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研究

2024-01-26 10:31王婷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课程体系机构

王婷婷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 046000)

0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民的地位一直被忽视,农民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也比较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被认为是实现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和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1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概念和意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发展和实施对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产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农民养家糊口”的模式,而是越来越向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农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使其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其次,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可以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短缺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农业人才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可以为农业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化、技术化、管理化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培训内容不够精准

在实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时,一些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存在问题。例如,一些培训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系统,内容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这会导致学员学习的时候,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和操作技能,难以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经营中。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在制定课程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的差异性,导致所授课程与当地实际需求不符。

2.2 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涉及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材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培训机构和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例如,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较弱,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一些企业在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时,也存在资金不足、设备不齐全、教材不完备等问题,影响培训效果。

2.3 培训机构和企业缺乏市场认可度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但一些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认可度。例如,一些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导致培训成果无法实现有效的转化。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小,也会影响其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效果。

2.4 培训对象的参与度不高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另一个问题是,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不愿意参与培训。或者是由于经济、时间等原因而无法参加培训。这会导致培训对象的参与度不高,影响培训效果。

3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策略与路径

3.1 提高培训内容的精准度

为了提高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必须更加精准。要实现精准化的培训,需要充分了解农民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的需求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设计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1.1 了解农民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目标,了解农民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至关重要。首先,应对不同类型的农民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的职业需求和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调研计划。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和期望,掌握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当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机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从而针对不同的农业领域和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目标,满足农民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市场需求,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1.2 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在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时,需要根据不同农业领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农业产业,可以开设针对性强的课程,覆盖更多的技能和知识点,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例如,对于种植业,可以开设针对作物种植技术、肥料和农药的正确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课程;对于畜牧业,可以开设针对家禽和牲畜的养殖、饲料配制、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渔业,可以开设针对鱼类养殖技术、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养殖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开设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收入来源。

3.1.3 设计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为了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设计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需要确定培训目标和学习要点,然后按照逐步深入的原则,建立起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岗位,可以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以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以及实际操作、实践环节的安排。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可以包括农业科学、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操作、实践环节则需要根据具体产业的特点和培训目标,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农民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除此之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避免知识点之间的孤立和脱节。要注重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其中,讲授和演示是基础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习者了解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对于培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至关重要。而实践和模拟则是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提高技能水平。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型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趋势。通过网络课堂、视频教学、在线问答等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培训的效率和便利性。此外,通过虚拟仿真等技术,还可以模拟出不同的农业场景和操作过程,让学习者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践,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农民职业培训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标,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3.2 提高培训质量的保障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质量保障是培训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培训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规范培训流程和内容,完善教学设备和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特点,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教育专家等,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培训效果较好的机构和企业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培训效果较差的机构和企业要进行督促和整改。制定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和内容,确保培训过程科学、规范,培训内容能够覆盖新型农民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并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的需求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加大对教学设备和教材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齐全和先进性,让学员在培训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训效果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学员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要加强对学员的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学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学员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和支持。

3.3 增强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培训机构和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培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可以加强和农业企业合作,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为了增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培训机构和企业需要建立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培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这可以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宣传和推广渠道、增加公关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其次,加强和农业企业的合作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农业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渠道,可以为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合作也可以提高农业企业对新型农民的认知和了解,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和支持。此外,为了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适当提供补贴和奖励。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和奖励。这可以减轻农民经济和时间上的负担,增加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训机构和企业也可以设计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效果。提高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培训机构和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提供适当的补贴和奖励,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建立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社会支持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对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发展非常重要。政策支持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培训机构和企业,提高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设施和硬件条件,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资金支持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培训机构和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培训的开展。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拨付、贷款、投资等方式为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保证培训的正常开展。技术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培训机构和企业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开展师资培训、提供教学资源、推广信息技术等,帮助培训机构和企业提升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社会支持则是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提供实践经验、行业信息、人才支持等方式,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政府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职业培训工作,发挥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发展和实施。

4 结语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培训的质量保障和市场竞争力,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推进。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课程体系机构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