间、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等成本,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资金募集成本,国有企业实施资金募集的成本就是指企业在实施融资的时候,实际支付的资金评估成本、保险费用以及担保费用等等。第二,资金的使用成本,其实就是企业所支付的具体利息等相关费用。这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都需要在融资实际过程中将融资成本降至最低[1]。企业在分析融资工作时,需要针对成本展开具体核算,充分落实抵押担保的融资措施,这样才可以制定出更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化融资方案。

(二)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资本结构,表示国有企业内部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实际表现在国有企业内部长短期负债,还包含所有者的具体收益等内容,体现在会计账目之上。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来源实际包含两方面:一是企业自我筹集;二是内部债务资金。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独立决策能力有待提高

一般而言,国有企业在实施融资活动以前,要制定融资决策,而这个决策主要是内部财务部门通过经营预算工作而独立完成的。但是,在实际落实融资工作的时候,筹资部门整体决策权并没有处于独立状态[2],而且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最终决策内容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比如:企业在对融资规模进行整体确认时,一般需要结合其实际所需,以进行科学定位,从而降低融资风险,充分实现融资资金的实际应用效益最大化,进而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但是,某些领导也会从业绩的视角出发,在扩大整体融资规模的基础上,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筹资部门实际选择的融资决策工作计划就会出现偏离轨道的情况。

(二)资金管理力度有待加大

当前阶段,国有企业在展开融资之后,对融资资金的应用方面没有展开科学化管理,导致企业不能够有效发挥出融资资金整体使用效用。因为,国有企业的金融规模通常很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融资管理工作难度,而国有企业在实施融资之前,并没有制定出科学与完善的工作计划,在使用资金时就会缺乏规范性。所以,国有企业内部相应工作部门在实施项目工作之时,对于超额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导致内部资金浪费问题较为严重。而且,相应国有企业内部领导为了获得更好的业绩,在实际进行投资的时候,会忽视最终经济效益的整体获得,一般会将资金投入一些面子工程之中,使得资金投资方向产生十分严重的偏离,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行为会直接导致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并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资金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要想有效保证国有企业融资工作可以顺利实施,财务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就要真正落实本职工作,同时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而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以及质量。国有企业自身具有显著特点,内部相应管理工作人员在各项经济实践的开展中具有一定决策权,工作人员在实施决策权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来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实现科学化监管。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在资金监管方面所实施的建设工作依然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同时政府和银行等部门在国有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了较大的政策支持,使其融资难度降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国有企业的监管意识。

(四)融资风险预警有待落实

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时缺少科学与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所以使得企业内部债务较高,产生经营不善的严重问题。比如,国有企业在实施融资的时候,总是更加看重业绩,借入较多资本,致使企业内部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较高,而利息的支出也会明显增加。这时如果企业整体经济收益下降,就会使国有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进而出现财务危机。而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就是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对产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损失,导致融资工作很难开展[3]。

(五)融资人才队伍有待优化

受到大环境影响,一些国企在实际发展战略、财务融资管理制度等方面会带有个人主义色彩,使得国企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的时候出现资产缺失情况,而且财务部门与资金管理机构之间的工作职能比较难以发挥,一般会出现财务部门与资金管理机构一起办公,一起处理各项工作的情况,很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都会因此而具有两个工作身份,也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而这种情况会导致国企内部财务融资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对会计工作与资金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使得财务融资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若国企内部的财务融资管理工作效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且管理层对于财务融资管理工作的关注不够及对于人员的培训不够,就会降低国企内部财务融资管理工作的整体专业性。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强化财务部门的独立决策能力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实施融资的时候,要想真正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充分落实,并发挥出管理的基本作用,财务管理部门就要充分行使自身的决策权,确保决策权不会受外界因素干扰,并制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融资工作计划。在实际落实融资工作的时候,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根据现阶段融资市场整体的波动情况,并充分结合有关部门在融资方面出台的政策,明确融资的基本形式和融资规模,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融资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将融资风险降到最低,从根源上减少国企财务融资工作压力,提升国有企业的融资效益。

(二)加大融资资金综合管理力度

为了有效提升国有企业融资后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国有企业就要加大融资资金管理整体力度,进而实现融资风险问题的科学化预算以及评估,最终可以提升国有企业对于融资风险问题的实际控制能力。工作人员在制定融资工作方案时,对于实际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很多,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对融资方案展开全面分析以及评估,最终选出最为符合自身的融资工作方案。国有企业应针对财务融资管理相关监管机制进行完善,真正加大企业内部财务融资管理实际力度。通常国企内部的财务融资管理所出现的问题都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为了能真正监督财务融资管理工作,国企就要保证财务融资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区域工作经验,成立资金监管机构,科学解决目前国企财务融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科学优化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目前国企内部财务融资管理的各项制度。

新时期背景下,国企财务融资管理整体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获得进一步的关注与重视,并加大管理力度。国企要将企业实际特点以及内部发展基本现状作为工作基础,杜绝使用传统管理方案,做到科学创新,并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之前的财务融资管理各项机制实施科学改进,制定先进的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在科学完善财务融资管理相应制度的前提下,国企需要关注内部文化的有效渗透,将新型与先进的财务融资管理思想和观念渗透到工作人员的心中,最大程度上保证国企财务融资管理制度发挥出实际作用,以保证各项管理机制均可以获得真正落实。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存在的资金风险,企业要有效加大资金管理工作力度。一般而言,企业要制定出更为完善的企业资金管理机制,健全资金管理体系,设置具有独立性的资金管理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针对会计系统实施监督管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还要展开资金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措施规避企业会计工作管理风险,杜绝伪造财务信息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内部税务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避免企业内部资金链断裂以及投资风险等方面问题的出现,保证财务决策具有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三)健全融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为了可以有效保证融资工作方案具有科学性,避免因为自身利益等相关因素而导致融资决策受到影响,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管理以及约束,要求国有企业对融资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以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这样可以实现融资信息处于公开透明状态,同时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工作人员要充分明确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整体权利以及责任,保证相关人员在实际参与融资实践活动时,可以更为充分地行使自身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二是内部监事会也要承担起自身的工作职责,提升监管效率。

(四)完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

资金在企业内部整体运行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所以,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资金风险评估工作尤为关键。只有企业资金风险实施正确评估,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困难,提高企业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另外,国企还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整体风险的防控,有效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相应收益。然而国企在实际的资金管理当中会出现一些风险,主要来讲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内部资金主要是以资金池的基本形式而存在,企业可以采取科学调整管理手段,为企业内部资金链提供有力保障,但是控股企业内部一旦出现借款未及时还款的情况,就会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第二,在企业下属的一些控股分支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就会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集中管理政策不予理睬,特别是在内部战略目标与企业的实际发展不符时,就会出现下属的控股分支脱离企业掌控的现象。第三,企业内部会出现拖欠本息的现象,假如企业没有实施强制措施,就会使得合作企业之间产生冲突,企业内部资金就会难以正常运行。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并在这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融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以避免风险的产生。

(五)打造高素质融资人才队伍

第一,国有企业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培训力度,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性和工作素养。另外,国有企业要有效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增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于岗位的责任意识,并定期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轮岗制度来进一步调动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提高融资工作人员整体专业度。现阶段,资本正朝着多样化的态势发展,传统银行信贷的融资模式实际占比逐渐减小。为了提升国有企业整体融资效率,有效减少融资成本,企业需要吸纳融资领域的人才,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计划,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以打造素质更高的融资人才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需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市场竞争需求,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增强工作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内部融资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整体工作能力和素质,进而帮助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整体融资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融资
融资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