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24-01-07 01:35张永寿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张永寿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将生活实践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对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认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中生活化教学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各种实例为教育者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进化,从单一的传统教育方式到多样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情需要得到妥善的引导和培养.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结合,使学生能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是每一位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中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工作和社会.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不仅仅是纯粹的数字、图形和算法,还有大多数学生认为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等,这些可能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呢?答案便是生活化教学.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尚在萌芽期,他们的认知特点是对具体事物有直观的、感性的认知.而生活是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元素,这些元素与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课题,更是一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首先,生活化教学能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易于理解.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实用工具.当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时,即认识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时,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将生活引入数学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而是要将这些实例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实物示范,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现代教育环境中,特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物示范作为其中之一,其意义不容忽视.因为它具备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具体、更形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简单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背景:村里有个水果商人,他有十个苹果,想要卖掉一部分、再买入一部分,他最终会有多少个苹果.这个背景设定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将十个苹果放在桌子上,然后,逐一拿起三个苹果,并明确指出这三个苹果将被卖掉.接着,从另一个篮子里拿出四个苹果,加入原先的篮中,表示买入了四个新苹果.此时,教师不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计算.学生在头脑中回放刚才的过程,进行计算.教室里响起了“七个”“九个”“八个”等声音,但最终他们达成共识:原有的十个苹果减去三个,再加上四个,结果是十一个.教师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在实际的加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误区?哪些环节容易让学生混淆?经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加减法的技能,更对整个计算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实物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连接学生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而这,正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实物示范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方法,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

(二)引入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通常被视为抽象且难以捉摸的学科.如何将这种难以触及的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关联,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以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故事情境为例展开叙述.

以“人民币”一课为例,课堂开始教师走到讲台前,不经意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在这张纸币上,期待接下来的发展.“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这张一百元纸币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数学奥秘?”学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打个措手不及,露出疑惑的表情,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说:“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张纸币背后的数学魅力.”接着,教师可以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堆零钱,5角、1元的硬币,1元、5元的纸币等.“这里有一些零钱,我想请几名同学上来,尝试用这些零钱组合出100元.”三名學生应邀前来.他们开始忙碌地数钱,与此同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指引其他学生与之互动.“如果我们只用5元钱和1元钱,需要多少张5元和多少张1元的人民币才能凑齐100元?”“如果我们用最少的硬币数量凑齐100元,应该如何组合?”学生逐渐投入探究中,每个人都在脑中迅速地进行计算.有的手里拿着笔,在纸上草草写下自己的答案;有的则与身边的同伴交头接耳,讨论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融入了加减法、乘除法,甚至是初步的组合概念.而学生完全不觉得这是一堂严肃的数学课,他们完全沉浸在了这场生动有趣的“数钱”中.当课堂快结束时,教师对学生说:“今天,你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快速计算和组合,更重要的是,你们真正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是如何紧密相连的.”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今天,回家后,你们可以试试用家里的零钱来回顾今天的学习,然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它既具有实践性,又不失趣味性.而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让他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三)鼓励生活实践,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现代教学中,教师追求的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完备,而是更为深远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数学应不只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更应呈现其在生活中的真实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跳出传统的模式,带领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如在教学测量长度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并没有要求学生直接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而是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鞋带、铅笔或书等,进行实际测量.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使用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工具时,更加注重观察与对比,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课堂外,学生还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了多样的测量.有的测量了教室的长度,有的测量了花坛的周长.一些富有创意的学生,利用鞋带测量了步伐长度,进而估算出了从教学楼到食堂的距离.面对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成果,教师及时地引入了“估算”与“精确值”的讨论,使學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测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教师的一次尝试或探索,更是对知识应用深度的体现.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这种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利用生活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代教育环境中,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单纯依靠课堂内的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且这种固化的模式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思维.生活,作为学生最为熟悉、接触最为频繁的场所,其丰富性与实际性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极佳途径.

那么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要如何使之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呢?在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时间的加减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你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聚会开始的时间是下午3点30分,而从你家到朋友家需要走45分钟.你应该什么时候出发,才能准时到达?”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聚会的开始时间,再对45分钟的路程时间进行减法计算,从而得出应该提前出发的具体时间.这一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时间加减能力,又提高了其思维能力.不止如此,这一实际问题还能进一步延伸.如交通拥堵、需要顺路买一份礼物等,学生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实际情境,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出发时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策略选择、预测与判断等多种能力.通过这一实例的引导,教师实际上建立了一个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桥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孤立、枯燥的,而是生活化的、实用化的.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这边充分说明了,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都不应该是孤立的.

(五)采用比较观察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实际的学习环境.比较观察策略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介绍“升”与“毫升”这两个概念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材中的定义,配以图示,再辅以几道习题.而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两个透明的容器:一个大瓶和一个小瓶,然后挑选两名学生,让一名学生持大瓶(1L),一名学生持小瓶(250mL),用小瓶从教室内的饮水机中取水.此时,全班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纷纷猜测这是为了什么.教师此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升和‘毫升是怎样的关系吗?”接着,教师指导持小瓶的学生,将小瓶中的水倒入大瓶中,观察并计数需要倒多少次,大瓶才会被装满.这一过程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升”与“毫升”的关系,又锻炼了他们的观察与比较能力.而且,这样的实践操作,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进一步加深对单位转换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综上所述,采用比较观察的方式,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无疑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提醒广大教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能力.

(六)利用游戏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演变,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满足21世纪学生的需求.而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这一核心理念下,游戏尤其是生活化的数学游戏,为小学教育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有趣的学习体验.

结 语

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教育者应该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以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罗祥.浅析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8):182-184.

[2]李兰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2(6):242-244.

[3]孔晓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智力,2023(2):111-114.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