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事翻译规律探究
——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2023-12-26 03:46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山东理工大学外事国际化

曹 睿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山东 淄博 255000

高校国际化应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文化交流的底层逻辑和科技创新的引领位置,助力高等教育迈向发展新阶段[1]。外事翻译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外高校来访还是我国高校出访国外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进行书面和口语交流都离不开翻译。一位优秀的外事翻译,能将双方的意思准确传达,还能传达出言外所蕴含的文化层面的意义[2],使双方交流氛围融洽,实现预期交流效果。外事翻译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将使其具备高校国际化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助力其成为高校国际化工作的中坚力量。

一、高校外事翻译的类别

(一)高层会面翻译

高层会面是中外双方开启正式对话和交流的前奏和序幕,标志着双方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初始愿望。中外高校领导会面通常是由基本的问候、双方学校情况介绍和未来合作前景展望组成。基本的问候包括表达对对方来访的欢迎、询问对方来访日程安排,双方学校情况介绍(学校的地理位置、师生人数、学科优势、国际化发展方向),未来合作前景展望(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未来在师生互访、合作科研等方面的合作方向)等。2023 年4 月,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访问山东理工大学,哈珀亚当斯大学的克里斯·布朗先生一行与山东理工大学校长进行了会谈,双方简要介绍了彼此的优势学科,回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申报、国际科研平台搭建、师生互访等方面奠定的合作基础,展望了未来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方面进行合作的前景。

(二)座谈交流翻译

座谈交流是双方洽谈具体合作内容常使用的方式,中外双方国际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相关学院等负责人探讨教师交流项目、合作办学机构等,双方交流的内容具体而有实效,能够将会谈中提到的工作要点落地落实。2023 年7 月,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访问山东理工大学,在座谈过程中,双方围绕数字法学、生物法学、创业赛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就建立中俄法学研究中心做了初步方案,并计划在师生互访、国际科研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双方在座谈中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开启正式友好合作关系。

(三)协议文本翻译

协议文本翻译主要是指两个高校间签订友好协议时的翻译,例如两校友好协议的基础版本是英文,那么便需要将协议翻译成中文版本。此类翻译一般都包括固定的内容和格式,例如开头的双方学校基本介绍,以及后文涉及的合作内容、协议期限。2023 年6 月,山东理工大学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签署了友好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学校项目合作的学科领域、合作方式、保险事宜、资助方式等。

(四)宴请会话翻译

中外高校之间的互访涉及宴请,宴请时的翻译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双方可能会对桌餐的食物名称感兴趣,涉及食物之间的翻译,也包括祝酒词,祝福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期待再次来访等。2023 年4 月,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代表团访问山东理工大学,在进行午餐接待时,山东理工大学领导使用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表达了对来访客人的欢迎。

二、高校外事翻译的特点

(一)教育主题鲜明

高校外事活动均围绕高等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展,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洽谈的具体项目包括师生互访项目、科研平台搭建、校际友好交流等。2019 年10 月,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副校长乔纳森·西布森一行访问山东理工大学,双方领导会谈时,就人才培养合作、教师互学互鉴、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山东理工大学官方网站首页有“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大学文化”“国际交流”“校友联谊”几个板块。而山东大学的官方网站首页板块内容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招生就业”“人才招聘”“合作交流”“学科建设”“校园服务”“校园文化”,相似度与重合度较高。因此,翻译人员在平时积累时需要将高等教育重点内容分主题归类,重点掌握平时出现率较多的词汇。

(二)与时政紧密结合

高校外事活动往往与时政紧密结合,因此翻译的内容也与时政相关。例如,世界面临的大变局正加速演变,中国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和韧性,能够为沿线国家提供合作与发展的契机[3]。2023 年7 月,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代表团访问山东理工大学时,双方学校领导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就提到了“一带一路”相关内容。

(三)语种相对稳定

目前,我国高校与国外交流合作的高校以英语语种为主,大部分外事翻译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也有使用韩语、日语、法语等语种的,语种类别相对稳定。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截至2023年7 月,学校2023 年共接待了9 个国外友好访团,在语言交流中使用的全部为英语语种。

三、高校外事翻译的方法

(一)大意翻译法

高校外事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在来访口译过程中,原文中有些内容是不需要翻译的,是冗余的,可以使用“大意翻译法”,仅将原文大概的意思翻译出来即可。例如,笔者在带领外宾参观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大红炉”时,没有将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业绩(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一一翻译,而是简明扼要地将重点成果翻译,这便是使用了“大意翻译法”将“大红炉”取得的成绩介绍出来。

(二)精准翻译法

精准翻译法适用于在翻译过程中的数字、年份等具体信息,翻译人员需要将数字准确翻译出来。例如,在介绍山东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时,其中有一段内容为“学校现有27 个学院,26 个校级研究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 个,本科专业75 个,拥有省一流学科3 个”,这段介绍里面涉及的数字信息,必须准确完整地翻译。

(三)模糊处理法

模糊处理法是指在翻译与具体学科相关的内容时,涉及很多专业词汇,而交流本身对学科和专业水平要求不高时,可以使用模糊处理法,总揽全局,省去不必要的具体学科专业词汇,适用于此类翻译方法的领域主要是处于科研高精尖方向的理工科领域。

四、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素质要求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高校外事工作是统筹学校内外发展、助力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助推器,是体现学校国际形象、展示学校国际作为的重要工作,外事翻译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翻译人员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任何时候都要以学校利益为先,不卑不亢,体现学校良好形象,促进学校发展。在进行外事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保密意识,对涉及学校利益的学术科研秘密要严格保密,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二)卓越的语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是工具,也是桥梁,外事翻译人员只有具备卓越的语言能力,才能在中外交流中自如进行语言和文化转换,起到双方交流的润滑剂的作用。翻译人员如果有机会,需要赴国外切身体验国外的语言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中外双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积累

高校外事场景复杂多变,翻译人员可能面对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类话题、生活情境类话题、专业学术类话题等。因此,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翻译硕士入学测试的内容中,一门科目是“百科知识”,对求学人员的知识储备进行全面测评。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善于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不断进行知识储备,成为“百科全书式”的翻译人员[4]。

(四)优秀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在中外高校进行工作交流过程中,翻译承担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还包括活动的协调和安排,常见的活动协调安排工作包括赴火车站接站、带领外宾参观校园、进行座谈交流、外事宴请接待等。只有具备优秀的协调和组织能力,成为一个多面手,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向着一名优秀的高校国际化工作管理者方向发展。

五、高校外事翻译能力提升路径

(一)善于广泛学习、涉猎中外知识

翻译人员要善于从各种渠道学习中外语言和语言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这样,在面对各种翻译情景时才能做到不慌不乱、游刃有余。学习的渠道包括阅读与翻译相关的书籍,如中外翻译史、翻译实践类书籍,也包括电子资料,如《中国日报》《北京日报》的英文网站。同时,还可以登录国外主流媒体,如“BBC”“VOA”的网站,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技巧和方法。在阅读外文材料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语言的听说练习,常见的英语学习听力APP 包括“可可英语”等,里面有大量的英语听力资料,包括《经济学人》等。

(二)善于坚持每日学习、步步为营

一勤天下无难事[5]。翻译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只有每天坚持学习,才能积少成多,成为行家里手。任何一名优秀的翻译,都是在坚持每日辛勤地学习中成就自己、完善自己。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每日接触——“日久生情”,对语言的感悟就能上升一个层次。

(三)善于输出知识、反思和提高

优秀的翻译不仅要善于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输出知识,并善于反思和提高。曾有一位翻译爱好者通过了很多高层次的翻译考试,知识储备和能力层级都很优秀,但一到实践中就很难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这可以归结于翻译实践少的缘故,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翻译知识,并有充分的实践练习的机会,那么在“知行合一”的作用下,翻译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现。

六、高校外事翻译的发展前景

(一)高校外事翻译是翻译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选择

翻译专业在外国语院校和开设外国语专业的综合院校是一门重要的语言类专业,录取的学生素质高、语言能力强,而毕业后从事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对于毕业生而言是高质量就业选择。翻译类就业岗位一般包括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翻译岗,常常供不应求,因此能够进入高校从事外事翻译,属于翻译专业高质量就业选择。

(二)高校外事翻译是高校国际化管理人员的重要人力储备

高校国际化管理人员主要是指中高层次的管理者,通常具备较高的双语语言水平。而一名优秀的外事翻译是高校国际化管理人员的重要人力储备,在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基础上,加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锻炼,将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三)高校外事翻译是社会高端翻译人才的蓄水池

一名优秀的高校外事翻译在完成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工作任务的同时,常常与政府、企业进行业务上的沟通与联系,在具备相当水平的翻译能力后,部分人员会选择进入社会高端翻译岗位工作。例如,政府机关外事部门或大型国企的翻译岗位,在高校的翻译工作经历将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厦门大学在2023 年6 月全面总结其“国际化办学”成果中,从“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是高校国际化工作的样板。在高校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外事翻译承担着重要作用,是中外高校之间进行对外合作交流、洽谈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质量决定着双方交流能否顺利进行,彼此印象如何,以及未来的合作发展方向。因此,研究高校外事翻译的特点,并顺应外事翻译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外事翻译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加强对外事翻译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是加强高校国际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山东理工大学外事国际化
山东理工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山东理工大学
外事之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