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优化分析

2023-12-22 17:35柯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价值链环节成本

柯吉

重庆智展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存在很强的局限性,由于成本管理范围较小,在分析成本管理结构时,不能从整体上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各项经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价值链分析模式可以让企业对成本结构和差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是提升成本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价值链视角下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的意义

(一)拓宽成本管理范围

从传统的成本管理角度来看,企业通常只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而忽视了其他环节的成本。然而,在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并不仅限于生产环节,还包括采购、研发、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拓宽成本管理范围,企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并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1]。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多个部门之间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通过价值链视角,企业可以将成本管理与价值创造过程相结合,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与协同合作,各个部门可以共同参与成本管理活动,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的方式,共同寻求成本优化的机会,提高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对内外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分析

内部价值链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优化成本管理,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每个环节的成本组成和价值创造过程。例如,在采购环节,优化供应商选择和谈判策略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环节,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环节,通过合理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可以提升销售额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对内部价值链进行全面分析,企业能够发现潜在的成本优化点,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外部价值链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链条。通过优化成本管理,企业能够在供应链中探寻潜在的效益提升机会。例如,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采购价格和更高的质量保证,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优化物流和分销网络,减少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产品的响应速度和供应链的流动性。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将内部和外部价值链分割开来,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然而,通过价值链视角,企业可以将内外部价值链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例如,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销售环节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销售环节的信息反馈也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和生产计划,实现更精确的成本预测和控制。通过全面分析内外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更有效的价值创造。

(三)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优化工作期间,价值链理论可以让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专业核算各项成本经营数据,在动因对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有效分析成本分配过程,并对其进行详细划分,结合多方面因素,在各个作业环节合理分配资源[2]。与传统的成本作业法相比,在各个分配环节使用作业成本法更加细致,能够利用该方法进一步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在该驱动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可以通过不同成本分配促进成本核算准确性的提高,有效监管各项经营成本支出,并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企业能够对自身的成本价值进行科学准确的识别,全面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关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忽视了其他环节的影响因素。例如,企业在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需要投入一定资源和费用。然而,传统方法将这些成本归类为间接成本,无法准确评估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资源消耗和利益贡献。落后的企业成本管理往往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导致企业无法对各个环节的成本效益进行测量和评估,没有明确的指标就无法准确识别成本费用,也无法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缺乏绩效考核指标会妨碍企业有效管理成本,阻碍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优化和创新。另外,企业成本管理往往缺乏多维度的成本策略,只关注成本降低容易导致质量下降、产品竞争力受损等问题,在实际运营中,企业应该考虑成本与质量、速度、灵活性、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平衡,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企业往往忽视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导致成本控制失效。成本管理需要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考虑,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供应链效率并降低成本。

(二)成本管理目标责任不完善

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是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指导[3]。在制定成本管理目标期间,企业及员工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并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提高财务成本管理效率。但是,结合现阶段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企业未能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因为控制标准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的控制力度,增加了各项管理费用。这都是因为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责任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同时企业未能对员工的成本工作进行考核,致使不能有效落实成本管理相关责任,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价值链分析指导不明确

在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整个价值链,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价值链分析要求企业将整个生产过程细分为多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每个环节都对总成本有贡献。然而,有时企业可能过于关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而忽视了一些次要环节,导致整体成本管理不够精细。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环节的管理决策可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难以准确评估这种关联性,导致成本管理措施的效果不如预期。同时,价值链分析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成本结构,还要将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以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但是,有些企业只关注内部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动向,导致价值链分析的指导不明确。

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

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的一系列活动环节,这些环节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个层面。主要活动包括物流、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活动;而支持活动则是为主要活动提供支持的活动,如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需要关注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活动驱动因素和资源驱动因素。活动驱动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成本的因素,如生产规模、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等;资源驱动因素则是指影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等)成本的因素,如人员工资、原材料采购价格、仓储费用等。在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时,企业需要明确这些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和管理,以降低成本。同时,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需要运用成本管理工具和技术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例如,企业可以运用标准成本法、活动基准成本法等,对成本进行测算和控制;可以采用成本分摊和核算等技术,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还可以利用财务指标和成本指标,对成本进行监控和评估,从而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管理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成本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通过设立成本目标、制定成本预算、制定激励机制等手段,推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二)优化内外部价值链

企业优化内外部价值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获得竞争优势。以下是在优化内外部价值链方面的几个重要措施:一是分析和优化主要活动环节。主要活动环节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通过对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找出瓶颈、低效和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例如,通过流程再设计和工艺改进,降低制造环节的生产周期和废品率;通过提供培训和改进员工技能,提高销售和服务环节的效率。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资源是支持主要活动的基础,优化内部价值链需要合理配置和管理资源,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确保资源的及时供应、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此外,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对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运行监控和维护预测,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维护成本。三是加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并进行供应链合作优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改善供货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企业可以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进行需求规划、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协同,实现成本共享和协同效应。

(三)完善企业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在价值链视角下,完善企业成本管理评价体系是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成本状况、识别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监控成本管理的成效。成本管理评价体系需要包括各个层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成本状况和管理效果。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指标分为成本分析指标、活动驱动指标和绩效指标等。成本分析指标用于对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如直接成本比例、间接成本比例、人工成本比例等;活动驱动指标用于衡量活动的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如产出单位成本、生产周期、设备利用率等;绩效指标用于评估成本管理的成果,如成本降低率、生产效率提升率、质量改善率等。通过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成本管理的状况和效果。评价体系需要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和目标,以便进行评估和对比,标准和目标应该具有可量化和可衡量性,便于进行评价和跟踪。例如,可以将成本降低率目标定为每年降低10%,将生产效率提升率目标定为每年提升5%等,通过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目标,企业可以更加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方向,推动组织实现目标。同时,评价体系需要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企业应该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例如,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收集和整合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趋势分析;企业还可以运用成本管理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成本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企业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成本管理评价体系提供支持。此外,成本管理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查,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及时性。企业可以制定定期的评估计划和程序,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既关注数字指标的分析,也关注管理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成本管理的优化。

结束语

综上,价值链视角下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能够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需要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以及对内部和外部的价值链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价值链环节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