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

2024-01-26 10:31杨志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纹枯病稻瘟病病害

杨志荣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500)

0 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粮食问题一直被国家所关注,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问题的重点。从始至终,科研人员始终致力于水稻高产及高质量栽培技术研究中,并取得不错的进展,国内近几年水稻的质量与产量都有着质的飞跃。人们对水稻需求量的增加与市场竞争环境的愈演愈烈,其销售渠道也逐渐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稻农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手段,还需要加强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确保水稻高产的同时提升质量,能够最大限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水稻高产栽培要点

1.1 选择质量上乘的种子

农业农村部会定期为稻农发布当季的主导水稻品种,该水稻品种经过了农业农村部大面积的种植实验。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发挥水稻自身优势,规避弊端,达到最佳产出状态。稻农在播种前,需要对稻种先做消毒处理。在种植范围内,要备种16~20 kg/hm2,在稻种浸水前,需晾晒1~2天。需要注意的是,晾晒与消毒工作应同步进行。通常,消毒所用药剂为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并浸泡1~2天,要想使稻种快速出芽并达到保温效果,可使用营养液对稻种进行包衣处理。

1.2 确定水稻的种植环境

要想确保水稻高质高产,就要在准备工作上下功夫。水稻的生长环境直接决定其生长情况,尤其是土壤环境对于水稻的质量和产量起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稻农在选择种植位置时,需要先请来专家实地考察,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土壤的肥沃度与营养状态来分析是否适合种植水稻。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壤透气性、含水量等其他因素,充分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基于此,稻农在选择土壤环境时,要考虑到该位置附近是否水源充足。此外,光照对于水稻的生长也至关重要。水稻是喜温喜光的农作物,在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的条件下才能达到高质高产的目的。因此,在选择水稻种植环境时,应选择土壤肥沃、平坦开阔的种植环境,确定水源、光照充足,同时,也便于日后的栽培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多地地势不够平坦,不宜水稻生长,可通过修筑梯田的方式,满足水稻生长需求[1]。

1.3 采用先进的育秧移栽技术

随着我国机械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水稻的栽培方式也逐渐从人工转化为机械插秧。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模式,机械化解决了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并且,机械插秧取代人工插秧的方法正好也符合当下国家推广的现代化农业方案要求,使我国水稻种植效率与产量大幅度提升,起到了节约资源、高效生产的作用。

1.4 做好幼苗移栽

幼苗移栽是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的是,水稻幼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损伤,因此,稻农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幼苗保障工作。移栽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控环境温湿度,在风力较小的天气开展移栽工作。通常,幼苗的插秧深度要控制在15 cm左右,在此深度下才能确保幼苗抗风抗旱。此外,插秧时,要注意每棵幼苗间的插秧密度,不宜过疏过密,控制好间距,在保证透光透水的同时尽可能多栽种,既能确保长势,又能提升产量[2]。

1.5 阶段性平衡施肥

营养的供应直接影响到水稻产出质量。在水稻整个的生长周期中,施肥是需要全程参与的一道工序。要想确保土壤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应尽可能选择农家肥或有机肥作为底肥。移栽后,水稻幼苗完全进入了生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土壤的肥力平衡。在追肥过程中,需严格依照水稻的生长规律和情况来进行,移栽完成后,首先要施加分叶肥,提升生长速度。在分叶前1周左右,追加尿素或其他氮肥,在分叶后生长到一定阶段,还需适当追加尿素和钾肥。当水稻进入成熟期后,还要适当追加氮肥、钾肥,并配合定量的叶面肥,使水稻颗粒更加饱满、产量更高。

1.6 定期田间灌溉

农田灌溉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水稻田灌溉通常采取浅水灌溉方式,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水量充足。灌溉工作在水稻生长期开始,需要注意的是灌水层不能过深,同时,在灌溉时水势不能过急,避免出现水稻被冲倒的情况。水稻进入成穗期后,需加大灌溉量,同时,也要控制好水层深度,深度以6 cm左右为宜。当水稻处于收割期前1周左右,需停止灌溉并放水,使水稻自然晾晒,方便后期收割工作的开展。

2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

2.1 稻飞虱

2.1.1 发生特点

稻飞虱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此虫害发生的时间与其迁飞的时间联系紧密,通常在5月中旬开始,5月末数量开始剧增,6月末7月初时间出现第四代害虫。一般情况下,晚稻在8月末开始回迁,在9月末,稻飞虱进入第六代害虫的泛滥时期。稻飞虱通常对水稻植株伤害较大,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使水稻大面积减产[3]。

2.1.2 防治措施

通常,稻农采取观察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方式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性水稻品种,遵循因地制宜的种植理念,采取连片种植的方式,能降低稻飞虱反复迁徙带来的危害。同时,要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做好稻田日常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灌溉施肥,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烤田,使栽培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并且,还可以使用生态种植方法,在稻田中养鸭能实现生物防治害虫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调配化学药剂的方式来杀灭稻飞虱,但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出现农药污染。

2.2 稻纵卷叶螟

2.2.1 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其在一年内可繁殖多代。发生稻纵卷叶螟病虫害初期,可发现水稻叶片表面存在微小白点,随着害虫的生长,其对于水稻叶片的危害不断加重。并且,稻纵卷叶螟能够藏匿在卷曲的叶片内取食叶片,使叶片出现条带状的白色斑纹。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内,都有可能发生稻纵卷叶螟虫害,特别是分叶期和穗期最为明显,如果处理不够及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2.2.2 防治措施

几乎所有的迁飞性害虫,在防治工作上都需要关注其迁飞规律,以此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抗病型水稻品种。同时,要做好日常的稻田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优化水稻的生长环境。并且,还可以通过深翻土壤的方法,降低越冬害虫对水稻的危害,尽可能避免使用农药除害,多采取生态防治的方法。如果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可以根据虫害情况,选择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来杀灭害虫[4]。

2.3 水稻纹枯病

2.3.1 发生特点

水稻纹枯病也称为水稻云纹病,是全国水稻栽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水稻纹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尤其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发病最为严重,表现为菌源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水稻纹枯病病菌可越冬存活,冬季隐藏在土壤中,使水稻支柱部分出现菌丝,进而演化为斑块,对叶鞘的危害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会遍布整个植株,最终使整棵植株死亡。

2.3.2 主要症状

水稻纹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的分叶期与抽穗期。染病初期,会出现叶鞘部分产生暗绿色斑点,随着斑点逐渐扩散使叶鞘出现椭圆形病斑。如不及时防治,病斑颜色会逐渐加深,后期大量病斑会扩散为大片面积病斑并逐渐向上部感染,使病变区域出现溃烂,阻碍植株对于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致使水稻出现大面积死亡。

2.3.3 防治措施

通过观察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规律,能够判断出该病害防治应当尽早尽快,当出现病原菌株时应当及时杀灭。一般,应选在春耕灌溉时进行耙田,对菌核打捞,打捞出的菌核要集中妥善处理。并且,要保证基肥施量充足,选定最佳时机开展追肥,控制好氮磷钾肥的配比,避免因氮肥过量而导致水稻徒长。合理进行浅水分叶工作,在生长过程中做好晒田处理,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疏植工作同样需要注意,确保稻田的通风状态,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增加水稻的抗倒伏性。当生长至重要阶段时,可以通过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选择百菌灵等药剂能够有效杀灭病菌[5]。

2.4 稻瘟病

2.4.1 发生特点

稻瘟病是最为常见的水稻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稻种植区。稻瘟病由病原菌导致,病原菌菌丝在特定环境下会发育形成孢子,孢子随风飘散,最终散落在水稻植株上。在阴雨潮湿气候下最易发生。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稻瘟病在我国多地发病率较高,其对于水稻叶片与稻穗的危害较为明显。

2.4.2 主要症状

在水稻生长的整个周期都可能发生稻瘟病。通常,稻瘟病会作用于水稻秧苗、叶片以及穗粒,尤其体现在分叶期。稻瘟病的表现形式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因素而变化。常见于水稻穗茎及枝梗上,发病时,该位置会出现黑褐色病斑,使水稻出现严重的减产问题。

2.4.3 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要在水稻栽种前进行,严格按照浸种、催芽等工序来做好栽种前准备工作。浸泡稻种时,选用400倍稀释的强氯精溶液,在浸泡结束后做好催芽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于稻瘟病的抗性。同时,可选择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保证基肥充足,利用科学的方法调配各种肥料比例,避免出现氮肥过多而造成的稻苗抗性降低问题,依照水稻实际生长情况,合理控制灌溉量与排水量,掌握好稻田湿度。还可以根据稻瘟病发生的时间,选择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和百菌灵等。

2.5 水稻细菌性条斑

2.5.1 发生特点

水稻细菌性条斑属于检疫性病害,同时也是较为严重的病害类型,该病害一般由稻生黄单胞杆菌导致,不仅会削减水稻产量,还会降低水稻生产质量。一般,水稻细菌性条斑通常发生在气候温热多雨的地区,当出现暴雨大风等天气时,水稻叶片会产生创口,细菌会由此感染水稻,且该病害危害范围较广,规模较大。

2.5.2 主要症状

水稻细菌性条斑会出现在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幼苗阶段,感染后会在叶片上出现暗褐色透明小斑,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斑会逐渐扩散,直至扩散到整个植株。在气候条件较为潮湿的地区,能够看到感染叶片出现黄色菌脓,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能够看到较多结块的菌脓。该病菌可能感染水稻的各部分组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会逐渐扩散,使防治难度增大。

2.5.3 防治措施

因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的感染源不固定,因此,目前还未研究出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并且,该病害属于细菌性病害,一旦稻田内出现该病害,会使有创口的水稻植株逐渐被感染,为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需要稻农在栽培管理与日常稻田管理过程中格外注意,遵循以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使该病菌不会进一步扩散。另外,要做好栽培过程中的常态化监测工作,研发出具有病菌抗性的新水稻品种,做好种植前的稻种消毒与催芽工作,提升稻种的自身抗性。当出现水稻细菌性条斑大面积感染时,要对稻田实施全方位杀菌,将稻草统一采收,统一处理,防止病菌继续滋生。带有病菌的稻田,可通过播撒生石灰的方式来杀菌。

3 结论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不仅解决了“三农”问题,也带动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饮食与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但水稻始终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口粮,且水稻在全球的消耗量巨大。虽然近几年,我国在水稻种植及管理方案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很多水稻种植区域还存在栽培技术落后、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使水稻产量及质量难以提升。通过掌握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方法,合理利用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能显著提升水稻质量与产量,满足国家粮食需求。

猜你喜欢
纹枯病稻瘟病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