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下《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研究

2023-12-26 03:46问泽霞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文科学科

问泽霞

江苏理工学院经济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2018 年,“新文科”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中被首次提及。2019 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新文科纳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体系中。2020 年召开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并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2021 年,“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1:迈入新阶段”召开,《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发布。2022 年《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1)》发布。新文科建设的持续推进,对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国际结算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课程如何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进行改革,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文科”的内涵

基于新文科建设研究《国际结算》课程的改革,必须对新文科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2017 年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新文科”,其将“新文科”定义为利用新技术、文理交叉来重组学科,以跨学科知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自中国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后,对新文科内涵的探索越来越多。王铭玉、张涛(2019)指出,新文科通过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促进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其具有战略性、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四大特点[1]。段禹、崔延强(2020)指出,新文科是融合了理、工等诸多外部学科要素的包容性学科框架,同时借助现代科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更好地对科技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阐释和回应[2]。操太圣(2020)指出,新文科是知识生产与教人成人的结合体[3]。王学典(2020)认为,新文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科际融合”、“重问题轻学科”,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缔结更加紧密新关系的新文科[4]。权培培等(2021)认为,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是文科知识规训的新模式、新方式[5]。赵奎英(2021)提出,新文科的五大理念,一是以“超学科视野”,推动文科教育的融合发展;二是以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术和学科”为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体系的创新发展;三是以“大文化观念”,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基础;四是以“生态人文主义”,使新文科具有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新内涵;五是以“新语文思维”,推动塑造新的生态人文思维和生态审美观念[6]。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们对新文科内涵的理解仍有所不同,但也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新文科理解为以传统文科为基础的传承与更新,以新的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融合,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和教育创新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价值构建。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更新迅速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国际贸易领域不断涌现,国际结算作为国际贸易业务中的重要环节,其也随着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变化。为了适应国际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国际结算》课程的内容也需要根据现实需求而不断更新。

(二)课程知识具实践性

国际结算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国际资金流动、国际债权债务清偿、货币收付实现的学科,它包含国际结算中的支付工具、支付方式、结算单据及贸易结算中的融资与信贷业务等内容,也涉及国际结算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包括相关结算业务的实际操作,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国际银行业务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不仅要学习相关理论,也需要通过实践全面掌握课程知识。

(三)课程知识涉及面广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不仅涉及不同的支付工具、支付方式、结算中的融资业务等,而且还涉及国际收付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惯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货币汇兑、多边或双边的结算协议、不同国家外汇政策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在贸易结算中,银行也需要对相关单据进行审核,这又要了解相关国家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对单据的要求。

三、新文科建设下《国际结算》课程的改革

《国际结算》课程应在考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新文科建设的要求进行改革,使《国际结算》课程更有利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

(一)课程内容的传承与更新

新文科建设不是重新建立文科,而是以传统文科为基础的传承与更新。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内容,结算票据、传统的结算方式、结算单据、结算风险防范仍要掌握,对银行保函、福费廷、国际保理在内的融资担保业务也要继续学习。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熟悉电子化结算票据的应用。同时,数字技术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跨境支付在现实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在课程中增加跨境支付内容。如第三方支付工具(Paypal、Payoneer、国际支付宝等平台等)、网银线上支付等。此外,增加该课程相关研究与实务中的最新知识与动态,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及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增加选择。如在国际结算中跨境人民币支付将应用得越来越多,可增加跨境人民币支付的现状、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等介绍。

(二)课程科际融合的方向

新文科建设所要求的学科融合并非无目的的融合,而是以新的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融合。国际结算业务中,汇付、托收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存在信用风险。信用证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用风险问题,但存在效率低,费用高的问题。跨境电商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也存在监管方面的风险。跨境电商中的用户也面临着网络和信息安全风险。现实需要创新国际结算方式以解决结算中的低效率、高成本、风险大等问题,因而国际结算可以与区块链技术实现跨科融合。

同时,《国际结算》课程还可以与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数据库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融合,实现对国际结算业务的自动化操作,从而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如利用EDI 进行电子数据传输、利用OCR 图像及文字识别技术进行人工智能审单等。

对于《国际结算》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由任科老师根据该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与应用发展,介绍可能融合的方向,鼓励感兴趣的学生通过选修相关学科的课程来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国际结算》课程内容更新快、涉及面广,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考虑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新文科本身也意味着利用新技术建设新文科,所以《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可借助新技术来实现。目前的教学模式是理论部分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题库充足,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远程资源,如慕课、SPOC 课程等,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践部分以软件模拟方式进行票据填写、业务模拟操作及单据审核。这种理论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而新文科建设强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建议在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国际结算》课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基本问题、重难点问题、实践问题、拓展问题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托收章节,提出“什么托收?”“托收包含的当事人有哪些?”“托收的种类有哪些?”等基本问题。以“D/P after sight和D/A 对于买卖各方哪个更有利?”“D/P after sight 中利用T/R 的作用与风险是什么?”等为重难点问题。以“托收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案例分析D/P after sight当作D/A处理合理吗?”为实践问题。以“托收中的信用风险有什么更好的规避方式吗?”为拓展性问题。基本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与自习,重难点问题可以通过思考、讨论与讲解答疑的方式解决。实践性问题可通过验证性实验、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解决。而拓展问题可让学生大胆设想,既可基于目前的知识、技术进行解决,也可以提出超出目前知识、技术的方案。

对于辅助性的远程教学资源,由于缺乏交互式学习环境,无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王凤娇(2022)认为,可在远程教学空间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教室和学习环境,如仿真教室、3D 图书馆、仿真实验室等,使学生能融入虚拟环境参与学习过程[7]。在实践教学中,可在虚拟场景内设计多种交互功能和应用程序的模拟,如银行虚拟场景,学生可分别进入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以银行工作人员的角色体验国际结算的流程及各环节的操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增强专业技能。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价值构建

国际结算是跨国(地区)的货币收付活动,不同国家在价值观和利益方面存在合作与冲突的可能性。因此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融入其中。《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诚信、合作共赢的理念以课程思政的方式贯穿其中。如在讲解汇付、托收等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支付方式时,可在内容讲解、案例讨论、相关虚拟现实场景中,让学生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在支付货币选择,新技术与结算方式相结合时,探讨合作共赢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体验合作共赢带来的商业发展和和谐的商业关系。

四、结语

本文从课程的内容、课程融合的方向、教学模式的创新及课程的价值构建四个方面,对《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但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也应注意到以下问题,一是《国际结算》课程的改革并非一步到位,需要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师生素养的提升而不断进行优化。如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很少,需要逐步建设。二是课程改革后,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对学生来说,其需根据导向问题进行预习与思考,同时后面的拓展问题也需要学生不断学习以掌握课程新动态、新发展。对老师来说,其不仅要对课程提出合适的导向性问题,还需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指导,同时对课程内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等方面也要十分熟悉。但通过对该课程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讲诚信、倡导合作共赢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文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超学科”来啦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法探析
孙文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