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探析

2024-01-06 13:19冯茹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摘 要】近年来,大量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开始在我国流传,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增加了我国艺术爱好者的鉴赏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和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审美内涵的理解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后印象派绘画为对象,以其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探究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并对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美学意蕴;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209.9;J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179—03

引言

后印象派绘画会通过浓烈的色彩来加强绘画的情感表达,形成自身独有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获得的成就同样受到世人的尊崇。后印象派绘画不仅是现代艺术发展的起源,同样为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做出重要贡献。时至今日在绘画艺术领域,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美学的应用依旧相当重要[1]。现如今绘画艺术工作者通过对后印象派重要代表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来对其作品进行充分研究,进而逐渐了解后印象派绘画形成原因和自身独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从中学习作品中的色彩变化手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中,来实现对自身绘画作品色彩表现手法的创新。

一、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

(一)造型色彩的独特性

与古典绘画素描造型不同,后印象派绘画打破了过去的绘画传统,更重视色彩的独立性,所以后印象派画家使用色彩造型而不是素描刻画,他们着重表现绘画主体的光影和瞬息变化,使得作品的造型色彩染上了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独具一格[2]。比如代表画家毕莎罗就非常注重形体和色彩,而将素描刻画放在次要地位,他认为,过于精准的造型刻画缺少生趣,无法在受众心中留下整体印象,绘画不应该囿于技巧和原理,而应该以个人的观察和感受为主。毕莎罗的观点正是对后印象派时期造型色彩特点的总结,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写生和实践为主,作品内容多为自然风光和室外景物,造型色彩不再如过去般浑圆厚重,而是以平面化为主,笔触自由奔放,蕴含着画家独特的自我审美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二)符号色彩的象征性

作为后印象派最富代表的象征,符号色彩不仅反映出画家无限的联想,还为人们认同的事物赋予了相应的意义。后印象派的符号色彩象征着区别于绘画主体本身特点以外的其他事物,意在传递社会信息,是画家概括事物的简化手段,与绘画主体本身并无太大关联。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是最具符号色彩的代表之一,作品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画家通过使用夸张手法,扭曲了向日葵的形态,使得人们日常熟悉的向日葵变得陌生,画面强烈的色彩对比淡化了向日葵的空间感知立体感,画家使用夸张手法处理向日葵的目的不在于表现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而是意图向观众传达自身主观的内心世界,画中的向日葵,就是典型的色彩符号,象征着画家内心澎湃的情感。

(三)情感色彩的艺术性

后印象派画家处理情感色彩时,往往会通过对比色彩的明暗、冷暖和轻重来传递情感信息,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以画家梵高作品《星空》为例,该画中运用了大面积的冷暖色彩对比,天空和山脉为冷峻的蓝色,给人以透气凝重之感,而星星和月亮则为明亮的暖色,给人以跳跃之感,画面中冷色与暖色界限分明,远处的柏树和星空相呼应,向观众传递着画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感情色彩,表现着画家火热的内心但又向往平静的生活[3]。通过该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后印象派情感色彩艺术性在于追求内心情感和绘画语言的平衡,具有天真淳朴的特点,意在打破传统绘画观念的束缚,表达创作者心中的梦想。

二、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

(一)感悟自然,走向真实

后印象派画家在进行作画的过程中,有的画家会追求色彩构图的清晰度,注重画面中的秩序和平衡,虽然很多画家并不是通过对真实的物体进行直观的观察来进行创作,也不是将自然事物进行简单地照搬,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凭借作者自己脑中的记忆进行作画,作者不会局限于视觉的真实,而更多的是通过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结合,让画作内容表达出作者真实的内心感触。并且通过对色彩的使用和调和,比如黄色肤色和绿色的田野进行调和,通过蓝白泛着冷光的色彩对天空进行铺垫,并且与人物的服装色彩所使用的颜色进行对比,给人一种明快简约、天真质朴的真实之感。

(二)基于真实,打造艺术

后印象派画家的象征表达的能力非常突出,而象征所表达的就是通过对自然的感触得来的,虽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画家会牺牲一部分自然真实的一面,并且加入作者自己本身的精神内涵,但是也是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才使得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更具艺术感。并且这些画家能够通过色彩来进行不同含义的象征,也是通过作者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洞察所得到的。因此后印象派画家所使用的色彩不单单是对真实事物进行表现的色彩,而是一种极具艺术性质的色彩。后印象派画家站在客观事物的之上,将自己的独特意识结合在色彩的表达之中,使整幅画带有丰富的艺术性,创造出极具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比如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中,画家对色彩构图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大山与大气之间的色块和色域进行冷暖递变,更加凸显出圣维克多山的坚实和起伏之感。塞尚通过对色彩的理解和局部色彩的设计变化,使整幅画面展现出绘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真实,并且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感。

(三)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后印象派画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通过色彩的设计和大胆的色彩使用,不但能够表达作品的艺术质感,也能够让作品展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熱爱艺术的情感。其中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所使用的黄色几乎没有雷同的颜色,向日葵的花魁用的是棕黄色,向日葵的花盘则是土黄色,而花瓣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区分。并且梵高对背景色彩的选取上,使用的是多种青色进行背景的铺垫,这样能够更加凸显画中的向日葵就好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整幅画如同燃烧的火焰,能够真切地表达地表达出梵高对生命的理解,并且体现出梵高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体现出他怀有一颗欣赏艺术、享受艺术的心,犹如他所创作的向日葵一样,炙热又明媚。通过梵高大胆的色彩使用,表达出他热情善良感恩的对待他人之心。

(四)展现精神,描绘情感

后印象派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对色彩的选取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他们认为色彩的选取不是单纯地将事物真实的色彩进行直观地表达,也不是画家自己主观上的捏造,而是通过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构图,按照色彩冷暖的对比、透视比例的调整等方式进行创作,让色彩不流于形式,而是带有感人的情感体验。后印象派画家通过将固有的色彩与自己想象的色彩相结合,色彩通过主观上的处理后,能够更加深刻地描绘出作者的情感,展现作者的精神,使整幅作品带有作者浓厚的内心情感。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就是通过色彩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夜间的咖啡馆》这一作品中,梵高通过使用红色、黄色以及绿色这些带有刺激之感的颜色将煤气灯刺眼的光线进行夸大,通过这种对画面进行反面的装饰,使整个咖啡馆呈现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并且也展现出画家内心对咖啡馆的极度厌恶的情感。

三、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

(一)艺术价值

1.独立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可满足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社会群众文化需求,后印象派拒绝用色彩模仿客观世界,希望可以通过色彩完成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现。后印象派画家并不狂热地追求光与色彩的绘画,而是通过主观思维逻辑完成对光色的分析与运用,完成艺术创作。后印象派画家重视艺术形态以及个人主观个性,在画作中融入个人对作品的感情和情绪,使作品拥有极高的表现力。后印象绘画的色彩对20世纪西方绘画流派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发挥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在后印象主义之前,绘画主流风格以内容和客观作为绘画核心,使其画作缺少独立外在表现和独立文化价值,而后印象绘画则以自我存在价值作为艺术核心表现,表达自由时代下的个人情感,使画作艺术拥有哲学般的人生思索,创造独立文化价值。

2.色彩美学价值

后印象绘画打破“追求自然”的美学追求,通过主观分析设计创造画面中的“第二个自然”,结合画作景物形态和主观意识,完成画作色彩以及旋律组织创作,使艺术形态重新得到重视,改善单一美学环境。“色彩美学”的核心在于“色彩表现”,在后印象画作中,画家对色彩有着极度的痴迷,例如著名画家梵·高的画作中运用极度的色彩构建如梦似幻、躁动不安的艺术世界,使其作品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后印象画家在绘画中较为重视色彩肌理、色彩连续和色彩面积与位置的对比,使绘画色彩创作拥有独特美感,造成极高色彩美学价值。

(二)现代影响力

1.主观表现影响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印象派传统绘画艺术表现,使其绘画风格以主观色彩为画作核心,让画家更加注重个人情感表达。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通过色彩分析展现自我精神世界,以鲜明的色彩运用表达画家对绘画主体的自我认知,促进现代绘画色彩主观表达发展,脱离文学影响、寻找绘画艺术本身,提升现代艺术画家对美的定义认知,加强现代绘画艺术对形式的展现。后印象派绘画色彩主观表现加快现代艺术发展,使现代绘画艺术步入个性张扬、表现自由的时代,提升绘画艺术自由性,完善艺术色彩发展形式,使其挖掘画家内心情感规律,主观表达情感因素和精神观念,为现代艺术形式提供有效灵感。

2.形式结构影响

后印象派画家认为,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绘画工具,而是主观情感的重要表达。后印象派绘画通过大面积色彩表达,使画作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通过简洁明亮的结构形式,减少客观绘画为绘画带来的束缚感,完成自由的色彩绘画表达。后印象派绘画色彩形式结构推动现代装飾绘画发展,使其充分发挥绘画主观能动意识,通过夸张、提炼、主观形态写实等色彩形式结构使绘画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结构对现代绘画有着较大的色彩吸引,现代平面设计师经常采用后印象色彩结构完成创作设计,吸引群众实现,营造良好视觉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后印象派绘画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色彩的表达方式,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将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审美特征融入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绘画作品的灵动性,还能充分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在艺术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未来,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将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美学进行充分吸收并且合理运用到自身绘画创作过程中,进而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绘画作品,创新自身艺术表达方式,推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后印象派绘画色彩风格分析[J].明日风尚,2021(3).

[2]张迅.解析后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特征[J].艺术品鉴,2020(9).

[3]吕佳.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启示[J].美与时代(中),2013(1).

作者简介:冯茹(1993—),女,汉族,安徽人,本科,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敦煌舞的艺术特点与舞蹈表演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现代舞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