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艺术形式探析

2024-01-06 13:19田亚宁曾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形式音色

田亚宁 曾文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旋律的变化,能够向观众传达不同的情感和韵味。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随之增大,音乐的形式趋于多样化,也逐渐形成了研究音乐本质和内在规律的音乐美学。音乐与听众产生共鸣需要听众具有一定的音乐认知,因此,以音乐美学为第一视角探析音乐艺术形式能够深化人们对音乐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色;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601;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119—03

引言

音乐的发展源远流长,是一门贯通古今而具有其独特之处的非可视化艺术。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不同音调的声音作为传递感情的方式,用来激昂将士的斗志,表达自身的情感。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音乐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试图寻求更能与人产生共鸣的音乐形式,赋予音乐更强的个人感知度,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欣赏能力。

一、音乐美学概述

音乐与美术等艺术的发展,共同组成了艺术的发展史,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要区分噪声和音乐,在无数变换的声音中寻找能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的音调,需要艺术的介入,这就促进了音乐美学的形成。在中国史前时期,音乐美学的发展便有了痕迹。那时的人们为了生存,往往需要集结到一起,形成团体,在争夺土地和食物时发挥作用,而那时开始,人们就懂得借助一些工具如竹子,制成能发出特定声音的简易乐器,作为一个团体之间的信号,彼此之间互相交换信号,达到合作的目的。当历史再往后发展,人类进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人们的智慧程度也逐渐增加,为争夺土地和食物发生的战争规模也更加庞大,因此战场上,将军们常用牛羊等动物的犄角制成号角,产生特定的旋律,为即将征战的战士鼓舞士气,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这时,音乐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递信息的作用了,当人们发现音乐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时,人们开始探究:怎么样获得更加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呢?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尽善尽美”,这就赋予音乐很高的地位,为音乐美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音乐美学,由于各时期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的差异,常被称作“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研究音乐的本质,与哲学、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技术理论密切相关,作为艺术的分支,它既有美学的特征,也有音乐学的特点,为人们认识音乐,体会音乐提供切入点。

二、音乐艺术形式分析

(一)音乐形式的组成要素

旋律、速度、音准、节奏、力度和音色是构成音乐形式美的六大要素。在这六大要素当中,旋律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旋律是否優美,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传达感情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音乐的形式。在一个音乐作品当中,情感的表达往往决定着音乐形式中的组成要素。例如:在音乐作品中,力度可以体现情绪是否激昂,对于乐器演奏型的音乐作品来说,某一个音调的强弱往往会影响音乐作品整体带给人们的感受,使人们从这一音乐作品中获得不同的情感认同。其次是节奏,节奏的快慢,也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风格,让人放松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慢节奏的形式展现,给人以轻松舒适之感,快节奏的作品往往让人感情充沛,产生激动的情绪。音准是相对来讲的,对于演唱型音乐作品,音准的好坏,应该以音调是否符合伴奏营造的氛围为标准来评判。音色则是由演唱者的嗓音条件以及乐器种类、乐器质量决定,音色的不同,也会给音乐作品营造不同的氛围感,产生不同的情绪效果。

(二)音乐形式结构美的原则

一个好的音乐作品的呈现,是需要有协调,流畅的结构做支撑的。因此,音乐美的内容不仅包括内容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也包括结构美。不论是何种形式的音乐,演奏者在展现音乐作品的时候,都必须考虑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以音乐艺术的固有结构和曲调进行创作和表达。音乐本身是有其乐理的,而乐理是需要有专业知识来认知,并且在表达音乐美的时候,始终遵循音乐形式结构美的原则。比如,创作者在写歌词时,要意识到音乐作品有其自身的结构组成,具有其系统性和协调性。重视音乐形式的结构美,就意味着要注重音乐的艺术美和文字的文化美相结合,不创作过于冗长的歌词,也不创造跟乐理相悖的节奏,歌词紧扣音乐作品本身的主题,用完整的结构将歌曲的核心感情完整地表达出来。其次是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充分尊重作品的完整性,演奏时尊重原创的结构,即使创新也不能破坏原本的结构,才能够保持艺术的完整性。

(三)音乐形式的结构组成

音乐表演往往是处于一定的环境、氛围下呈现出来的,也就是需要外在形式进行组合,协助音乐内容进行呈现。这就需要将不同的音乐形式以合适的结构进行组合,如选择了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核心感情后,进行合理的作词,做好文化表达,其次对于风格柔和的曲目,选择相应风格柔和的演奏者进行演奏,把握好音乐形式各要素的组合,用稍弱的节奏感、温柔的音色和较慢的节奏对音乐作品进行呈现。对于曲风较为粗犷豪放的音乐作品,在选择音乐形式的要素时要注重选择更强的节奏感和更强的力度,同时也要对演奏者进行挑选,尽量选择曲风豪放的演奏者对作品进行呈现,这就体现音乐风格的适配性,使作品本身体现出协调性和流畅性。除此之外,要选择合适的乐器、合适的场合与作品的风格适配,从而最大程度体现音乐艺术的价值。

三、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艺术形式与内容

(一)音乐艺术形式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看音乐艺术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创作者的目的是要向听众表达情感,并且要使得听众容易产生共鸣,达到传递情感的效果即可,这时音乐对于其形式的要求也就相对简单,也更容易创作。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音乐艺术形式,就要比单纯表达情感的音乐艺术形式更加复杂。在音乐美学的角度下,创作者在选择音乐形式要素去组成作品时,要充分考虑作品需要表达的核心情感,而后通过选择合适的要素,多种要素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创作者的个人音乐风格。音乐美学力求研究音乐的内在特质和规律,创作者充分对音乐美学进行研究,不断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探索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就能够更加深入掌握音乐形式的各个要素。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将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将这种美融合成新的音乐艺术,从而为音乐艺术效果的表达提供一个更加完美的载体,使得音乐发挥它最大的艺术价值。

(二)音乐艺术内容

音乐的艺术形式是在音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将音乐内容呈现在听众面前,从而获得音乐传递情感的效果。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取决于内容,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要呈现优秀的音乐作品,好的音乐内容与好的音乐形式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有了好的音乐内容,音乐形式的选择也会更加包容。音乐内容的优劣往往决定着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是否可以正确传达,好的音乐艺术内容,应该能够完整地传达作者的所想和所感,在此基础上,又能够允许演奏者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最后不论在任何一种音乐形式下,音乐内容的核心思想应该始终能够被听众获取到,产生共鸣。因此,创作者在创作时,要以作品能够体现艺术价值为宗旨,充分探索,充分理解在选择艺术形式之前要确定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内容,保证音乐内容的价值性。

四、音乐美学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探究

音乐艺术是艺术的其中一个分支,是不同于美术、雕塑等艺术的非可视化的一种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音乐美学是为探究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规律而形成的,因此,探究音乐美学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关系对于音乐艺术在今后的发展以及音乐艺术的价值实现是很有必要的。完整的音乐应当是从生活中来,又以一种新的、人们所接受的反映人们生活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中,通过它独特的表达方式,用音乐艺术中的内容传达感情,宣扬精神,在人们低落时唤醒人们,在人们兴奋的时候为人们提供氛围。音乐艺术价值的实现,首先需要人们能够接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需要音乐的内容要有一个载体即音乐艺术形式,而人人皆向往美好,而世界本身、音乐本身本就代表美好,因此,用音乐美学作为一个视角,去掌握音乐艺术,做好音乐艺术的内容,做好音乐艺术的传播,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音乐艺术的发展,也在同步促进着音乐美学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发展必将面临挑战,也必将克服困难,这也就意味着音乐艺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它的规律和本质就向人类揭示得更多一些,也就进一步丰富看音乐美学中音乐艺术的规律和本质特征。

五、音乐美学视角下音乐艺术形式的实现

(一)强化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在音乐美学的视角下探究音乐艺术形式是促进音乐艺术发展的有效方式,但要实现在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艺术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值得进一步探究。要实现在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艺术形式,首先要加强对音乐美学的认识,只有首先对音乐美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以其为角度去看待音乐艺术的问题。首先,创作者需要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对艺术要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够体会艺术的价值,进而才能理解到音乐美学最大的宗旨就是要探究音乐艺术发展的本质及内在规律。其次是对音乐艺术本身要有一定的理解,在借助一定的知识如音乐哲学对音乐进行理解时,要善于总结音乐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将音乐艺术与音乐美学联系起来,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对音乐美学的认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具有悠长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美学的认识,也包含著众多的学科如音乐哲学、音乐史学。这就意味着创作者需要充分把握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首先对音乐史学产生认知,再从音乐哲学的角度对音乐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强化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二)重视音乐作品的细节处理

艺术是细致的,是每一个美丽细节的综合体现,音乐传递的载体虽然不是可视化的,只涉及声音的传播,也是一种充满细节的艺术。因此,创作者要实现在音乐美学角度下的音乐艺术形式,在进一步强化对音乐美学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的体现,这里的细节包括内容的细节,也包括音乐艺术形式的细节。对于音乐艺术内容的细节,创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美丽,善于对汉字进行组合,创作出有逻辑、押韵、有中心情感体现的音乐内容,最好可以句句体现真情,句句都有逻辑,这也为后期音乐的体现形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于音乐艺术形式而言,在有好的音乐艺术内容基础上,好的艺术形式无疑是锦上添花,而精致的细节,则会使得音乐艺术更加经典、耐人寻味,就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使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拥有一席之地。创作者要在音乐形式要素的选择上多下功夫,把每一个涉及的要素进行检查,从而实现音乐艺术的流畅美和结构美,为音乐艺术形式的实现奠定基础。

(三)将审美与非审美进行融合

要做好音乐美学下的音乐艺术形式实现,无疑需要创作者有良好的音乐审美,从而利用出色的审美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优化和呈现。然而非审美因素对于音乐创作也有很大的作用,即除了音乐艺术体现出来的美学部分之外的音乐固有的形式。创作者有出色的审美,就会使得创作者有更大的勇气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在原有的音乐艺术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音乐形式,为音乐艺术更好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体现更高的价值而做出贡献。然而过于追求美学,很有可能使得音乐艺术失去其本身的结构框架,变得空泛虚无,这就违背了音乐艺术为人们带来精神盛宴,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理念。因此,要做好音乐美学角度下音乐艺术形式的实现,还需要创作者们将审美和非审美进行融合,一方面探索音乐艺术美的因素,另一方面保持音乐艺术非审美的部分,保持初心,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美学以探究音乐艺术内容及本质为目标,能够帮助音乐创作者们进一步加强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帮助音乐艺术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做出贡献。依托于音乐美学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关系,创作者们通过强化对音乐美学的认识、加强作品的细节处理和将审美与非审美进行融合,就能促进在音乐美学视角下音乐艺术形式的实现,为音乐艺术更好地在当今世界发展,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审美意识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萍丽.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3(2).

[2]李娟.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J].文化产业,2022(18).

[3]何建蜀.从音乐美学角度论音乐艺术的形式与内容[J].艺术大观,2021(18).

[4]陈瑞瑞.基于音乐美学角度下的音乐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分析[J].艺术大观,2021(17).

[5]张鑫琪.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J].大观(论坛),2021(4).

[6]宗毅.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J].戏剧之家,2018(10).

作者简介:田亚宁(1994—),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江西省井冈山大学,初级,研究方向为合唱与指挥。曾文(1994—),女,汉族,江西新余人,本科,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艺术形式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音乐现象理解探究
格拉斯《沙滩上的爱因斯坦》的音乐美学探讨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