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

2023-12-23 08:19张金龙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生产教共同体

张金龙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共生理论视角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起源于生态学领域,是指不同物种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共生理论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应用于教育模式和实践的研究中。共生理论主张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互补的、相互影响的,通过建立共同体的方式来达到共生关系[1]。

(二)共生理论与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关联性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要与共生理论紧密相连。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指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与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建立的一个共同体,旨在通过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2],促进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共生理论强调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相互合作和互动,通过密切合作和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共生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共生理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共生理论强调实践与实际应用的重要性。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共生理论强调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互动,能够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共享。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为教师提供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实习机会。共生理论注重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合作,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学习。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和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共生理论鼓励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团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3]。

共生理论视角的应用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借鉴共生理论的理念和原则,能够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还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关键要素

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是以校企合作为核心,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的方式,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4]。

(一)构建理念和目标

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理念是基于共生理论而建立的,它强调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只有有效满足产业的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机制,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例如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导师制度等[5]。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能够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共享教育资源是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建立教学资源中心或实践基地,提供师资力量、设备设施和实践项目等资源,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同时,协同创新可以促进教育和产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

资源共享的具体方式包括共建共享、学生跨机构实习、实践基地共享、研发中心的联合研究、商业化项目的共同策划与执行等。教育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真实的实践机会。

(四)学生参与和发展

学生是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参与和发展是共同体构建的关键要素。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共生关系中,学生作为共生体的一员,与企业和社会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五)管理与评估机制

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评估机制,以确保共同体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与评估机制包括制定参与共同体的各方的权责、分工、利益分配机制,制定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等。同时,也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共同体的运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和学生的培养要求。

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关键要素包括构建理念和目标的明确、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创新、学生参与和发展,以及管理与评估机制的建立。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能够达到教育与产业的互利共赢,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

三、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案例分析

(一)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案例分析

1.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案例

深圳华为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多所高校为主体的共同体。在产教融合方面,华为与高校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华为公司提供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开发和科研实践;高校则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支持。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得学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华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

2.制造业领域的案例

浙江格力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格力集团与浙江省多所高校合作建立的共同体。在产教融合方面,格力与高校共同搭建了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实践平台。高校教师与格力的工程师开展合作研究,共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密切的校企合作,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制造技术和理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格力也能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吸引并培养优秀的人才,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在共生理论视角下,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关键是构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应该明确合作的目的,同时构建有效沟通协调制度。首先,共生理论视角强调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实践项目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提升其能力。其次,共生理论视角强调资源的互相依赖和共享。学校和企业应互相分享自己的资源,如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促进协同创新。再次,共生理论坚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学生除了接受专业教育外,需培养多种能力,如创新创业、团队协作等能力[8]。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实践中,推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以及学生全面发展是关键的方法和策略。然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还面临着利益分配与权责分工、文化差异与合作难题以及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等挑战。通过不断改进和调整,我们才能战胜这些挑战,并实现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共生理论视角下的评价与改进

(一)评价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指标体系

为了准确评估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状况和效果,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学生成果指标: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校企合作指标:考察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深度,以及合作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情况;教师评价指标: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企业导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对教师和导师的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共同体的评价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和实践机会的满意程度;企业满意度指标:收集企业对共同体合作的认可度和贡献度等评价数据,了解企业对共同体合作的满意程度和效果;社会影响力指标:评估共同体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资源的共享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和获得的社会认可度[9]。

(二)共生理论视角下的评估方法

现场观察和访谈:通过实地观察共同体的运作情况、与相关人员的访谈和交流,了解共同体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情况。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共同体的满意度、参与程度和改进意见。

成果展示和案例分析:组织共同体的成果展示和案例分析,展示共同体在科研、教学的成效,评估共同体的综合素质。

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收集共同体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估,定量评估共同体的发展状况和效果。

五、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评价结果为改进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评价结果,完善合作机制和优化沟通渠道可以增进双方的合作理解和互动,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扩大实践机会。在学生发展方面加强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更具实践性的课程,积累学生实践经验。优化课程设置和产学研结合,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产业需求相关的课程,加强教育与科研的结合,推动知识产出和转化。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互动,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优化评价机制和绩效激励,激励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促进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评价与改进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改进,共同体能够不断优化和提升,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并满足社会需求。

六、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未来发展趋势

(一)共生理论与创新教育模式的结合

共生理论强调互惠互利的关系,而创新教育模式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未来,产教融合共同体将更加注重创新教育模式的运用,这包括以项目驱动的学习、跨学科合作、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法。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解决问题,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这种结合强调学校和企业的互相融合和互动,既满足企业需求,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人工智能与共生理论的融合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共生理论强调不同个体的相互作用和合作,而人工智能能够提供智能化的支持和辅助,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智能化的教学和培养。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共同体的运营和管理决策的支持。这种融合将会使共同体的运作更加智能化和高效[10]。

(三)可持续发展与共生理论的关系分析

共生理论追求的是共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实现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平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共同体的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也要遵循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共同体的运作应该注重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与创新教育模式的结合、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紧密相关。这些趋势将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提升其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共生产教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共生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