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

2023-12-26 03:46王静霞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中职

王静霞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

2019 年6 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构建有机衔接课程体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趋向内涵式发展,优化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已成为浙江省推进中高职课程改革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高职一体化是指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一种紧密的连接或承接模式,其学生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相互合作共同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追求,在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中高职课程衔接就是对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课程,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层组织和设计的一个过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必然途径[1],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浙江省在探索推进中高职课程改革和一体化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问题,与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尚存差距。由于各校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同,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清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化要求,目前有的中高职课程在目标定位上存在差距[2],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前专业基础尚未达到高职要求,直接影响中高职的合理衔接。课程目标在制定过程中未进行系统化设计,导致中高职教学上出现断层,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如此,中高职学校如果不能形成规范的、系统的、贯通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失去方向,使学生无法真正扎实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中高职的课程目标出现脱节,其课程衔接无法真正落实。

(二)课程设置不统一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职业教育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设置方面大多只是做出一些原则规定,其统一的标准不易显现。大多数中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梯度,存在课程内容重复、课程体系脱节、课程教材不统一且缺乏贯通等问题。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也只是从自身的教学计划出发,忽视了课程的前后关联,导致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无法有机结合,使中职和高职在专业技能培养上没有递进性,从而影响中高职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三)课程实施不衔接

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实施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不衔接、教学形式缺乏贯通、职业技能倒挂等方面。笔者认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师资共享。然而,一些中高职学校教师存在对“中高职一体化”概念不清[3],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内涵更是无从谈起,中高职师资缺乏沟通与交流,在课程实施上存在“两张皮”现象。此外,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与岗位标准对接,目前中高职课程在衔接的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岗位了解不深,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标准脱轨。要想打造中高职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课程实施上面临着教学实施各主体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与课程衔接的对接问题,如此,一体化设计的“中职、高职、企业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无法真正落实。

(四)课程评价无区分度

当前,中高职课程评价缺乏层次性和区分度[4],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相互借鉴课程评价标准,使中职和高职不能契合自身实际情况,导致评价结果趋同。从部分中高职学校的调查访谈中发现,近年来中高职一体化选拔考试缺乏过程性考核,其“直通车”式的入学模式导致中职学生三年来缺乏动力,学习懈怠,其选拔考试成绩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专业技能贵在长年累月的训练和提升,仅靠一时突击无法扎实专业基础,如此无法保障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中高职课程衔接评价只见形式,不见内容或实质,与中高职一体化“择优录取”的升学原则背道而驰。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成因分析

综合上述,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不统一、课程实施不衔接及课程评价无区分度等问题,试图从多方位进行成因分析,主要可归纳为国家政策因素、社会影响及中高职院校本身等原因。

(一)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政策未得到有效实施

纵观地方政策文件,有关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甚至在一些地方教育政策当中仅作为附带性要求。如对中高职衔接课程没有统一的设置标准与依据,其课程标准论证不足,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就会出现断层或重复现象。有些地方政策即便有谈到关于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然尚未有效实施,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及一体化人才培养无法真正落实落地[5]。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不重视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普遍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偏颇地认为“职校生”是“差生”,导致职业教育在公众意识中的社会地位不及高等教育。许多职业学校受社会舆论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太上心,于是中高职课程的设置随之盲目、随意,制约了中高职课程的顺利衔接。由此可见,社会认可度不高是导致中高职衔接不通畅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与中高职学校合作的相关企业对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参与度低,部分企业无法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不沟通

中高职衔接不顺畅的最大原因就是建立合作的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交流。中高职院校若没有经常性相互交流与探讨,将无法互相了解学情,在课程设置上就会缺乏相互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开发上不能做到真正的“一体化”。此外,中高职院校自身运行体制存在培养目标层次不清、学生入学基础及综合素质偏弱、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难度,影响中高职畅通衔接[6]。

三、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笔者通过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特征、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启示,借鉴省内部分地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优秀经验,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相关方法论,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有效建议。

(一)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首要条件。中职和高职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但在专业技能运用和职业能力要求方面仍存在差异,需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为起点,逐级定位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从而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笔者认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可借鉴德法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职毕业生要达到高职学历标准方可进入合作的高职院校学习。要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政府部门合理定位、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明晰人才培养层次,通过对与本专业对接的岗位要求分析,厘清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各自对应的技能要求、职业素养、岗位职责等,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且体现两者间的层次性和关联性;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制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

统一中高职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要兼顾中高职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结合中高职学校的地方特色,使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与各地方人才需求相契合。如笔者任教的高校在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过程中,与50 多所合作中职校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保证了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由高职院校牵头,其合作中职校协同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且有效实施,使中高职院校教师均能及时准确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制定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7],使课程标准对应岗位标准,如借鉴俄罗斯的中高职衔接,主要依照其一体化的职教大纲,各级大纲分阶段设计,结合相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满足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建设

中职和高职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有层次上的差异,需要优化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方案的设计,贯通中高职衔接。教材是维系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纽带,如笔者所任教的专业使用的教材均为中高职一体化教材,由本专业教师与合作中职校教师共同编写,适用于中高职一体化学生。中高职衔接的教材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中高职学情,由高职院校牵头,合作中职校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编写一体化教材[3],结合专业特色与岗位需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以学分为纽带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学分的积累和转换,连通中职和高职课程的学习,避免课程的重复、交叉和断层。

(四)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保障措施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需建立开放共享的师资保障机制与相互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机制。由高职院校牵头,以职教联盟平台为纽带,成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实行项目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落实到位。中高职之间建立“三位一体”化的团队交流方式,以线下实地交叉进行专业研讨,线上定期交流进行教学研讨,优化中高职选拔考试评价机制,以高效组织为保障,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核心,以专业特色为抓手,顺利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充分依托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开展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论证、教材编写。充分发挥职教联盟作用,联合行业企业,吸引头部企业深度参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也越来越备受社会关注。构建一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分明、连贯一体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一体化的构建,才能确保中职与高职教育理念一致,使中高职教育自然、全面、有效衔接。为此,中高职合作院校要紧密联系,深入交流,协同育人,及时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中职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