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对就业影响及素养教育路径探讨

2023-12-26 03:46王莉莉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理科生理科人文

王莉莉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当前,新的人才观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打破唯文凭、唯分数、唯专业的人才培养桎梏,着重提升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理科专业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教育提上议程。在理科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加强理科生人文素养积淀,强化其就业竞争力,同时更好地推进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

一、人文素养概述

人文素养是综合素养的一种,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社会各界已经就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应该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加快培育人文精神,形成良好人文品质,不断积累人文知识,树立科学的人文价值准则。人文素养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但又不局限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进一步强调人类对尊严、价值观、命运的不断探索[1]。人文素养不强调某种能力的培养,而是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核心。强调个体以人文精神关照社会,感知人类生存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也一般将人文精神等同于处世的哲学观。有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也有价值观教育。我们经常说的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

二、人文素养教育与就业发展关系

人文素养教育与学生就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人文素养作为人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素质,其在个体就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个体人格的完善建构,也关系到个体就业时的竞争优势。人文素养越高,个体就业优势越明显。良好的人文素养可帮助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一些重大抉择时克服狭隘功利主义的限制[2],自觉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提高人文素养,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品质,形成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得个体在就业发展时能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无论是思想境界、品德情操,还是文化教养,都对应较高水平,赢得社会的认可,并实现自我价值。理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自身就业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充分利用求学时间学习一些理科以外的知识,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可以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毕业后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对就业者人文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例如,毕业生要想成为一名工业产品设计师,除了对技术精通外,要了解一些项目管理的知识。又如,明确产品的制造周期,生产成本等。知道这些内容,可以为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很多帮助。上大学的目的不是培训一门专业技能,而是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高校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一)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使命模糊

目前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特别是面向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还存在使命模糊、导向不清的现实问题。虽然已经描摹出以人为本、自由精神培育为主的教育主框架,但缺乏明确的使命落实机制,无法具体到教育实践中[3]。在人文素养教育中,也很难把握住精神实质。人文素养教育容易偏重形式,既有教师方面的影响,也有学生、学校方面的因素。部分教师特别是理科教师人文意识和人文教育责任不足,特别关注一般理科知识的传授,科学研究引导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发展的动力,影响其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受世俗功利的影响,盲目关注就业发展,寻求就业的捷径,缺乏自由意志或科研探索精神,久而久之也不利于自我精神的培育。学生虽然能很快适应社会,却缺乏科研探索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偏狭隘化

高校理工科的人文素养教育容易狭隘化,人文素养教育被错误等同于人文知识的传授。部分教师将人文素养教育圈在文科知识讲授的狭小圈子内,甚至将素质教育与理科教学割裂开来。正是这种浅薄的人文意识和狭隘的教育理念,使高校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得不到较好发展。特别是受文理分科思维的影响,大学知识系统有着明确的学科界限。系统之间的协调运作不理想,人文精神就很难影响到学生理工科的学习,导致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比较淡漠[4]。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作为丰富的概念,其背后是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是学科知识提炼后形成的学术精神,任何学科或专业都应该追求自由精神。在理工科教学中,教师应将人文素养教育与理工专业教学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方法传统

高校面向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且方法较为传统,特别是不符合全媒体时代的教育需求。在全媒体时代,对于理科乃至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借助多元化载体推进人文素养教育,将带动学生群体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但目前部分学校采取传统的人文素养教育方式[5],人文素养教育效果不理想,无法实现人文素养信息的高效传播,难以让人文素养教育与时俱进。

(四)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保障不足

人文素养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需要自始至终完善基础保障。各大高校在面向理科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受制于理念、思维、方法等制约,基础保障比较薄弱。人文教育带有鲜明的素质教育属性,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思维,完善的评价体系建构是基本要求。因此,在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中,我们要关注基础薄弱的事实,认识到评价不足对素养教育实施效果的直接影响,聚焦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短板,思考有效的完善路径。

四、高校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一)聚焦素养教育,明确目标导向

受文理分化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思路相对固化与狭隘。这在理科专业教师队伍中体现尤其明显。因此,当务之急是调整错误的教学思路,做好人文教育理念的充分融合[6],重点是将人文教育融合学科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高校之间可以借鉴学习、观摩探讨,通过深层次、跨专业、多角度的交流沟通,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并带动理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各大高校应基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新型办学理念,找准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将人文素养教育嵌入理科教学中。消除文理科之间的交流障碍,让学科知识、学科精神交叉融合,重点是打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道,让通识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奠定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识教育融入实践性课程、专业性课程中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在面向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高校应适当提高人文学科的占比,增设传统文化教育研习、经典分析、名篇解读、艺术鉴赏等课程。让学生学习经典,了解圣人,通过精心研读、辨析思考,丰富人文精神,绘制人文精神心灵地图。

(二)树立宏观视野,扩大教育范围

高校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应对应宏观的教育视野和不断扩大的教育范围,切忌狭隘化。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培养,不管哪个学科、哪个专业,都牢牢抓住人文素养的抓手,才能培育完整的人。如果人文素养教育狭隘化,那么培养出来的只是单面人。素养包括但不局限于思维习惯、科研精神、道德理念、职业素养等。我们应将其与传统教育割裂开来,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属性。追求学生学科学习基础上个体的自由发展,追求学生良好开放道德人格的塑造。基于非狭隘化的人文素养教育理念,我们应在各教学阶段、教育环节落实人文素养教育。例如,教学组织中体现人文素养教育,增加通识学科。又例如,在德育管理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再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志愿服务中落实人文素养教育。在自然学科领域探索、创新创业大赛中融合人文素养教育。

(三)创新教育载体,坚持技术赋能

5G 时代网络传播优势更为明显,这也为理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搭建适用于理科生提升人文素养的网络教育平台,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将进一步提升理科生就业竞争力[7]。理科生可以通过网络,如借助手机阅读微信、微博公众号中的相关文章,或者主动检索资讯,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学校或社会也可以开设人文素养网络宣传专栏,或开发专门的人文素养教育公众号,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此外,应不断拓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把团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感悟,拍摄成纪实微视频、微电影,并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布,将大学生的线上参与和线下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四)完善基础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要想提升理科生人文素养,需要完善基础教育保障,努力建构长效教育机制,以使得育人效果更突出,让高校理科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落地。在基础保障和长效机制建立探索实践中,我们应重点做好思想引领、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布局及教学评价的统筹。

第一,在思想层面坚持思想引领行动。目前,各大高校主动以“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理科专业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为重点研究课题,通过专项课题研究将高校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改革推向高潮。学校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出创意“组合拳”,积极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从理论、课程、评价层面为人文素质教育“指向导航”。

第二,在理论层面立柱架梁。例如,某高校将理科生学生人文素质界定为7 项基本素养和24项指标要素。7 项基本素养对应职业道德素养、人际沟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素养、艺术审美素养、身体健康素养、信息化素养,7 大素养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基本素养体系。其中人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三,在课程层面进行宏观布局。根据理科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基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迫切需求,打造显性隐性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的人文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素养教育课时占比,开发人文素养教育教材,特别是开发在线课程、特色校本课程,保证人文素养教育实效。

第四,在评价层面则纲举目张。为保证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应于评价层面巩固人文素养教育成果。根据理科生人文素养提升规律打造知识测评、情景模拟、实践评估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大评价体系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闭环系统,让学生自觉查缺补漏,了解人文素养的缺失情况,并根据就业发展规划及时提升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理科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长期积累、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及学生个体多方面的配合,更需要良好人文素养教育环境的支持。因此,整个教育实施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征。但基于当前就业环境和育人形势,我们应认识到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是教育变革的内在呼唤,更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加强人文素养教育顶层设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培育机制守正创新,教育主体协同发力,理科生人文素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带来理科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理科生理科人文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服了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