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2024-01-06 12:43孙永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保护传承数字化时代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保护,就必须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58—03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影响,既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文化变迁、机制支持等客观因素,也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发展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等主观因素。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应从加强宣传力度、拓展传承路径、完善评价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以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价值

在数字化时代,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其不可重复性、非物质性等特点,更容易在流通、分发和传承过程中失去其原始的味道,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长时间的文化融合过程中逐渐面临消失的风险。然而,正如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众多历史和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让后代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历史,并最大限度地传承和发扬各种民族文化精华。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所涉及的价值越发显得重要,数字技术可以成为数字传承工作中的有效手段,而且能够实现信息快速广泛传输和在线交流。同时,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国际性和跨领域性协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让中国老一辈的祖先智慧得以延续,并为今天和未来一代人留下宝贵的遗产和精彩的故事。

(二)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差异等多种原因,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失传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数字化时代对其的保护与传承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传承过程中引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传统体育活动的运动艺术、规则和习俗,或者利用AI技术进行精确仿真模拟,以复原细节华丽、理论完美高度可信的传统体育内容。此外,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淀的优秀经验,将各地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纳整理并上传,可帮助更多爱好者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的身体技能。

然而,对于数字化技术本身,我们也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在本质上可能与数字技术难以结合,如果进行过度的数字化改造则有可能破坏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性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只有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方可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下去。

(三)数字化时代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问题

第一,传统体育活动受众日益缩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化娱乐方式的普及,许多传统体育活动已经逐渐失去往日的影响和地位。

第二,数字化技术无法完美复原传统体育活动现场体验。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种技能、动作、仪式习俗等方面,一些细微的情感和非语言信息难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完全表达出来。

第三,年轻人对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在当代年轻人中,对历史文化知识与表达价值的关注程度不高,并存在感官文化需求差异较大、文化疲劳现象等。

第四,缺少有效的支持和鼓励。机制和资金方面并未形成良好的支持,导致传统体育领域内一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流失,或者缺乏良好的培养环境、福利待遇和安身立命之所。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培养社会大众对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动参与性。这也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新生命的生长点之一。

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是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学校举办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动、课程和竞赛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小学阶段开展“童年之梦,一起来追梦”运动会,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要呈现淋漓尽致的草地滑车项目以及其他民间体育活动;而在高中、大学协会里则可以组织“丝路杯”会标设计、版权运营、文化解析比赛,旨在引导青年人仔细研究并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淀的优秀实践。通过在各种数字平台发布演示、视频、音频等形式的资料,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知识。又如,中国体育协会推出开展“世界华人草根作家杯”全球网评比赛,通过征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故事,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华语文化大赛之一。各个教育机构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民众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同我们悠久而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能够逐渐营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氛围。

(二)拓展传承路径,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价值

数字化时代下,拓展传承路径,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走出宣传口号、实践行动之路,秉持顺应历史、创新未来的态度,不断开拓适合当前价值取向的传承途徑。拓展传承路径一方面就是适应数码技术发展特点,制造卡通动漫剧集、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来介绍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例如,《中国功夫少年》系列图书就是通过多媒体方式,配以图书、品牌等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春秋时代”的传统武术文化,比如姜子牙、楚大师、蜀道难等故事;“城市广场舞节目”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让民众在原有的健康舞蹈中真心地加入当地民俗,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个手段是运用移动互联网和线上直播平台,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竞赛,享受更广泛的普及率和传播度。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更多新的呈现形式,又如,直播各地珍藏的传统体育表演、举办线上数字文化节、发布非遗文化微视频,配合跨界推广活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手段拓展了传承路径,但必须维护文化的纯正性和原始性,避免盲目“升级”或者降低文化内涵,从而变异、沉淀。通过拓展传承路径、发掘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可以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来,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反馈

数字化时代激发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新活力,也加快了这个领域专业、评价、科学的迭代更新推动。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反馈各种创新实践与传承成果,是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该考虑到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性和目标设置,以及基于此对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各方面科学测量与数量化指标分析的需求。例如,在现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队在某一项运动中连夺数枚金牌,其中就有不少运动员受益广泛、深入学习和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经历并受到大力推荐。

此外,依据现阶段需要,评价体系还需打造一款符合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测量设备,然后建立标准化的传承流程、训练计划和研究、开发与改进方法。例如,在马街社区文化体育同行工程中,“评论”功能被引入,用来收集用户对赛事、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评价反馈。这种方式,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民众的评价信息、对该领域常见问题进行解决,为教育、科研等各种传承环节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经验。

最后,需要强调在评价体系建构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一线声音的反馈,例如,利用学生策划筹办校园传统民间文化运动会,加强主题文化内容与硬件设施配合升级更完善的数据采集手段,推动公共课堂覆盖率更广,带动教练员、传承者、参赛同志多方位共同行动起来,不断深挖、发现冷门传统项目新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反馈,不仅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更加全面准确观察和评估未来中国体育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变化和趋势。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保护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能力

数字化时代,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保护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培养更多具备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能力的人才,也有利于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首先,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中注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实际开设相应课程、“新民俗”比赛活动、文化考察等形式能够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和钻研,逐渐培养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尊重。例如,某大学体育专业作为教育部门课程之一,它的实践性门类囊括了多项传统体育与竞技,讲师们按照 “知行合一”的原则,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些成果,着重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与心态的发展。

其次,吸纳相关专业人士积极参与传统体育文化领域,切实提高其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认证机制,例如提供在职培训、交流学习机会,鼓励志愿者参与文化传承活动,为员工提供团队教育和互相学习的平台等等。这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人员协调沟通、改善决策水平的同样缺陷,更有助于稳妥加速文化创新成果的有效推广。

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对传统体育文化领域的投资并完善机制引导,切实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经济、技术等问题,从而不断增强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特别参观路线等切实优惠措施,给予新入行者较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竞争力。

(五)依托教育体系,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渠道

数字化时代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渠道的拓展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有效的实践方向。通过教育,在更广大人群中树立传统体育文化的正面形象和地位,并逐渐提高其认可度、参与度和学习度,从而推进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要依托教育体系,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课程和体育活动中。部分地区开设了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选修或必修课程,或者将相关知识纳入到总量考核的课程中。例如,在某些城市高中的体育选修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一些比较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跆拳道、飞剪健身操等,继而学会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品,拓宽传媒口径的传输通道。在各类公共电视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上海、福建、四川等省份学校团队联合策划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普及性和竞技性比赛,并全网直播,力争给社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民族体育文化资讯。沉淀于网络上的教育内容,可以任意访问,在第一时间响应信息涌入,孕育新生态下优异的传承工程。

最后,可以通过文艺创作、文化节庆等形式让民众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和体验传统体育文化,从而提升其参与度和关注度。举个例子,当某体育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当地有关部门联手艺术团队则透过相互推进的活动组织,以追溯历史、探索未来、体验践行为主题,借此培养公众对内在文化要素的感性认知和自觉拥护。通过不断提升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支持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传承、更早地融入当代生活中、更广泛地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强宣传、拓展传承路径、完善评价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以及依托教育体系,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渠道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教师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其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银军.数字化时代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6).

[2]林晓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30).

[3]吴国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政治功能探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2.

[4]刘华强,李柯锦,周滨.非遗保护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挖掘与再释[J].武术研究,2021(12).

作者簡介:孙永生(1985—),男,汉族,山东临沭人,硕士研究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保护传承数字化时代
浅谈我国音乐教育如何继承民族传统
我国民族传统弓箭运动的发展现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基于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艺术研究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