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下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3-12-26 03:46李翔翔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连锁校企经营

李翔翔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1

要实施更积极、开放而有效的人才政策,必须着眼于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2022 年,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连锁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为应对不确定性增强的市场环境,连锁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在经营策略、运营管理、人才要求上,都出现了新变化、新特征。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适应连锁经营企业发展需求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

一、数字化下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就业的需求

当前,有的高职院校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的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下的就业需求。数字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而在数字化下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能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专业课程与企业任务相联系,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满足就业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数字化的育人模式能实现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企业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采用试用和转正的实习模式录取优秀毕业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选择优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实现精准推荐就业,能使学生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使学生定向就业,从而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数字化背景下连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数字化的发展推动着电商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要求人才具有专业的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和经营管理等能力。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贯穿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通融合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促进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互动发展,促进学生发展。[1]在数字化背景下,要求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具有满足企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符合当前数字化背景下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需求

强化数字技术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包含经济学、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在进行连锁经营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以提升学生的采购和经营实战能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下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使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了解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并且能使连锁经营企业在短时间内招到与岗位适配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二、当前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后

数字化高速发展对于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十分迫切,然而当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认识不够全面,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高职院校开展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不佳。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虽然明确提出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具备经营管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人才。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院校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缺乏深入解析,简单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人才培养目标相提并论,在定位上并没有突出差异性原则,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特色。[2]一些高职院校虽针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制定了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实际培养中,教学内容无法与连锁企业所需求的相适应,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薄弱

一方面,当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比较落后,院校通常会设置必修课、选修课两类课程,其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虽然高职院校涉及经营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的经营技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数字化时代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3]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薄弱。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但是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定位教学,进行商品陈列、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学生扮演的是一个理货员的角色,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增加了案例分析环节,但由于案例教学脱离实际岗位工作,仍然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经营管理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将其自身的体会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一方面,一些高职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对数字化缺乏深刻理解,数字化营销专业能力不足,影响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4]另一方面,虽然高职院校会聘请企业教师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但是长期授课压力过大,导致企业人力难以承受,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都影响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人才培养形式化明显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往往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但是人才培养的形式化明显。一方面,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企业实践平台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所搭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践平台存在差距,导致高素质人才培养形式化工作沦为口号。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和协同联动,缺少资源共享平台。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就是走形式,校企合作缺乏长期合理的规划,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对实际经营情景、竞争水平缺乏认识和实践调研,不利于校企合作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数字化下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一)整合数字资源,明确连锁人才培养定位

在数字化时代下,信息技术、电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高职院校应结合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可以通过调研等形式了解连锁经营企业需要的人才,再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等方面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实现人才的定向式培养。数字化驱动下,数字零售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企业愈加希望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运营方式获得稳定增长,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5]高职院校需要明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并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能熟练掌握分析市场动态并制定相应营销策略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重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加市场调研和采购环节,让学生走进社会和企业,提升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创新课程环节,构建多层次连锁经营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核心载体,课程质量是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障。一方面,在数字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现状,对标行业标准及连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系统和实战性课程,如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特许经营管理等,拒绝纸上谈兵,提高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组织主要任务以现有学系为例,在施教过程及任务中,包含制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大纲、选取教材和参考资料、实施授课等,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特色开展教学活动,不同年级差异化、渐进式设置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面向企业和社会进行实践教学,增加连锁经营与管理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专业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配置,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进行模拟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加强引进和数字培训,完善师资力量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国家对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引进和数字培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聘请连锁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或授课,加强其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提升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构建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培训体系,对其展开系统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展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及经验分享交流会,通过教师代表发言及专题教授视频,分享案例讨论等方式,从不同角度研究讨论学习,提高教师对连锁行业的认识。同时,可以构建一定的激励机制,为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做好服务保障。结合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工作成果,给予相应职位晋升和奖金等奖励,鼓励其深入连锁经营与管理教学研究,提升总体教学水平。

(四)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数字化背景下,连锁经营企业需要的数字零售人才,需要具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实际操作等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生连锁经营与管理能力的提升。[6]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创建企业校外实践基地。随着数字化的蓬勃发展,在数字产业化革新升级的背后,连锁企业需要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中订单班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连锁企业的系统培训和门店实操等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基于数字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应满足连锁企业和社会就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通过明确连锁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多层次连锁经营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以数字技术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进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适合连锁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连锁校企经营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