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际交流背景下的展览策略研究

2024-01-06 15:36杨岭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展览平台人才

杨岭

【摘 要】馆际交流是新时代文博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馆际交流背景下,文博场馆不仅要勇敢走出去,还要大胆引进来,以更多、更好的展览回馈社会。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要积极搭建展览共享平台并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建立人员培训机制。

【关键词】馆际交流;平台;展览;人才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225—03

馆际交流是指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和文博机构之间的跨馆交流互助,这种交流以书籍档案的借阅、传递,文艺珍藏的展览、展示,地方非遗的表演、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业务人员的交流学习也是一种馆际交流形式。

我国最早的馆际交流实践始于图书馆行业。1953年,为主动供给全国各地经济建设中需要的书刊资料,并加强与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北京图书馆借鉴苏联经验建立馆际互借办法,开始重点办理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间的邮递互借工作[1]。苏联的馆际互借工作[2]以及互借工作的组织和技术[3]差不多同时被介绍到国内。此后,馆际交流活动一直较广泛的在我国各文博机构间默默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馆际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化,并逐渐成为文博行业的一种风尚。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為文博机构间的交流互动,提出了新的目标、方向和要求。

作为文博行业最主要的业务工作,如何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展览,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这是摆在文博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结合馆际交流这一背景,展开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似乎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拟就馆际交流背景下的展览策略这一具体而微的课题进行浅薄的思考,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勇敢走出去,主动推介自有优秀成果

不论综合性文博场馆、地方性文博场馆、遗址类文博场馆抑或专题性文博场馆,每一座文博单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展陈的内容、叙述的故事都有其有别于其他文博场馆的地方。这些内容构成了每一座文博场馆最深层次的独有的底色。要深入发掘这些底色,并将其概括、凝练成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质,再以展览的形式表达出来,向公众展示,打造独具一格的文化品牌。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在2013—2016年近三年间,坚持持续不断地开展巡展活动。2013年巡展活动主要在陕西和东北开展,2014年走进安徽并持续到2015年,2016年又继续开展的两条线路的巡展,分别来到江西、福建和浙江[4]。正是由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勇敢走出去的策略,才使得将近半个中国的社会公众可以不用远赴北京就能在家门口观赏到七十万年前北京人的生产生活场景。

中国文物海外展出一直都是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精品展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听懂中国故事是更高层次的“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方面,大馆、强馆应该身先士卒、责无旁贷。去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承办的“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先后赴日本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共计展出121件(套)展品,包括秦始皇帝陵出土的兵马俑、茂陵博物馆的鎏金马、陕北榆林地区汉画像石等。藏品时代上启西周,下至东汉,时间跨度达1600余年,深受日本民众欢迎。

勇敢推介自有的展览,需要对展览具备强大的信心,强大信心的获得又是建立在从选题到设计再到展陈的整个策展流程的精雕细琢的基础上。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策展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妙的策展技巧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更反映了小到一个展陈部门大到一个国家的强大的文化自信。

二、大胆引进来,积极引入他人特色展览

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艺术素养的提升要求文博场馆必须不断及时更新自己的展览。受物力、财力和智力的限制,仅凭一个馆舍的力量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公众对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精彩的展览的需求。因此文博场馆之间要增加互通有无、彼此借力的合作关系,丰富其工作视野。积极引进其他馆舍的特色展览是馆际交流背景下另一个重要的展览策略。引入现成的展览不仅可以为引进方节约策展成本,还可以大幅提高展览利用率,扩大展览受益面,提升展览影响力。不同馆舍之间的展览互换是引入展览的一种变体形式,互换双方彼此收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江苏省盐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博物馆,东台市博物馆在关注省内各兄弟场馆展览动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密切留意外省市的展览信息,借智借力,发展自我。去年3月,“多彩瑶族——瑶族风情展”亮相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东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一信息并为该展所吸引,遂产生了引进该展的想法。10月,其展陈设计工作人员通过主动邀请的方式联系到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并成功将该展引进东台。本次展览以神秘奇特的民俗文化银饰、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优美粗狂的民族长鼓等61件展品,为东台人民带来一场瑶族文化的风情盛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与中国古代精品展览“走出去”战略相对应,突破省市乃至国界的限制,大胆引进他国的特色展览,既有利于国内民众近距离了解国外历史和文物,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从而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2016年8月,南京博物院推出主题为“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年度大展,在国内文博界引起巨大轰动。150余件中国汉代诸侯王陵精品文物与来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150多件古埃及精品文物“共处一室”。从东西方不同的视角出发,以“王牌对王牌”的形式,对比展示古埃及与汉帝国的相似与差异,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此次年度大展开启了国内文博机构引进国外精品文物和特色展览的先河,自此以后,越来越多这样的展览被引进国内,如敦煌研究院在2017年举办了“丝路秘宝——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品展”、2018年举办了“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等,故宫博物院在2017年举办了“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2018年举办了“贵胄绵绵——摩纳哥格里马尔迪王朝展”、2019年举办了“穆穆之仪——来自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俄罗斯宫廷典礼展览”等。这些引进来的国外精品展,让文物来对话,促进了国际间的馆际文化交流。观众在观摩这些展览的同时,不仅可以增进对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差异与共性的理解,更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搭建多层次展览共享平台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是个别或若干文博场馆的自发行为,要让馆际交流活动成为整个文博界的行业自觉,依赖于多层次、多维度展览共享平台的搭建。

行业协会是最重要的共享平台之一。其成立有利于文博行业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有利于发挥文博场馆的协调和交流功能;有利于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合作。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积极搭建展览共享平台。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博物馆学会,截至2022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共下设34个专业委员会,其中就包括“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许多省份的博物馆学会也都下设陈列艺术与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平台(www.gotomuseum.com.cn)是全国最权威的博物馆展览发布、推广、交流的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将交流展览信息推送到全国各博物馆单位,同时也将面向全球博物馆机构发布。全国各博物馆单位也可在该平台免费发布自有交流展览信息。

各级有关部门也可以为展览共享做出自己的贡献。江苏省文物局积极搭建共享平台,从2007年开始连续多年开展“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项目。该项目一般以各地级市自荐的方式进行申报。江苏省文物局再从参选项目内遴选出若干优秀展览入选巡回展。省内各博物馆再自主选择与入选项目进行联系,邀请在当地展出。巡回展现已成为江苏文博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品牌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最近刚刚在东台市博物馆开展的“清代官窑瓷器中的故事”便是2023年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展的项目之一。

国家层面,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委也积极行动。文旅部自2012年起就不间断推出“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并提供机制和资金等方面的切实支持。经过多年的引导和推动,尤其是该项目的持续开展,各美术馆初步形成了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和地域美术特征开展收藏和研究展示的共识,进一步扩大了艺术文化精品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的今天,跨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博物馆联盟应运而生,这些联盟在进一步推动各国博物馆资源互联互通,开创国家文化交流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开展的“特色·融汇——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特展”就是在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成立的背景下由中国美术馆牵头策划和实施的国际交流展。尽管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彰显了不同国家在文化形态和思想样式中的差异,但最终却达到品鉴交流、观摩共赏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文化体中最核心的思想气质,更感受到超越时空的人性的光芒与伟大。

四、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建立人员培训机制

人才交流与人员培训是馆际交流活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应建立策展人员的人才交流渠道,并积极探索策展人员的培训机制。大馆、强馆在人才储备、藏品资源和展览水平上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为小馆提供人才培养的机会,更好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各馆舍之间可定期开展展览技能大赛、策展交流沙龙,开展课题研究。可互派人员考察、访问或短期借调,互相观摩学习工作情况,分享借鉴对方有益经验和资源,并举办文化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

各级有关部门及职能机构要有计划地开展策展人才交流和业务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到其他成熟场馆学习、借鉴业务工作和管理经验。目前,许多省市都建立起策展人培训班机制。北京市文物局举办过数次北京市博物馆策展人员培训班。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云南省博物馆承办的“云南省2022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文博展览策划及策展人高级专题研修班”在云南省博物馆开班。2022年长三角区域博物馆策展人高级研修班由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和马鞍山市博物馆承办。“全国博物馆展览实践高级讲习班”,旨在加强文博人才培养,推进展陈质量提升,迄今已连续举办过五期。专门针对策展人的“全国博物馆高级策展人才培训班”也为业界培养了较多高级策展人才。这些培训以培养博物馆策展人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为出发点,采取专家授课、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成果显著,为各大中小型博物馆培训专业合格策展人才的同时也为人才的交流搭建了便利的廊道。

五、结语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文博行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馆际交流是新时代文博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并正以前所未见的高频次密集发生着,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家文博机构都不可能充耳不闻、置身事外。

展览始终是文博单位日常运行最重要的内容,是沟通场馆与公众最重要的渠道。在馆际交流背景下,文博场馆不仅要勇敢走出去,还要大胆引进来,相互交流、借鉴,推陈出新,以更多、更好的展览回馈社会。多层次共享平台的搭建为文博场馆相互借展、精品巡展等提供了便利,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展览共享的现实需求,而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则在更深层次上为优秀展览的诞生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佚名.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北京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办法[J].文物参考资料,1954(3).

[2]佚名.苏联科学院的馆际互借工作[J].文物参考资料,1954(3).

[3]勒·烈文荪,李希泌,李哲民.馆际互借的组织和技术[J].文物参考资料,1954(3).

[4]霍晓琦.博物馆品牌的文创与地域品牌的塑造——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加强馆际间的展览交流活动为例[J].博物馆发展论丛,2017(0).

猜你喜欢
展览平台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