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语教学的模式创新

2023-12-26 03:46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德语课外线下

周 婷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德语在高校教育中属于小语种专业,其本质上是语言类课程,和英语类似。针对德语的教学,要跟随教育形势的整体发展,对教学模式展开创新构建,要结合“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德语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德语课程教师而言,便需要对此展开研究探讨,要基于“互联网+”视角下,寻找优化德语教学模式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德语教学实践当中。

一、“互联网+”内涵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只不过在概念表述中,将传统行业这个客体省略了。对于“互联网+”内涵的理解,就是传统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实现业务创新、流程再造、模式重构等等,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或是直接演化出新的行业。从实际来说,“互联网+”目前已经在很多行业实现了融合,并且演化出来很多全新的行业。例如外卖,就是传统餐饮与互联网的结合,建立起了外卖平台,将商家、消费者和配送员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再例如手机支付,就是将手机软件和银行支付系统整合起来,基于手机支付软件,通过银行支付系统,实现手机支付。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能够给传统行业注入推陈出新的变革动力,促进传统行业实现创新发展[1]。

(二)教育影响

针对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需要形成相应的认识。

首先,对教育方式的影响。对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和融入,会对教育方式形成直接的影响。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育方式相对简单,就是以线下课堂授课为主,这种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理论化特征,教师基于线下课堂向学生实施理论化的知识讲解。而“互联网+”在教育中的融入,能够促进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出线上教学、MOCC、SPOC 课程等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这对线下课堂教学实现了补充和拓展,让教学方式大大丰富,课程教师有了更多不同的选择[2]。

其次,对学生学习模式产生影响。高等教育中,教师更多只是扮演学习领路人的角色,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己,学生不仅需要做好课堂学习,还需要对课外时间充分利用,不能荒废。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学生开拓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外有效参与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最后,对教学关系产生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关系是一种教师为主、学生从属的关系,师生关系结构简单,而且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基于“互联网+”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实现教学关系的优化,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和学生回到一个平等的关系地位上,学生拥有更加自主的权限,可以决定学习活动。

二、“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德语教学的问题反思

(一)教学活动局限于线下课堂

从高校德语课程的教学来说,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教学活动局限于线下课堂,未能对基于互联网渠道的线上教学模式有效利用。从当前德语教学的开展来讲,不少课程教师,还是习惯于通过线下课堂向学生授课,对于一些已经较为成熟的线上网课、MOOC 等互联网教学方法,并没有有效利用[3]。很显然,这和当前教育线上化的发展趋势并不符合,导致教学活动呈现出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德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线下课堂的限制,构建起长效化的线上教学机制。

(二)对互联网资源缺乏利用

在“互联网+”视角下,教学活动还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渠道,引入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和充实。针对德语课程的教学来讲,在互联网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以让德语教学更加深入。然而从当前教学实际来说,不少德语课程教师对于互联网当中的德语教育资源并没有形成关注,未能将相关的互联网资源运用到德语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局限于教材书本,这不仅导致德语教学较为局限,而且脱离时代发展,跟不上德语的发展变化。所以,在“互联网+”视角下,应当注重对互联网资源加强利用,以此突破德语教学自身的局限。

(三)教学时间外的师生互动缺乏

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目前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课外时间的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内教学中才会产生互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帮助学生解答一些疑惑,而在课外彼此之间的互动就基本中断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需要在课外花费时间自主学习,还要完成作业练习等,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但是却没有渠道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最终降低整体学习成效[4]。所以,作为德语课程教师,需要注意到课外的师生互动,依托互联网渠道来构建互动机制。

(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空间

针对德语教学,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要能够在这个空间中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同时要和课堂教学形成衔接,让这个学习空间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能够承担起学生在课外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不过结合目前德语教学的实际开展来说,不少教师都没能给学生构建专门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课外不具备相应的学习场所,这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开展课外学习,对于布置的一些课外学习任务没有用心完成,从而影响到德语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

(五)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不高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常见问题之外,在“互联网+”环境下,还存在课程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不高的问题。要依托“互联网+”创新德语教学,那么必然需要教师对相关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软件操作等形成一定掌握。然而从当前实际来说,不少教师并不具备这些方面的基本能力,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偏低。例如对于微课的制作,部分教师无法熟练操作微课制作软件,不具备自主制作微课的能力。

三、基于“互联网+”创新高校德语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结合线上与线下构建混合式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学是一个宏观趋势。但是鉴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又不可能完全采取线上授课。因此,可以将线上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构建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向学生展开德语教学。

第一,可以开发SPOC 课程。SPOC 课程是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以小班教学为主的一种线上教学模式,可以基于学习通、雨课堂等不同的线上教学平台来实现授课。针对德语课程,教师就可以自主创设SPOC 课程,然后每周拿出2 个课时,安排展开线上授课。第二,保持线上授课与线下教学的结合。线上授课,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面对面,因此适合进行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线下课堂就可以更加偏重实践,围绕线上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后续的线下课堂中设置德语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针对现在完成时的相关知识,现在完成时由haben/sein+动词第二分词构成。在线下课堂环节,教师就可以设置改写篇章、造句、口语练习等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将现在时的篇章改写为现在完成时、通过造句区分助动词haben 和sein 的用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等,指导学生练习,让其巩固线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对相关的语法形成掌握[5]。

(二)加强对互联网德语资源的运用

对于高校德语教学,基于“互联网+”视角下,还需要注意对互联网上的德语资源加强运用。

第一,对线上德语博主的教学视频进行运用。在互联网上,目前有不少德语方面的教学科普博主,他们会对一些新颖的、常用的德语知识进行科普和教学,这比教材中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因此,教师可以从抖音、B 站、微视等不同的平台中,搜集相关的德语教学视频。例如在B 站这个平台,就有“Emma 德语教室”“蜜蜂德语”“一起学德语吧”“沪江德语”等多位优质的德语博主,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需求,从这些博主的视频中选择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第二,对德语影视剧资源进行利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国外的一些影视剧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国外的影视剧中,也有一些优秀的德语影视剧,如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Unsere Mütter,unsere Väter)、《警探约瑟芬》(Josephine Klick - Allein unter Cops),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德语影视剧,一边组织学生观看,一边通过台词来对其中包含的德语知识进行解析。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其对相关德语知识形成有效掌握。

(三)注重课外的师生互动和交流

在德语教学中,单纯局限于课内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够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还需要对课外的学习加强关注,教师要在课外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德语学习中取得切实的进步。第一,可以立足“互联网+”渠道,通过微信群、QQ 群、超星平台等渠道,组织学习讨论活动,定期发布主题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第二,可以依托网络直播,教师可以每两周进行一次德语学习直播,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学生分享一些德语学习相关的经验、方法和知识,并通过评论、弹幕等方式,在直播中和学生互动。第三,可以组织线下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德语短剧表演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德语,结合德国文学作品,自主创作一则小短剧,并展开短剧表演。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课外实践,可以有效增强师生互动[6]。

(四)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空间

德语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依托网络平台,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将一些课外学习活动,转移到在线学习平台中进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基于学习通、雨课堂等在线教育软件,依托其中的学生学习板块,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空间。例如,可以创设课前预习板块,教师结合德语教学内容,事先设计一个预习微课,将主要内容知识点融入预习微课之中,将微课上传到在线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登录平台,观看微课完成预习。而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随机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作业,这样学生就必须独立完成,无法借鉴其他学生,可以确保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完成作业,从中得到有效锻炼。除了通过线上平台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还可以基于线下空间,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例如构建德语学习角、德语周等活动,让学生在线下也可以自主参与德语学习。

(五)教师自身要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德语教学必然需要向线上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德语教师要掌握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要能够灵活运用相应的信息化模式实施教学。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说,不少德语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不高,对计算机软件、网络平台等的操作技能不熟练。因此,作为德语教师,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网络平台使用等加强学习,多多实践,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和其他教师多加交流,相互沟通,彼此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此外,还要勇于将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软件等运用到德语教学之中,推动德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德语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属于一类小语种课程,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德语教学需要随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基于“互联网+”的视角之下,德语课程教师要积极实施线上教学,并和线下课堂结合,打造混合式教学;要挖掘互联网上的德语资源,将其运用到线下课堂;要关注课外,和学生做好互动交流;要依托线上和线下,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空间;还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确保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德语课外线下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