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与优化策略探讨

2024-01-26 10:31刘玉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水源灌溉水利工程

刘玉奇

(临沂市河东区水利工程保障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0 引言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提高农田灌溉效果、增加农业产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创造,良好的运维管理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因此,注重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1.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的运行维护可以确保水源供应充足。定期检查水源,清理堵塞物,修复漏损等可以确保水源流畅,并防止漏水浪费。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灌溉设备,如水泵、灌溉管道等,可以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包括检查灌溉设备的工作状态、清洁灌溉管道、及时修复漏水等,以减少能量损失和水资源浪费。合理的灌溉计划、科学的灌水方法和技术,例如滴灌、喷灌等,可以使灌溉水更加精确地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从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定期维护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管道漏水、设备故障等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此外,运行维护管理还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水位,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确保合理的供水量,避免供水过多或不足的情况[1]。

1.2 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

合理的运行维护可以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量和良好的水质。定期检查和维护灌溉设备以及水源可以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管道堵塞或水源问题导致灌溉不足或质量下降。通过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确保农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或缺水情况下,合理的灌溉能够帮助农作物抵御干旱压力,提高抗旱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恰当的灌溉管理可以确保农作物根据需要获得适量的水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问题。这有助于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稳定农业生产。

灌溉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调节手段,可以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挑战。通过合理的运行维护管理,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调整灌溉方案,确保农作物对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此外,稳定的农业生产有助于农民获得持续的农业收入。通过保障灌溉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避免因灌溉不足或失败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或歉收情况,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生计安全[2]。

1.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小型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可以确保灌溉水的充足供应、均匀分配和合理利用,提高农田的灌溉效果。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可以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条件,鼓励农民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优化农业产出结构,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设施维护,农田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供应,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稳定的农业收入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同时,良好的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提供稳定的水源,可以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参与。通过培育专业化的灌溉管理队伍,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乡村人才培养和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良好的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效果和农业产出,还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2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与优化的策略

2.1 定期检查与维护

根据灌溉季节和设备运行情况,制定定期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频率和内容,如设备状态、渠道状况、水源供应等。定期对灌溉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水泵、阀门、管道等。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清洁设备内部和周围的杂物,润滑移动部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定期清理渠道,清除杂草、淤积物和堵塞物,保持灌溉渠道的顺畅通水。修复渠道漏水和破损,确保灌溉水量能够有效地到达农田。定期检查水源的供应情况,例如,水库、水井、水泵等。保持水源的清洁和畅通,及时处理水源受到污染或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定期对灌溉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农田灌溉要求。如发现水质异常或超标,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健康。另外,要定期评估灌溉设备的能效,例如,水泵的功率消耗和输水效率等。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高灌溉效果和节约能源。此外,建立维护记录,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和结果。通过对维护记录的分析,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故障频率,为后续优化措施提供依据[3]。

2.2 强化巡视与监测

制定巡视计划,定期对灌溉设备、渠道和水源进行巡视。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同时,巡视渠道,寻找漏洞和堵塞情况,及时处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监测系统和传感器,对灌溉设备、渠道和水源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远程传输数据,及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渠道水流变化等信息。定期对灌溉水质进行监测,了解水源水质状况是否合格。通过布设水质监测设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确保灌溉水质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求。同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降雨量等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警采取相应的灌溉调控措施,以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另外,注重收集巡视和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反馈,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与农民、村委会、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巡视和监测数据,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共同应对灌溉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2.3 优化管理流程

明确管理职责,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建立明确的管理层级和工作流程,确保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管理系统,实现相关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设立问题反馈机制,通过建立便捷的问题反馈机制,鼓励用户、村民和农民参与,及时反馈灌溉设备和渠道问题,以便快速处理和解决。然后,强化工作记录和分析,建立健全的工作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巡视、维护和管理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和瓶颈,采取措施改善管理效果。还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和设备故障等情况,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障灌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与农业部门、水利部门和专业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管理流程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定期开展管理流程的评估和改进工作,审查现有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评估结果,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4 推广先进技术

引入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感知、监测和调控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需水量等参数来自动调节灌溉量和频率,确保高效用水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利用远程监测与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设备和渠道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信,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渠道水流情况,并进行远程调节和故障诊断,提高管理效率。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布设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参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帮助农民精准决策和调控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应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利用先进的水量计量技术,实现对灌溉水量的精确计量和数据采集。将计量系统与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实时监测和分析水量使用情况,确保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此外,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将各个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提高管理的便利性和效率。加强引进新型灌溉设备和材料,如高效喷灌头、悬挂式滴灌技术等。这些先进设备和材料可以提高灌溉效果,降低水耗和能耗,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5 做好应急预案和灾害防范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措施。预案要包括不同灾害类型的预警机制、应对方案和资源调配计划等内容。在干旱期间,加强对灌溉水源的管理与保护。如提前储备足够的灌溉用水,并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及时调整灌溉计划,确保农田的水需求得到满足。加强对灌区排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排水泵站、排水沟渠等。加强灌区内河道、堤坝等防洪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定期检查堤坝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承受突发洪水的冲击。同时,加强对洪涝预警信息的监测和及时响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及时获取灾害预警信息,采取相应防范和调整措施,确保农田灌溉的安全和顺畅。另外,强化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灾害应对演练,提高灌区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联动与合力应对灾害的机制。强化对农民和灌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和知识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通过应急预案和灾害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干旱、洪涝和其他灾害情况,保障农业灌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灾害对农田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2.6 加强人员培训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周期等。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维护、操作技能、灌溉管理知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举办技术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形式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内的权威人士进行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组织实践操作课程,通过实地演练和模拟操作,让人员亲自操作设备和解决问题,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分享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为人员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设立专业化工作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培养并选拔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人员激励机制,促进人员的成长与发展。鼓励人员进行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关注行业前沿技术、政策法规和管理理念,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学术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开展联合研究和实践,推动人员的跨界合作,提升整体水平。通过团队活动、讨论会和工作坊等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优势互补、高效运作的专业化队伍。

2.7 强化安全管理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要求。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程序等。组织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活动,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定期检查灌溉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防止漏电和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和周围环境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培训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后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润滑、更换磨损部件等。同时加强安全监督与检查,通过宣传活动、标识设置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民对灌溉设备安全和操作规范的认知,增强农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8 数据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

安装传感器设备,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参数。通过传感器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风险,提前采取维护和修复措施,避免因故障而影响农业生产。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控与控制,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水泵、阀门等设备,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建立云平台,集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数据和信息。通过云平台,可以实现对灌区各个小型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和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小型水利工程设备的远程监测和维护。通过故障诊断和远程维修,减少了人工巡检和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不同农业服务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和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与优化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灌溉的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优化策略,可以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农田灌溉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源灌溉水利工程
保护水源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南水源头清如许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