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文化馆服务的重要作用

2024-01-06 12:43徐秋月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化馆

【摘 要】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强,重新铸造社会主义的文化新辉煌,是在新时代下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承担着越来越艰巨的社会职责,文化馆单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文化馆的社会职能来看,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自信自强;文化服务产品;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82—03

在二十大的报告中,提到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自强,重新铸造社会主义的文化新辉煌,是在新时代下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公众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则。在新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也在不断艰巨,文化馆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力量,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文化馆单位在服务职能上与所提出的建设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高度匹配。

一、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中,丰富的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综合能力较强且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建设起多元化的文艺人才队伍,推出更多精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在文化馆服务的基本职能中,每一项都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产出开展服务,本身具备的社会职能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相关工作要求高度匹配。其中,最重要的几项服务职能包括:一要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文化讲座、艺术培训等,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开展社会性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基本文化素质,促进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二要负责组织开展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定期定向开展流动配送的文化服务、指导本地区群众文化业余志愿团队的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中的文化艺术骨干;三要负责组织和指导本地区群众文艺创作,定期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四是要不断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普查、展示以及宣传推广活动,持续指导项目传承人开展相关的传习活动。

依托以上重要职能,文化馆各单位从部门架构设计开始,就已经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准备。以吉林省文化馆为例,内设了8个部门,包括办公室、文艺部、公共服务部、美术摄影部、培训部、调研部、文艺创作部、数字资源部,通过完善的组织架构建设来确保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专业人才队伍支撑,能够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形式多样、设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产品。

在快速发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文化馆服务产品的供给,也需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根本要素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各文化馆单位的业务骨干自身综合素质。人才是文化馆建设的重要前提,要逐步建设完善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业务骨干人才队伍,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文化馆服务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持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将群众文化创作的作品标准努力向社会先进文化产业水平看齐。应当有计划、成体系的开展业务骨干培训,内容包含专项业务能力课程培训、新形势服务手段相关课程培训、最新机制下达的解读相关培训等,来全面提升业务骨干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此外,也可以同时扩充人员的招聘渠道,广泛的吸纳社会力量,注重各个专业的业余文艺骨干力量的培养,建立起多元化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文艺骨干队伍,有效扩充服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挖掘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群众文化服务的特点,决定了人才队伍需要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准确的把控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层次、业务水平达标的指导能力,多元化优秀人才是打造精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基础保障。其次,掌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的传承是底层基因,文化的创新发展是生命之魂,文化建设需要秉承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要协调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统一发展。在现代化手段快速丰富的时代下,更加新颖的创新方式也在爆发式的出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我们始终要着重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的挖掘和传承,以此为核心,融入创新性的呈现形式和科技化的互动手段,不断地打造出更多既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又具备创新性的新型优秀文化服务产品。

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文化馆服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的促进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各地各级相关机制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的加大,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文化馆单位服务水平的快速迭代升级,也促进了文化馆单位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夯实原有的基础优势,同时拓展出全新的服务手段,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满足多场景、多群体的服务需求。

一是可依托总分馆的服务体系,不断惠及本区域城市及乡村基层群众,实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职责。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具有普惠性和共享性的特点,要依托总分馆体系中的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的推动实现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各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均等性。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努力创建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调机制,助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国家机制体系建设。在文化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中,“总馆—分馆—支馆”的多级网络服务体系已经成熟稳定,已经基本形成了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馆的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基本建立有关部门主导、各级文化馆站发挥核心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服务的新体制机制,可为全民艺术普及、人民群众文化服务享有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此外,可依托文化配送项目将优质服务产品精准配送到需求群体,实现资源的有效流转,共建共享,惠及更加广泛的人群,推动各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基层延伸。

二是文化馆服务群体的全面覆盖性,保障了特殊人群对于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针对特殊群体的普惠性服务以及对普通大众群体的精准分类两项举措,有效的保障了全体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例如,各地针对特殊群体策划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送资源进军队、送资源到企业、送资源到校园、送资源到养老院、送资源到海岛等;或针对普通大众群体开展的精细化服务,面向老年群体、少儿群体、女性群体等定向开展文化服务,这些人性化服务充分体现出了文化馆服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三是不断丰富的服务手段,满足了多种场景下的文化服务需求,触达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近年来的数字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文化馆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包括数字化基础服务设施的搭建、以及数字化新媒体宣传手段的创新发展等。数字文化馆的发展,降低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文化服务的门槛,让文化服务产品变得随手可得。对于以往传统的服务形式,以及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文化服务产品,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新赋予服务活力,不断创新形式,提升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效能。通过新形式的趣味化服务方式,大大提高了优质文化资源使用效率,不再是建设好之后就不再使用的冰冷资源,对于推进文化宣传有着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宣传手段上,数字化的融入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除此之外,逐年快速升级的各类数字化智能服务终端,在与文化馆服务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后,大大拉近了文化馆服务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人工智能设备开始走出了文化馆,走近商场、老年大学、户外公园、娱乐场所等“接地气”的场所,切实的和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融在了一起,从本质上改变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模式。同时,各场景下智能服务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为文化大数据提供了海量的有效数据,从而促进文化馆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产品,以此形成良性的迭代循环,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有力工具。

以吉林省文化馆为例,自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开展以来,整体服务效能成指数级增长,随着多种类型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产品逐步上线,让公共文化的门槛大大降低,服务效能大大提升。包括数字化服务平台公共文化云的建设与运营、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运营、线下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空间的建设与运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性品牌文旅活动的开展与推广等,从多方面同步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满足基层群众的多种文化服务场景的服务供给。其中,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是数字文化馆建设中的重要成果,将以往线下服务无法采集的服务反馈,进行数据回收,并对大数据进行精准化数据分析,实时掌握文化馆单位的实际服务情况,以及基层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情况,有的放矢,以数据为依据不断地调整和持续的优化文化馆机构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实现文化服务推广的更加精准有效化。

同时,省级文化馆单位在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的过程中,也应当积极承担起全省各级文化馆站单位的建设统筹工作,整合全省的资源力量,建立起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数字文化馆体系,创建省级的文化館数字化服务数据中心,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以数字文化馆建设为契机,逐渐实现文化馆单位社会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以此来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均等化。

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成果,才能推进文化的自信自强,从而有底气从容应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交融交锋。

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出,要不断的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要求我们追根溯源,充分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提取出优秀文化的精髓内容,讲好我们自己的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声音。通过不同的文化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来逐渐提升我们的文化对外传播效能。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财富。文化馆服务职能中的重要一项,就是不断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普查、展示以及宣传推广活动,持续指导项目传承人开展相关的传习活动,以及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目前,已经有多个文化馆单位开设对外交流专项服务,例如中宣部历年组织的各类型文化走出去优秀项目,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馆服务想要更好地推进对外的宣传和交流,一方面,可以积极的从基层中获取力量,充分地挖掘蕴含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是多年以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文化馆自身的职能优势,充分挖掘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同时可促进民族团结,彰显文化软实力。在主导性和多元化的有效统一前提下,着重打造富有民族特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构建以少数民族为内容主题的对外交流新产品。特色文化精品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展示方式,借助精品化的文化服务产品的打造,带动文化产业化发展,借助产业力量做好文化推广,同时带动文化对外推广交流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s:// www.gov.cn/xinwen/2022—10/25/ content_5721685.htm?jump=true&w d=&eqid=b9974095000fefbc0000000 56460531e.

[2]廖正荣.文化馆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滇中文化,2002(3).

[3]许守尧.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发展[J].海峡通讯,2013(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1—14].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作者简介:徐秋月(197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文化馆
硅元尚瓷文化馆即将揭牌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家乡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