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融入研究

2023-12-26 03:46秦卫红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声乐情感艺术

秦卫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199

声乐表演是演唱心理、声乐技巧、舞台表现等配合下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演唱者对作品的诠释。由于声乐演唱属于表演范畴,因此演唱的效果与表演者自身的音乐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联。针对声乐表演的特质,在培养声乐表演人才的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可最大限度展示音乐的艺术美感,促进声乐表演效果的提升。对此,针对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展开研究,对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作出具体的分析。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理解声乐作品艺术美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声乐是作为借助声音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活动,情感是声乐表演的灵魂。然而,由于声乐演唱所需要的技术较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并出现演唱感染力不足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声乐教学沿用常见的理论学习和发声训练结合的方式,教师示范学生被动学习,造成学生过度关注演唱技巧,忽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元素。另有,学生长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中,难以调动自身的创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声乐演唱死板僵硬,缺少艺术美感[1]。针对这种问题,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把以往的技巧训练转变为作品内涵和艺术美感的主动发掘,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作品分析,把握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要素。教师利用教学手法进行作品艺术鉴赏,从不同角度展现审美情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态度,将声乐学习视作为享受审美的过程,进而实现声乐练习和演唱感染力提升,实现艺术审美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利于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效性

学生自身发声基础不同,在声乐学习中表现出的审美取向,以及声乐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并形成自身的艺术表达特色。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导致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实施存在难度。而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有效弥补声乐教学中针对性不足的缺陷,融入审美教育和实践教学,将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带入学生群体中,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声乐的魅力,形成自身的审美观,可优化学生声乐学习,促进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审美教育自身是美的教育。围绕艺术美感展开教学设计,可使教师挖掘声乐蕴含的美,并受到其感染,使教师的语言、神态、心灵都具有美感,不但增长其教学的亲和力,也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而对于正确审美观念的传递,可使学生主动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特色,逐步形成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不但培养学生的美学思维,还加深对声乐艺术的理解,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将自身塑造成为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凸显声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声乐教学开始积极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系统性展开教学改革工作[2]。审美教育作为音乐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到声乐教学的关注,教师对于审美教育的认识程度得以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简单涉及,没有真正融入声乐教学全过程,造成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声乐教学更为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更多看重乐理、声乐知识、发声技巧的训练,不能将审美教育放置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并认为音乐自身有着艺术美感,审美教育更多依靠学生自主的感知和体验。这就造成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融入不深入,与声乐教学改革的目标相背离[3]。

二是声乐教学流程相对固定,学生学习体验不够深刻。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主要按照教材的安排,展开理论教学、发声练习、声乐演唱等活动。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加之,为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教师一味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而这些作品强度和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陷入学习困境中,声乐教学毫无美感可言。

三是学生审美能力存在的差异。面对声乐作品中蕴含的美学元素,学生感知艺术美的能力,受到艺术美的熏陶感染程度不同,不但造成声乐审美教育受到阻碍,也难以实现学生群体整体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融入策略探讨

(一)注重开展声乐作品赏析活动,提升学生声乐审美能力水平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可通过选择优秀且具有鉴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开展声乐作品赏析活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元素,充分领略音乐之美,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与能力水平。

一方面,深挖音乐歌词中的审美元素,感受歌词之美。歌词是构成声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创作者凝聚自身所想所思,表达自身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在一些经典音乐作品中,歌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能够为声乐教学开展审美教育提供重要支持。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词含义,采取歌词创作探究、歌词情感朗诵等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感知,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审美元素。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该作品中的歌词运用叠句、排比句,将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和中华儿女拳拳爱国之心演绎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以及想表达的含义,用或者激昂,或者低沉的诵读方式,深刻感受到歌词蕴含的浓浓的爱国热情,从而深化学生对歌词的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整合互联网平台中的优秀声乐作品,制作成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中播放。引导学生以直观的学习方式,感受旋律之美,体验不同旋律所带来的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4]。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茉莉花》两首民歌为例,赏析开始之前,通过播放这两首民歌的音乐旋律与相关背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迥然相异的民歌旋律,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把握不同音乐旋律间的差异性,切实提高他们对声乐的理解力。

(二)在声乐表演中优化审美教育,深化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组织开展声乐表演活动,对于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把控度,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在声乐表演中为学生灌输内外兼修思想,针对性提出艺术修养提升建议,引导学生巧妙搭配表演服饰,体现艺术美与舞台美,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表演时,除了用声音打动听众,还能为听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以得体、恰当的服饰搭配,体现对艺术的尊重。第二,应开展不同主题的声乐表演比赛,设定演唱主题,例如,以“悲伤”为主题,先多放一首悲伤的乐曲,让每位学生深入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再引导学生围绕“悲伤”这一主题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绎,要求学生在表演中必须注重服饰、动作、表情的合理搭配,观看哪位学生的演绎最能打动人,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用心体会音乐,使声乐演出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三)重视加强学生对乐器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声乐审美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需注重深化学生对乐器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乐器,把握普通演奏形式,获得不同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声乐表演审美能力。乐器作为声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声乐表演中只有选择合适的乐器,才能使声乐表演更加有意境。以《青花瓷》为例,演唱者所使用的乐器,主要以笛子、钢琴为主,通过利用笛子、钢琴等乐器,使歌曲表现得更加清新脱俗,能够表达出悠远深长的独特意境。但如果说在伴奏中使用架子鼓、吉他等摇滚乐器,则会导致音乐不伦不类,难以完美展现应有的艺术效果。所以,应加深学生对乐器的掌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乐器及演奏效果,让学生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找到适合歌曲伴奏的乐器,来增加声乐演唱效果,增强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此外,还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鼓励学生开展主题式声乐创作,自由选择声乐主题,选择相对应的乐器进行音乐创作。并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供教师和其他学生点评,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乐器掌握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重视声乐课堂的情感渲染,进一步强化学生声乐审美体验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需注重对声乐课堂的情感渲染,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声乐演唱技巧、审美元素与情感内涵,使之在演唱时能够真实表达作品内涵,提升演唱效果。其中,教师可选择将声乐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哲学、文学、历史等,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声乐作品内涵,拓宽声乐教学的文化覆盖范围,以文化内涵引领学生情感,深化审美体验。例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解析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意义与创作情感等,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通过赞美奔腾壮阔的黄河,激发人民群众抗战之心”的情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之能够在演唱作品时产生想象,身临其境感受抗战时期人民的勇气与决心,切实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五)注重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心理特点与审美观念也随之产生一定变化,受不同时代审美风格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也有所差别。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应注重与时俱进,根据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观念,采取对应审美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审美教育作用和价值,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入。但由于大部分声乐教师缺乏对此方面的重视,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面仍缺乏创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基于此,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声乐教师除了要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创新方法,还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开拓自身教学视野,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5]。

第一,声乐教师应主动参加一些关于审美教育的进修、学习活动、学术座谈会与研讨会,与同行之间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经验,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水平,掌握更加扎实、前沿的审美教学方法。第二,声乐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熟悉、掌握最新声乐理论知识与技巧,只有自己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挖掘声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第三,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声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中,带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传播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深化审美理解。

四、结语

声乐作为歌唱艺术活动,自身有着艺术美学特点,结合声乐教学内容,合理融入审美教育,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自主感知作品背后蕴含的美学元素,并获得艺术感知力,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可促进教师美学工作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美学元素的挖掘,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促进声乐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受到阻碍,审美教育融入不深入,造成很多音乐美学元素难以挖掘,无法发挥审美教育的价值。对此,需要教师开展声乐赏析活动,并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还应利用乐器和教学工具,加强声乐课堂的情感渲染,进一步优化学生声乐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声乐情感艺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的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情感移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