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科书中的职业精神研究
——以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为文本

2024-01-03 00:57杨晨曦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36期
关键词:类目教科书维度

■杨晨曦

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1]职业精神培养是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020年版)》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当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2]。在“立德树人”的编写理念下,中职语文教科书的职业精神教育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往往忽视以教科书为基探寻培养职业精神的教育切入点,从而浪费了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中职语文教科书中职业精神的相关元素,探明其呈现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一线语文教师更有效、更全面地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更好地实现中职语文教科书的职业精神教育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以国家统编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 (第四版)教科书为文本,对教科书中的职业精神要素进行内容分析。依据教科书的编排特点确定5个分析项目:选文、主副题、单元主题、课后习题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选文内容是教科书分析的重点,五册教科书共有114篇选文,其中涉及职业精神要素的选文合计64篇。所有教科书选文都有特定的主题以及一个或多个副题,统计时,每篇选文的主副题总计不超过两个,主副题相同则计为一次[3],主副题确定的依据为观测词和教师教学参考书中的相关说明与教学目标。各单元的“单元导语”引导学生主动面对文本,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这样的单元主题能够体现出职业精神要素,故列为分析项目。课后习题作为选文内容的巩固强化和拓展延伸,可以为确定教学目标提供参考,需要对课后的习题进行统计分析。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具有职业特点的社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的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主要包含“口语交际”“写作”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栏目。

(二)研究框架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精神的研究中,均认为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结构具有共性,总结起来,个人修身、爱岗敬业、群体服务这三个方面是构成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基于此,本研究在参考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权威文件并对过往研究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了3个维度10个类目的职业精神要素分析框架,见表1。

表1 中职语文教科书中的职业精神要素分析框架

从表中可以看出,个人修身维度关注个人自身的职业成长,将职业看作自我实现的源泉,保持钻研进取和永不满足的精神追求,包含理想信念、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三个类目;爱岗敬业维度侧重人与职业的关系,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即对职业怀有敬重之心与强烈认同感,涵盖热爱职业、恪尽职守、艰苦奋斗、严谨务实四个类目;群体服务维度从职业的社会责任角度看待职业精神,要求“人人尽展其才”,与他人团结协作,从事服务于社会的崇高事业[4],包括社会奉献、合作互助、以人为本三个类目。

二、文本分析

中职语文教科书以彰显职教特色的选文为媒介,辅以各类栏目,以其中承载的丰富的德育资源,传递职业精神教育价值。本研究以职业精神要素为分析框架,以呈现方式为补充,从个人修身、爱岗敬业、群体服务三个维度展开内容分析。

(一)职业精神要素分析

1.个人修身维度

个人修身维度的职业精神包括理想信念、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三个类目,在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中共有29篇选文含有个人修身的内容,占所有64篇职业精神选文的45.31%。其中,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选文数量远超其他两个类目,共15篇选文,另有4篇选文中蕴含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选文可分为对职业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职业理想的坚定不移,前者包括《父亲的手提箱》等8篇选文,后者包括《“探界者”钟扬》等11篇选文。以“精益求精”为主题和副题的选文共有4篇,在个人修身维度中占比较少。选文中有关“开拓创新”的选文有12篇,其中主副题各6篇,分为开拓新思想和开辟新领域两部分,前者包括《改造我们的学习》等7篇,后者包括《张衡传》等5篇。

图1 个人修身维度选文主副题频度

2.爱岗敬业维度

爱岗敬业维度的职业精神包括热爱职业、恪尽职守、艰苦奋斗、严谨务实四个类目,在教科书中共有32篇选文含有爱岗敬业的内容,占所有64篇职业精神选文的54.69%。该维度下四个类目的主副题频度比例约为 1.5:1.3:2:1。 以“热爱职业”为主题和副题的选文共有9篇,均体现作者或主人公对职业怀有持久的热情。以“恪尽职守”为主题和副题的选文共8篇,其中属于副题的选文有7篇。这8篇文章中职业涉及较广,包括工程师、剃匠、瓦匠、服务员、船夫、医护人员,但每位职业者都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关于“艰苦奋斗”的选文共有12篇,包括4篇讲述个人的艰苦奋斗和8篇讲述群体的艰苦奋斗。以“严谨务实”为主题和副题的选文共有9篇,均凸显职业者严肃谨慎、脚踏实地的精神。

图2 爱岗敬业维度选文主副题频度

3.群体服务维度

群体服务维度的职业精神包括社会奉献、合作互助、以人为本三个类目,在教科书中共有26篇选文含有群体服务的内容,占所有64篇职业精神选文的40.63%。从图3可见,以“社会奉献”为主题的选文数量远超其他两个类目,共15篇,另有5篇选文的副题中隐含社会奉献的职业精神。关于社会奉献的选文可分为8篇赞颂革命英雄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和12篇维护集体利益而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高尚品质两种类型。选文中有关“互助合作”和“以人为本”的选文较少,分别有4篇和3篇。其中,“互助合作”相关的选文如《士兵突击》刻画了“许三多”“成才”和“伍六一”这三个普通士兵在严酷的特种兵选拔赛中相互扶持、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以人为本”相关的选文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医生践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关注病人的心理与情绪,在缓解病痛的同时,亦重视对病人的心理疏导。

图3 群体服务维度选文主副题频度

(二)呈现方式分析

1.个人修身维度

比较分析个人修身维度下各类目的频度,三个类目在教科书中均有丰富的体现,并以不同呈现方式加以展现。在单元主题中,有5个单元以追求真理、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为主题,另有2个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指引学生勇于创造,明晰单元的大致内容及教学重点;含有个人修身维度的课后题超过八成与选文的主副题相符,这体现出课后题目的设计贴近选文内容与主题,帮助学生更好把握职业精神要素。

表2 个人修身维度的类目频度与占比

2.爱岗敬业维度

爱岗敬业维度下的四个类目多以选文内容和课后习题的形式呈现,其他项目分布较少,尤其是只有两个单元以“热爱职业”为主题。究其原因,其他三个类目都更能够蕴含在具体事例中,而较难被概括为一个单元主题。

表3 爱岗敬业维度的类目频度与占比

3.群体服务维度

比较分析群体服务维度下各类目的频度,可见“社会奉献”占比呈现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有20篇选文的主副题与14篇选文的课后习题蕴含奉献社会的内容,可以明确“社会奉献”是群体服务维度下最受重视的类目。此外,大部分有关“以人为本”的内容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口语交际栏目,强调培养学生与客户相处的方法与技巧。

表4 群体服务维度的类目频度与占比

三、结果与分析

从上述统计和分析看,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大量的职业精神要素,做到了文学素养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更具职业教育特色。

(一)充分体现中职语文的职业精神教育功能

语文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教育阵地,中职语文教科书中德育内容的建构体现了教科书编写者的道德理念与价值尺度[5]。对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进行内容与呈现方式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教科书中涉及职业精神内容的选文共有64篇,占五册教科书的56.14%;共有188个项目含有职业精神内容,占项目总量的52.22%。从职业精神的维度看,教科书中与职业精神相关的选文涵盖了个人修身、爱岗敬业、群体服务三大维度,且各维度分布较为均衡。由此可以看出,职业精神的教育元素在中职语文教科书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比例,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职业精神的重视。在语文教科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鼓舞,有利于中职院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6]。

(二)中职语文教科书中职业精神的呈现方式与载体

1.呈现方式:文本呈现为主,涵盖所有分析项目

文本本身就内含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呈现在教科书中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文本呈现作为中职语文教科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主要方式,采用书面表达对职业人物形象进行摹写。教科书在叙述职业精神相关内容时,大都采用文本叙事,即以事件发生为文章主线,围绕其展开论述,在具体事件中呈现职业精神要素,突出人物的职业精神品质。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中的各分析项目,如单元主题、选文主副题、课后习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了职业精神要素。选文主副题中涵盖的职业精神要素比重最大。选文的主题与内容借由主副题的形式进行表征,侧重个人修身与爱岗敬业维度,通过文中人物的优秀事迹,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坚守职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涵养责任担当。单元主题提示学生每单元的学习任务,教科书中有关职业精神要素的单元主题偏重个人修养维度,其中居于首位的类目是“理想信念”。由此可见,教科书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凸显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追求职业生活,为将“个人梦”更好地融入“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课后练习部分,教科书不仅以课后习题的方式起到职业精神的强调巩固功能,而且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以人为本、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职业精神,使职业精神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2.呈现载体:关注小人物,贴近学生生活

教科书中丰富的人物是职业精神的呈现载体,具体表现为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所言所行,既包括外部行为方式又包括内心成长轨迹。据统计,教科书的所有分析项目中共包含63个具有职业精神教育价值的人物形象,其中的47个是通过“小人物”进行呈现,即“普通劳动者”“手工艺者”“士兵”“医护工作者”“父母亲”等,占比为 74.6%。这些选文塑造的“小人物”都是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热爱职业”“恪尽职守”等职业精神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触动学生。只有当教科书里的人物形象来源于学生个人实际经历时,选文中的职业精神才能和学生产生有机的联系,教科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因此,从学生的经验或生活出发,挖掘“小人物”的职业精神要素进行德育的引导,更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让其产生共鸣,使职业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三)中职语文教科书中职业精神的呈现特点

1.情境性:内嵌于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杜威指出,我们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7]。以“敬业与乐业”单元为例,编者在单元导语中设置了思考敬业与乐业意义的真实语境,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爱岗敬业的内涵。此外,该单元三篇选文蕴含的职业精神要素以文本语境为中介,带领学生从“入情”到“移情”,将自我融入人物的职业故事中,进而产生互动交流,感知人物的职业精神并涵养自我的职业精神。最后,该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求职活动,不仅创设了写作求职信的实际情境,还展现了真实的职业情境供学生思考突发事件中的职业精神,以应用性的表达交流任务为整个单元收尾。只有将职业精神要素呈现内嵌于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学生才能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教科书中职业精神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时代性:与时俱进,强化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语文教科书承担着传承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使命,其内容呈现的时代性是教科书编写者与使用者一贯的“默契”。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的各项栏目及其选文的编写适应职业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体现出职业精神的时代特色。例如在选文中呈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时代职业者,不仅有当代先锋人物彭祥华与罗阳,也有贴近生活的朴实劳动者,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闪耀着光芒,诠释了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又如紧贴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课后栏目中安排了求职、协商、洽谈等实践活动,渗透其中的职业精神与社会变革、职业环境密切相连,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职业生活。

3.模块化:职业模块为主,内容呈现整散有序

从各册教科书的整体分析项目和职业精神选文数量来看,职业模块的两册教科书有一半以上的选文与职业精神关系密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2个与职业精神要素相关的单元主题中有11个分布在职业模块的两册教科书中,涵盖理想信念、开拓创新、奉献社会等7个类目。总览教科书的编排,这种模块式的呈现形式体现出了鲜明的职教特色,使职业精神的呈现既有整体规划,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从研究者角度解读国家统编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职业精神价值取向,可以帮助中职语文教师准确解读中职语文教科书中的职业精神要素,进一步明晰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挖掘选文、单元主题、课后习题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等栏目中的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使职业精神教育深深扎根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

猜你喜欢
类目教科书维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