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特色思政工作体系构建析论
——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2023-12-23 08:19李宇晨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辅导员育人

杨 蓬,李宇晨,姜 洋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显然,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已经成为必然。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3]。《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的出台,更是为高校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指明了改革攻坚方向。

上述这些重要观点和文件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构建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视。新时代,各高校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核心地位的逻辑必然,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本保障。因此,构建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构建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

(一)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4]。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党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提出的全新构想,其中毫不动摇且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更是高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并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使高校在各项工作中占据主导权;只有深入落实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应有作用。

(二)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自成一派的办学特色,更拥有传承有序的精神内核。高校在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时,能否将这些独有的校园文化融入其中,便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凸显特色的关键。

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深化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5]。从我国思想与文化发展总体趋势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趋同性,都是高校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6]。《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通过繁荣校园文化构建日常教育体系,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7]。显然,如何将校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然成为党和国家重视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就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功能、激励促进功能、行为规范功能与创造创新功能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时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使其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释放,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富有特色。

二、大连海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高校要践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就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层层传导工作任务,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8]。大连海洋大学与海比邻,立足海洋,向海而兴,拥有浓厚的育人氛围,具有“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为核心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因此,学校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时力求把学校“蓝色大学”特色融入其中,形成具有“蓝色大学”特色的“四个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所谓“四个一”,即抓住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条主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构建“红绿蓝”这一种思想政治育人模式彰显育人特色,实施“头雁引领”队伍建设计划,提升育人能力,构筑学生工作全局网,夯实育人成效。

(一)抓住思想政治引领一条主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内涵与外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性[9]。我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全程抓住思想政治引领这一主线,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综合发挥理论武装、学生党建和政治引领作用。

1.强化政治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

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斗。开展学习红色文献、举办升旗仪式、进行世界海洋日主题教育活动等,将理想信念、党史国情、海洋情怀和传统文化融入育人过程中;在新生中开展开学第一课、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帮助新生提升对学校的适应性与认同感,为新生指明逐梦道路,照亮行路方向;在毕业生中开展以“荣校爱校”为主题的毕业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持续加强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毕业生把光和热洒满祖国大地。

2.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和组织能力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与工作核心,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构建“系统化学习+项目化研究+品牌化宣讲+专题化阐释”党建格局。以大学生党建为核心,不断深化对学生社团党建、团建等新型组织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二)构建“红绿蓝”思政育人模式,彰显育人特色

围绕“蓝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红绿蓝”三色思政育人模式,把“红色基因、绿色发展、蓝色理想”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引导学生坚守理想信念,涵育家国情怀,提高综合素养,铸就蓝色梦想。

1.实施“红色基因工程”,厚植家国情怀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依托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学党史、感党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珍惜与继承先辈们的精神财富和伟大遗志,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方方面面。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精心设计、组织大学生励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榜样宣讲为抓手,推行“传帮带”的教育引导模式,激励学生不断奋斗,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去,让大学生以自身实际行动彰显责任与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力量。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发展。在校园中对戏曲曲艺、古代文学、风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进行推广普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实现良好的育人成效。

2.实施“绿色发展工程”,提升综合素养

(1)紧扣国家战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以“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为指引,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引导学生时刻践行国家利益至上的行为准则,不断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持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2)依托“五大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促信仰提升,通过科学规划课程体系、构建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实践教育方式,将“青马工程”融入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和学生成长全过程;以“读书工程”促修养提升,通过建立读书网站、开展优秀书目推荐等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以“健身工程”促体能提升,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以“培训工程”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育和扶持“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的“研带本”模式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以“音符工程”促进文艺素养提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文艺素养。

3.实施“蓝色筑梦工程”,引领学生铸就蓝色理想

(1)营造浓厚的蓝色育人氛围,注重蓝色人才培养

以蓝色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项目、海洋科普与“蓝色”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互促进、有机结合,达到培养蓝色海洋人才的目的;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海洋知识,培育学生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宽广胸怀。

(2)打造蓝色校园,培养学生蓝色情怀

依托文化品牌项目“蓝色讲坛”,不断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丰富学生精神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海洋社团,培养学生对海洋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对海洋事业的热爱;广播台设置海洋类专栏,向学生介绍学校海洋类专业和海洋知识;定期举办特色活动,营造富有时代特色和海洋情怀的蓝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施“头雁引领计划”,提升育人能力

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头雁引领计划”,不断加强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信服力和实际效能。

1.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和班导师队伍建设

每年专门制定培训方案,以不同的培训项目指导辅导员实际工作。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全力打造多层次、多维度、多特点、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不定期举办“理论宣讲”“谈心谈话”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举办“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日常事务管理”等不同主题的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沙龙等活动;定期开展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和专项课题立项工作;以外派团干部挂职、驻村扶贫等方式,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有序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顺应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工作,鼓励辅导员申报辅导员工作室。我院先后设立并挂牌6 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学校专门成立工作组,加强对工作室的指导和过程考核,并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学生干部培养

注重发挥学生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求学生干部“贴近学生的心,紧抓学校的手”,使学生干部队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臂。我院还健全了学生干部选拔、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生干部运行体系。

(2)注重党员、学生干部作用发挥

开展党员模范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等,使学生党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组织学生干部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宣讲团,大力宣传学生身边榜样,讲好身边故事,形成了学习先进模范、崇尚先进模范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构筑学生工作全局“一张网”夯实育人成效

我院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生工作全局网络格局和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协调学生工作各方力量同向同行,确保学生工作100%全覆盖,夯实了育人基础,提高了工作实效。

1.抢占学生网络思想政治互联网

注重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选聘优秀辅导员担任“易班”指导教师,开发和使用“易班”各类应用功能,开展各类“易”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加快推进学校易班推广建设工作;在新媒体上发布多部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网络视频作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积极打造出全网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构建学生教育管理信息网

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注重网格化、信息化,持续开发并不断升级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线下线上整合,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站式建设;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学生管理五级工作网络;对重点学生实施网格化管理,并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与帮助;积极创建优良学风,开展多项评比活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畅通学生就业指导交通网

注重毕业生的个性化教育,按照学生的不同类型,有的放矢地开展分类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定期开设求职技巧与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生权益保护等方面线上讲座;针对考研、创业、应征入伍等毕业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针对贫困毕业生就业,实施就业兜底帮扶计划;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各类招聘会,持续利用“蓝海行动”平台进行线上供需对接,全方位、全时段满足毕业生多样化的求职需求。

4.搭建学生关心关爱服务网

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和国家、社会、学校、学院“四位一体”的资助网络,形成物质资助、精神培育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多元化资助育人模式;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及日常线上家访等形式,动态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突发状况,做到精准资助,及时将学校的温暖传递给学生。

5.织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帮助学生排解焦虑、恐惧等情绪;积极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安排心理健康教师进驻学生社区,约谈心理普查结果异常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综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是汇聚育人合力,实现更有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系统工程[10]。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而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则需立足自身,尊重规律,融入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特征和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四个一” 思政工作体系是将日常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海洋,依托“蓝色大学”特色构建而成的,因而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大连海洋大学构建特色思政工作体系的案例,在很多方面都可为各大高校提供参考。新时代的高校更应该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快并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高校力量。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