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时代的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4-01-06 13:19梁文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视觉传播数字技术

【摘 要】在视觉传播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各项技术进步,摄影技术应积极结合当代新兴学科,将摄影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吸收国外先进摄影理念的同时,创建我国特色的摄影艺术体系,提升整体摄影技术水平。本文从视觉传播时代的摄影技术出发,探究当代的特色摄影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进步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摄影技术进步提供助力,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视觉传播;摄影技术;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070—03

引言

在当前阶段,摄影技术应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创新活动,充分了解摄影技术的基本属性与时代价值。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摄影艺术出现了全新的机遇,而民众的广泛参与促进了该艺术的持续进步。在具体开展之中,应加强技术整体认识,总结先进经验,增强自身竞争力。从实际来看,摄影创作应有效发现社会中的各项问题,发挥作品的映射作用,将作品创作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创作出更多被民众接受的摄影精品。

一、视觉传播时代的摄影技术

在视觉传播时代下,我国已经实现了摄影的大众性与日常性,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内容生产者以及传播者。在当前阶段,摄影艺术逐渐成为精神文化的享受,也是丰富民众日常生活的最方便的方式[1]。摄影艺术已经是被民众广泛接受的艺术形式,在记录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的重点便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因此应充分利用社会大众对摄影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沟通桥梁,使其能在普及中增强整体水平,以此提高民众综合素养,推动摄影技术可持续进步。

摄影艺术的本质便是技术的革命,自20世纪末期开始,日本便率先在相机中应用半导体技术,使摄影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进步。并且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摄影技术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显影技术,摄影技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方面发生巨大变革。与传统摄影相比,数字时代摄影不只局限于现实中的事物,利用数字技术能将感悟的事物具象化,该方法能丰富传统摄影体系,延伸摄影艺术的范围,使摄影艺术产生无限可能。

数字时代下,该技术能使传统文学、电影以及摄影作品数字化,并且在互联网加持下能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摄影技术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摄影设备性能的整体智能化也使民众能轻松控制,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影响下,艺术生产观念也随之变化,由于摄影入门门槛较低,因此民众在艺术创作时能更加自由。在后期制作方面,拍摄者也可以通过新兴的后期制作软件轻松得到专业摄影效果。

长久以来,摄影工作被认为是能精确还原各项客观对象的手段,摄影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数字技术的出现使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受到极大冲击,各类图像技术软件的使用可以将拍摄素材实施拼接与整合而形成同一件作品,形成与原有图像截然不同的图像,能将原有拍摄过程中对大小、光影、色彩等要求解放出来。并且在数字摄影技术环境下,摄影者具体工作已经从原有的底片处理转变为数字图像后期制作,为摄影技术提供新的进步方向[2]。

数码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有效扩展使整体摄影理念开始变革,拓展整体艺术创作空间,数字摄影在构图以及行为等方面追求更加真实的效果,并且注重摄影者拍摄内涵的塑造。在摄影整体创作过程之中,摄影者通常将视觉效果作为作品的根本目标,在拍摄中更加注重摄影风格的塑造,在构图时力求与国际接轨。因此数字摄影在扩展拍摄空间的同时,对拍摄设备提出更高要求,摄影者应良好掌握所用设备的各项参数,应用更符合时代的各项摄影技巧,为摄影艺术进步提供助力。

二、视觉传播时代摄影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有效应用国外前沿摄影艺术先进理念

在视觉传播时代下,摄影在成为具备审美特性视觉艺术的同时,也成为了当下有效传播视觉文化的载体。新的时代背景使整体摄影艺术发生巨大改变,在记录与传播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随着网络各项新兴技术进步,摄影艺术与其他相关学科在不断融合。通过沟通与结合使其更能良好表达艺术本质。其在与网络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能形成符合时代步伐的新型媒体。因其传播方式与媒介以及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文化价值与传播能力,提升其作品的表现能力,在摄影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后,能形成最契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信息载体。在视觉传播時代背景下,该技术拥有互动性、大众性等新型特征,能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与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成为影响力大、传播能力强、传播范围广的新型大众媒体体系[3]。数字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也有效改变了社会各界的面貌,对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以及思想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文化创作中也对个人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产生新的理解,能使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高度自信,激发新的文化创造力,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摄影艺术进步奠定基础。

我国摄影技术进步应具备强烈的国际眼光,学习并引入先进的文化成果,在技术研究时应与国外摄影技术充分交流,学习先进的国外先进摄影技术。从目前来看,现代摄影技术主要是依托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而形成的。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在合理利用自身文化,促进世界整体精神文明进步。在该技术应用方面,应有选择地借鉴国际各界文化,在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同时,充分了解并把握当代世界格局,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摄影技术创新路径。在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中追寻新型共同进步的道路,推动我国摄影技术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是当代摄影技术进步较快的国家之一,其技术创新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当前阶段,该技术在各国文化交流中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时代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利用摄影技术实施交流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我国应探索文化交流的合适方式,发掘文化的人性寄托作用,科学奠定文化交流的价值基础,主动创建文化的交流平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合理提高跨国交流的思想境界,合理解决文化交流中的各类现实问题。在吸收国际各项优势的基础上,加深文化价值系统中的各项元素运用,进而形成文化交流之中的我国特色声音,提高我国摄影技术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4]。

(二)建设我国特色的摄影艺术表达方式

在视觉传播时代下,摄影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与艺术载体,能促进国内各个民族文化的创新。由于摄影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者应增强自身思想境界,丰富文化修养,有效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吸取经验,创作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提高民族文化创造能力,使民众能在作品中寻求人生的努力方向,进而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民众提供开阔的文化展示平台。重新发掘与展现新时代社会大众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面貌,坚定民众奋斗意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创建我国特色的摄影艺术表达方式是当前我国摄影领域重点推进的工作。在实际运用中应运用我国话语精准概括摄影艺术的发展足迹,在不断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中增强我国该技术的综合影响能力。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不断引进西方国家各项技术机制,使得我国自身艺术难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摄影风格,严重影响了我国该技术进一步壮大。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不等于直接生搬硬套,应在了解西方经验的同时,全面分析自身存在的各项隐患,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我国摄影艺术进步的方法。文化进步通常在历史与现实、本国与世界之间的碰撞中产生,因此应主动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向各西方国家展示本国独有的文化魅力,使具有我国特色的摄影艺术能良好走向世界,被更多人认可。

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摄影艺术应联系社会各界的热点,能通过结合当今群众日常生活的方式展示当今时代风貌,创作出更多受大众喜爱的新型摄影艺术作品。在视觉传播时代下,摄影艺术作为民众生活中的一种情怀,应在创作之中使用独特的创新视角,为民众展示真实的时代面貌,摄影艺术也应在时代中吸取经验,关心社会的各项问题,发现新的创作领域,发掘新的创作素材。在创作时摄影工作者应了解民众的日常生活,关心民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现生活中日常事物的闪光点,其作品应能引起大众情感共鸣,利用更加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构成新的摄影艺术表达方式[5]。

对于摄影艺术而言,其作品应促进社会与民众进步,找准时代与社会之间契合点,确定自身创作方向,紧跟社会与时代的步伐,尽最大可能满足社会与时代的文化需求,其作品创作灵感应源于现实生活,及时捕捉到当代社会向上的素材瞬间,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摄影作品,彰显作品本身的鲜活生命力。摄影技术在长期进步之中,应形成健康有序的商业模式。其对于我国摄影艺术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从不同国家经济学理论与经验之中可知,在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在文化思想与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幅上升。而在视觉传播时代背景下,民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将催生大规模的摄影艺术市场。因此应顺应时代需求,紧跟时代文化需求步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摄影产业独有的产业模式。

目前我国摄影艺术领域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应积极增强该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在交流过程中体现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吸取本国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深入诠释适合时代发展的优秀理念,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该技术的文化传承能力,利用摄影作品展现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时,应展现自身创新性,实现当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协调,切实成为创新我国摄影技术的重要力量。良好迎合时代脉搏,解决摄影艺术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创新活动,实现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化表达。在摄影技术进步过程中,积极获得时代话语权,加强我国优秀摄影文化传播力度,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与地位相符的文化话语权。

(三)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摄影艺术手法

与传统以光化学为基础的银盐成像摄影技术相比,在计算机技术加持下的摄影创作能利用数字技术形成图像,在曝光度、饱和度等方面能使用后期制作的方式调整,极大提升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可以使用照相机内部的感光元件完成整体摄影工作,与此同时,数码相机镜头摄入图像,完成整体图像的保存。该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胶片的各项弊端,减少拍摄失真,增强所拍摄照片的整体清晰程度。

在拍摄时相机相当于图形的传感器,将手机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在相机处理器处理之后将图像储存于储存器之中,完成整体摄影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相机通过马赛克各项技术,在传感器各单元中加入滤镜。在图像加工过程中,将各项亮度信号与色彩信号汇总后形成最终的图像信息,而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应用后,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摄影整体技术的色彩还原能力。

在前期拍摄之中,数字技术摄像的成像原理与传统成像原理并不相同,该技术成像原理能通过电脑处理的方式实现色彩转化,使整体图像更加逼真,并且因该技术成像原理是由相机内部程序控制,因此在操作过程方面更加便捷。随着摄影技术的整体进步,数码相机内部还原的像素颗粒变得更加细小,进而使整体图像变得更加清晰,当还原颗粒小到人体所见极限时,便形成了高清图片。

在传统摄影之中,一张图像的摄影质量取决于制作的整体表现力,摄影者的技术水平将对攝影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整体拍摄过程中应有效增强自身拍摄技术,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之中找寻合适的摄影方式,但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后,传统的摄影环境创设被数字技术所替代,在新型数字技术中,可以通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方式重新构建摄影环境,良好体现作品整体艺术价值,表达摄影者作品内涵。

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时空错位、现实荒诞等艺术创想在当今阶段已经良好实现。数字技术在发展之中彻底颠覆原有语境结构。因其入门便捷性,使摄影艺术语言形式得到快速增加,观者也可以通过直观观察图片分析摄影师创作思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下,应积极将民众真实需求作为作品基本导向,推动摄影艺术整体创新,满足广大民众逐渐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开展创新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回应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期待。我国摄影工作者应积极弘扬当代文化精神力量,在世界文化层面上探讨摄影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为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汤力,魏宇辰.数字时代摄影赋能社会美育的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3(6).

[2]屈子涵,刘瑜.数字技术与设计创作影响下的新文人画摄影研究——以孙郡摄影作品为例[J].湖南包装,2022(3).

[3]王媛.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的影响[J].科技视界,2022(12).

[4]许嘉琛,刘旺余.新媒体时代视觉传播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J].河南农业,2021(6).

[5]张翔,张林贺.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解析[J].新闻爱好者,2021(1).

作者简介:梁文燕(198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摄影与摄像技术。

猜你喜欢
视觉传播数字技术
新媒体“图像事件”的传播及其影响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我是歌手》节目视觉传播要素分析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视觉传播时代图像的呈现方式及符号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