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探索研究

2023-12-23 08:19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思政

张 悦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一、1+X 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体系重构的意义与逻辑主张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解决“为学不足以致用”的难题,让高职教育真正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格局相配套,与经济社会生活相配套,既要摆脱高职教育的普教化,又要克服高职教育单纯的技术化,从而更“专职”。目前,理当承载起技术技能培养和大量劳务供应职责的新型职业教学系统,却并未显示出相应的经济社会价值,高职院校的专业架构和课程体系实施无法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革的需要。想要改善这些情况,以实现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的和价值,就必须从推进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开始。同时,在目前教育体系中,1+X 证书制度是使高职院校学历与职业教育二者兼顾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进一步开展对1+X 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探索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1+X 证书制度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

面对新时期变动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动的市场需求、变动的学生需求等,政府应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的1+X 证书体系,为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带来了现实契机[1]。

(二)构建新课程体系应遵循新价值主张

面向1+X 证书制度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根据它所具备的综合性、融会贯通性、协调性、开放性、终身性等逻辑特点,从以下六个方面体现其特色价值:一是基本价值要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协调有序发展;二是社会价值要能够缓解人力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并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布局;三是课程价值要反映专业领域,特别是跨专业领域的整体传承、扬弃与发展情况;四是特色价值要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治校的育人宗旨、优势、背景等独有特点;五是发展价值要反映学校学生以能力为基础、岗位为核心的主体发展、全方位发展和终身职业发展;六是引领性价值要能满足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变革的要求,使学生提高职业本领与职业选择机会[2]。

二、1+X 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框架

构建基于1+X 证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的总体框架。首先,以职业发展特征、产业需求、经济特征为基础,进一步突破了“普教化”人才结构和“单向化”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目标相匹配的多类型的教育结构,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人才体系结构的多样化发展[3]。其次,将创新能力训练作为新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逻辑,顺应新职业发展趋势,从全方位认识生产的实践流程,把握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生产逻辑,明确培训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强化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思维与跨界融合创新能力训练,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最后,以模块化的新型职业教学课程体系的组织方法,将培训目标层层分解,强调通识教学模块和专业技能教学模块之间、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与融通;强化合作共建的教学模块,根据职业技能等级需要对大学学历教育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进行融合与互嵌,逐步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1+X 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构建的内容

新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内每个课程的总体工作目标、内容、开展方法等均要根据学生或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产业发展趋势,来实现融通性、特色化的设计要求。首先,要强调教学交融性与综合化。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产业未来发展演变与新课程目标的需求,对有关“1”与“X”的教学进行渗透、更新、融合,优化与重组新课程[4]。其次,要注意教学的实用性和项目化。要仔细考察学校内部、院校外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力量对课程构建的综合影响,从而全面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特别是差异化、特色化需求,把课程的构建重点放在行业企业实际生产情景下,让学习者“真刀真枪”地处理企业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可根据新工科的发展思路,建立知识能力矩阵,即以项目为基础、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引导、以“学科领域一教学任务一实践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的综合设计。最后,要注意课程的开放性与动态化。相关课程要有助于适应社会迅速变革的发展环境和满足不同的教学情景,要重视各专业课程相互之间的横向连接、纵向联通,才能让需求多样化的学习者在常规教育情境和非常规教育情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自由切换。

四、1+X 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途径

(一)“岗课赛证”融合

2021 年4 月13 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明确提出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岗课赛证”融合是一种提高高职教育适应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措施。“岗课赛证”融通的思路是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但要保障教学与实践能够协调发展,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其良好的融合路径,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1.立足职业岗位,分解出典型岗位任务

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分解典型岗位任务,完善典型岗位任务分析表格,分析岗位能力要求。比如,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其行业及其从业者、行业协会成员、“1+X”认证试点单位、企业中高层岗位与学徒班师傅、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等开展访谈与调查,掌握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在疫情影响下的市场变化、产业发展趋势等状况,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2.注重课堂教学,紧扣教育实践

通过相关专业技能培养方案设计,衔接国内高职院校的有关专业技能竞赛规范与行业技能大赛规范,通过持续追踪性地研究分析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岗位流程为引导,以能力基础,细分模块化内容;以专业人员综合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课程教学竞赛机制,实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达到“岗课赛证”的融通[5]。

3.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课程体系

随着行业技术不断的发展,对财经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电商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也随之提出相关要求。因此在教改过程中要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能实时与社会经济发展脉搏相一致。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基于岗位能力更精准地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真正使课程体系设计与岗位需求相匹配,更好地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之间的有效对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有效地承接岗位的相关工作,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实现课上课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巩固岗位教学要求

实践课程需要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专业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术能力。教学活动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上课下内容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有限的时间实现到无限的时空中去。激励学生参与国家、省、市、校级各种技能大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进取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个人的学习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促进高职院校的共同进步与发展,缩小教学差距,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与荣誉感,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当然,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也可以大大促进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完善

目前,高职教育在评价体系方面还是比较单一的,通过“岗课赛证”可以大大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提高。由传统的以课程终结考试来评价教学效果,转变为以“课程终结性考核+技能大赛成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来评价教学效果。但是在考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参与水平,建立多个评价维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实践能力和赛项成绩,多角度、全方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表现[6]。

(二)课程思政融合

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价值引导,并运用不同专业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对大学生加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我国职教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1+X 证书制度通过加强校企双方合作、产教融合,重建专业发展。制定符合高职专业发展和专业特点的职业综合素质规范、训练规范、考评证规范,实现理论与职业技能的有效衔接。各院校通过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指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而改善高职院校育人品质和效果。把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融入1+X 认证制度中去,将高职教育理念贯彻到职业岗位教育、实践教学中去,建立“思政”教育思路,大幅度地提高高职学生整体的职业岗位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对今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7]。

1.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政能力,巩固课程思政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所以,实现高等院校或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任务不再单纯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更是全体教师以及整个社会教育者的责任,高职教育工作不只是进行理论和科学内容的传播,而是在1+X 制度下通过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多种载体,有效体现思想政治教学全过程。

2.优化专业教材,加强学校思政教育建设

提高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和教材作者对于思政教育的认知高度,强化专业课程内容融入思政的元素,不仅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也是1+X 职业技能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8]。单一的专业学习只能单纯地掌握职业技术知识,无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合理地安排课程思政内容,将专业理念与育人理念合二为一,恰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将职业教育和思政内容协调发展,从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应按照专业的特点及1+X 认证体系需要,改变课程设置及讲授开展形式,发挥教师学习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开展讲授。例如:翻转讲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化讲授和任务驱动式讲授等。一方面,教师以项目为载体,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讲授和引导,使“教、学、做”一体化,积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教师整合劳动教育、匠人文化精神等思政因素,把思想与价值导向贯穿于课程讲授、学习研究、实践实训、论文等各个环节中,在完成1+X 证书制度考核目标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大部分学生,让学生适应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过程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减轻教师课堂压力,使学生们不再被动地接触教学,而是主动展示个人想法和技能,勤于思考和分析。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思想融会贯通传输给学生,从而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已经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是一些教学参考书,而是通过互联网给学习者带来海量的优秀教学资源。例如,我国教育部先后在网上建立8 000多门精品课教学资源,其中有教材内容、练习题库,以及4 万~5 万门在线视频教学资源。全国上下各个省市也先后丰富其资源库建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材料,也为高职教师带来更多可供参考的教学辅助资源[9]。充分发挥思政教学资源优势,在融入1+X 的专业教学对职业技能强化进行培养的同时,使育人理念和职业技术也能够很好地融入其中。多方面、多角度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的教学与指导,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4.探索教学绩效评估机制,全面提升教学思政理念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对高职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告别传统教学知识体系的束缚,倡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将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相融合,定位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成果汇报和作品体会分析等形式来完成教学成果的提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来完成评价和考核。师生之间互相鼓励和督促,一起参加考评。这种在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的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基本考核评估系统,充分融入了企业、行业、政府等多部门的多元化评估,突出了1+X 制度下的教育体系、教育目标以及综合素质评估,不仅可以体现出高职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水平,更能合理地体现出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1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