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研报告

2024-01-26 10:31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蒙城县大豆农机

霍 辉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蒙城 233500)

1 基本情况

2022年,蒙城县承担3 333.33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经全县农业系统技术人员、各乡镇村干部、农综站工作人员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努力,共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 446.67 hm2,超额完成种植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主要做法

2.1 机艺融合,制定实施方案

为筛选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制定技术实施方案,确定试验示范内容和主要技术措施,邀请农机农艺技术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技术实施效果。

2.2 试验示范,建立示范点

选定蒙城县小辛集乡城西村恒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推广站试验基地3.33 hm2土地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示范区,由海峰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耕、种、管、收等农机化作业和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对比试验和生产考核,验证技术及配套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安全性等。

2.3 确定模式,推广种植技术

蒙城县农机推广站会同农技中心、种子管理站等各部门,结合当地种植习惯,主推“两种模式”和“三种技术”。

2.3.1 两种模式

两种模式为4行玉米+6行大豆和2行玉米+4行大豆。4~6行大豆带与2~4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带相间复合种植,大豆带宽90~175 cm(带内行距30~35 cm),玉米带宽40~60 c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 cm,玉米株距12~13 cm、大豆株距9~10 cm,确保玉米亩播量不低于该品种净作密度(4 500~5 000粒)、大豆亩播8 000~10 000株。根据农机具匹配情况也可以实行3~4行大豆与3~4行玉米带状间作。

2.3.2 三种技术

1)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大豆选用耐荫性强、密植性好、稳产型品种。如,皖黄506、皖豆33、皖豆37、宿豆051、临豆10号、洛豆1号、齐黄34等。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抗逆抗病、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稳产品种。如,MY73、隆平638、陕科6号、安农218、中玉303、农大372、豫单9953、安农591等。

2)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大豆每亩施用低氮缓控释肥15~20 kg(折合纯氮2.0~3.0 kg/667m2,如N-P2O5-K2O=15-12-18);玉米施用高氮缓控释肥50~60 kg/667m2(折合纯氮14~17 kg/667m2,如N-P2O5-K2O=28-6-8),一次性作基肥在大豆玉米行两侧深施。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与鼓粒初期,结合病虫防控和化学调控喷施叶面肥,每亩用98%的磷酸二氢钾100 g+氨基酸水溶肥60 ml。玉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追施尿素10~15 kg/667m2。施肥时,注意检查玉米每生产单元用肥量是否达到要求,确保带状种植下的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相同。

杂草防除采用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式,播后芽前,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 ml/667m2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667m2,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20%草胺磷80~120 g/667m2,或80%唑嘧磺草胺水剂4~6 g/667m2,兑水30~40 kg。苗后大豆2~3片复叶、玉米3~5叶期,或禾本科杂草2~4叶期和阔叶杂草株高3~5 cm时,实行大豆、玉米定向分带除草,玉米可用75%噻吩磺隆0.7~1 g/667m2,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 g/667m2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 ml+20 g)1套/667m2。苗期喷药时用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或购买专用双系统分带喷杆喷雾机,防止药物漂移产生药害。

3)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优先选用农机化司推荐的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如河北农哈哈、河北利华、石家庄舜乐、山东庆云、安徽新田、安徽久力等农机公司生产的一体机,没有专用播种机具的地方则根据农机化司印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意见进行改造。提倡小麦收获后及时秸秆打捆离田,黄淮海地区的适宜播期在6月10日~6月25日,视天气和土壤墒情抢时抢墒播种,下限播期前如遇墒情不足及时造墒播种。大豆播种前利用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如6.25%咯菌晴·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精歌)+噻虫嗪(种亲)等。降高控旺,在玉米7~10片展开叶时,按推荐剂量使用矮丰、玉黄金(胺鲜脂和乙烯利合剂)控制株高,注意控制匀速喷药。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 g/667m2,兑水30~50 kg喷施茎叶控制旺长。统防病虫,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害虫,根据病虫害发生监测情况,可在玉米3~4叶期、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进行统防,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如,在大豆花期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5%虱螨脲+12%甲维虫螨腈+10%已唑醇+5%烯效唑防治斜纹夜蛾、高隆象、锈病等病虫害;大豆锈病根据气候条件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或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预防。玉米草地贪夜蛾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注意农药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提倡玉米适期晚收,大豆与玉米可实现同期收获,也可根据大豆玉米成熟情况,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实施机械分期收获。先收作物的整机宽度应至少小于该作物带间距离20 cm以上,防止收获作业时夹带后收作物造成损失。

通过两种模式和三种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或少减产,多收一季豆,达到“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效、用养结合”的效果。

2.4 筹备农机,保证生产需求

结合我县特色农机补短板行动的开展,对于有机具缺口的乡镇,提供省内外相关生产企业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引导供需双方对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对纳入补贴范围内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敞开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同时,对原有播种机进行适当调整或改造,满足带状种植农艺要求,减少成本投入。

2.5 逐级培训,提升种植水平

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多措并施,扩面积提产量。累计召开3次春播现场演示会,18场夏播现场演示会,开展技术服务指导500人次、宣传报道9次、召开宣传培训及推动会60场次,累计培训3 600人次。

2.6 总结经验,形成技术指导意见

通过项目实施和农机农艺融合探索,最终形成“蒙城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引领带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向先进、绿色、高效农机化生产技术模式发展。

3 取得成效

通过乡镇核验,全县共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经营主体665户,完成面积0.345 hm2,占任务的103.0%,超额完成省市下达我县的3 333.33 hm2种植任务。

通过品种选用、秸秆还(离)田、配方施肥、板茬种肥同播、浇水补墒、防灾减灾、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的落实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喜获丰收。通过测产玉米产量是501.4 kg,大豆产量是105.6 kg,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4 经验启示

1)机艺融合,制定实施方案是基础。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是一种新型种植模式,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这就要求农机农艺部门深度融合,广泛交流,从大豆玉米的品种选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等环节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确定模式,技术指导到位是关键。推广技术人员通过与农艺部门深度交流学习选定各环节机具配置方案及技术要点组成技术指导团队到各乡镇开展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向农户详细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背景、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要点,现场解答农户疑惑,确保大豆玉米“种下去、管得好、收得上”,开展全环节技术指导,全面提升种植水平。

3)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是抓手。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结合培训会、观摩会、现场会等形式多方位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蒙城县大豆农机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沃得农机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建议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