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种植效益

2024-01-26 10:31潘雪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除草剂技术推广高产

潘雪梅

(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办事处,贵州铜仁 554304)

0 引言

中国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国家,也是大米等粮食产物的主要进口国。通过有效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做到自给自足,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粮食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价值,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是,现有的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受到多重阻力,如何从经济效益和技术角度入手分析提高水稻种植收益的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1 水稻种植技术与种植效益现状

从种植技术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范围较广,横跨南北三十多个纬度。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需要的相关水稻种植技术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方的三季稻和北方的一季稻,在种植技术方面有极大的差异,盐碱地的水稻种植和黑龙江地区水肥状况较好的水稻种植,在技术水平上也有极大的差异。现有的水稻种植往往是延续前人的种植经验,采取极为原始的种植方法,一代一代相传,没有动力进行创新。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适合市场的需求具备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缺乏职业农民,大多数的农户只能进行分散种植,难以提高种植的规模化水平。同时,我国水稻种植的现状阻碍了水稻田间管理的一致化和标准化,混乱的种植技术和良莠不齐的水稻质量影响了市场的统一化建设。虽然技术人员在推广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有效田间管理措施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由于水稻种植范围过于分散,农户的接受程度不一,部分地区的水稻高产种植产量仍然不理想。

从种植效益的角度来看,水稻本身并不是高产种植的品种。因此,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需要在田间管理和技术推广上做好深耕。但是,现有的农户在种子采购、种子选择、化肥施用、农药选择和配备方面没有统一的管理,在前期准备上也缺乏一致性,过多的随机和主观。种植过程中,水稻本身就是需要较多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种植种类。要想为水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就需要极高的劳动力成本和机械成本。对于农户来说,单位面积种植水稻的收益相较于其他的经济作物,并不具备显著的优势,农民投入的有形物质成本和无形劳动成本是不可忽视的。南方丘陵地区种植水稻的环境受限,不论是地理环境,还是自然气候环境,都会影响水稻种植的难度,从而降低水稻收益过小。

2 基于经济效益角度的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对策

2.1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2.1.1 充分进行种植准备

1)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水稻种植需要较为富饶的土壤,为了保障根系的生长,必须对土壤的疏松透气程度、紧实程度做好有效的控制,避免过度压实而造成根系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同时,在土地的管理上,也要控制好有机肥料的增加,避免土地过酸或过碱而影响根系的发育。

2)水稻种植之前,需要优化种子的选择。目前,我国在水稻品种的优良培育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基础保证。农业技术站需要发挥自身的协调和指导作用,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肥、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种植的种子,不要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高产种植经验。

3)做好种植的预先处理工作。通过晒干高产质量的种子,确保来年的春耕不被耽误,利用阳光提高种子内酶活力,从而保障水稻生产。秋收之后,对种子进行干燥预处理,在春耕之前用温水浸泡种子,以改善种子的发芽率。李思平(2020)通过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对水稻生长指标及光合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研究发现,通过温水浸泡种子3 h,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20%~30%。但是,不论哪种浸泡方式都应该控制时长,避免长时间浸泡,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1.2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有效开展一直是我国水稻高产种植的经验,通过水稻秧苗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能够保障精细化田间种植。高产种植的水稻秧苗管理是指提高水稻生存率的组合方式,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需结合种植环境的水肥条件、日照时长、温度情况,水热配合制定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在高温高湿、日照时间长的生长期内进行施肥、除草和排水作业,以促进根系的发育,确保根系获得足够的氧气。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之内做好灌水作业,以确保水稻根系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通过。及时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好秧苗的管理工作。结合水稻不同的生长周期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情况进行除草和施肥,以保障秧苗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

其次,及时了解气候的变化,结合秧苗的生长,制定出有效的田间调整方案。如果水稻的叶片出现徒长不抽穂的情况,需要及时对田间的积水进行排除。如果发现水稻叶片出现干尖黄叶的情况,需要及时补水,找到对应的措施,采取有效的治理办法,以保障根系的稳定生长和发育,促进水稻在生产周期内能够积累足够的干物质,提升产量和风味。

2.1.3 优化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的准确落实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科学的施肥技术是在保障效果的同时,兼顾口味、风味、产量和质量。一些有经验的农户会在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固定的肥料进行田间管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但是对根系提供的养分却并不明显。

因此,需结合水稻的生长发育状态,灵活地调整施肥的组合方式,创新原有的施肥技术,以确保水稻根系的稳定生长。施肥前,需抽样对土地进行调查,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分析目前水稻所需要的养分。单一农户很难进行该工作,农业技术站的人员需要主动推进该工作,调查土壤的养分和水稻结合的配比情况,通过有效的养分分析,帮助农户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和对应的施肥方法,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2.1.4 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

常规的水稻种植主要是应用大规模的除草剂来防控杂草,由于水稻种植的特殊性,杂草防控是重中之重,也是种植的难点。虽然应用除草剂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除草剂的大量应用会影响水稻的风味,也会影响水稻整体的安全质量,使用过多除草剂的水稻,会出现明显的抗药性。李开来(2020)在研究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时认为,当前对杂草有效去除的杀虫剂种类接近200种,但是有20种会对水稻生长造成较大的危害。使用除草剂时,如果不能够合理地鉴别一整片地块的水稻,均会出现明显的抗药性,导致除草剂连续应用的效果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的用药模式,通过合理的防治组合方法,采用针对性、小范围、更加精准、具有靶向治疗作用的除草剂进行除草。例如,对于稗草,可以采取秧苗除草剂进行去除,含有丁草胺以及其他复配成分的除草剂,对于这一类杂草,具备显著的去除效果。于国平(2020)在研究中认为,秧苗除草剂对水稻田间的稗草治疗效果可以达到100%,具备明显的除草水平。即对于杂草的早期防治以及针对性地选择小范围的药剂开展早期预防工作,能够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并且解决田间杂草的抗药性问题。

2.1.5 开展有效的田间诊断

病虫害防治是田间诊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病虫害的有效诊断,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蔓延,能够改善病虫害造成的危害,降低病虫害管理的成本,解决传统田间管理在病虫害方面明显滞后的问题,以预防为主,构建病虫害预警的灾害体系。

农业技术站在进行田间诊断时,可以采取GPS、GIS等远程监控体系,结合目前的数据分析,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开展稻田的实时监控,了解水稻长势数据,土壤水分累积情况和肥力变化情况。通过综合数据监控,分析影响水稻因素,及时给予农户预警,方便农户进行调整,把握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及时遏制主要的不利因素,做到对各个生长阶段之内的病虫害类型的了解,从而应对突发的病虫害危害。将田间诊断技术贯穿在水稻种植的全生命周期内,以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水稻种植的负面影响。

2.2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2.2.1 大力培育技术推广人才

教育为先,育人为本。技术站在进行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上,需要联合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农技推广机构和其他的社会组织,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的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技术站也需要为自身的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线上培训、在职进修、学习深造的机会。帮助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地积累,更新知识库,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技术站还可以采取集体指导法和针对性指导法,建立农户和技术人员之间的链接平台。表彰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效益的水稻种植农户,从而在所有农户之间形成一种争相效仿的群体效应,激发农户的学习兴趣。

此外,农业技术站还需要严选推广人员,结合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型农民创建的成果,面向推广技术人员,考察其能力、态度、服务意识。尤其是关注到新型职业农民当中,通过自身实践成为新技术研发的推广者,鼓励其加入农业技术推广的团队当中来,加强水稻种植配套队伍的建设。鼓励职业农民的发展,开创种植的新局面。培养一大批懂原理之关键、能操作、会保养器械的新型农民,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

2.2.2 拓展渠道,优化技术推广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水稻种植技术的线上推广机制,以完成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目前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农业部门需要加强网络覆盖和信号基站的建设,在农村推广更多的高性价比电子产品,以方便农户在更低的成本范围之内。对农业技术进行学习和关注,同时需要完善线上推广的渠道,丰富农业技术的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除了影视、报纸等传统的方法,还需要利用目前的新媒体方式,涉及更多受众喜爱度宽的阅读内容。农业技术站还可以在管辖区域范围之内,组织更多受农户欢迎的稻田画比赛、农业技术问答大赛、农业科技展览会。利用好目前的微信群、QQ群等通信工具,做好技术的双向沟通和促进。

例如,泰兴市在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上,就利用“智慧泰兴”和“农技坛”两个APP进行了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农户线上智能化沟通和答疑工具,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共享。泰兴市还通过自身的短视频建设,宣传农业种植技术。借助抖音和快手的热门短视频APP,增加创新内容的传播。农业技术站的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开通直播间,吸引农户进入直播间学习农业技术,并且购买相关的农产品技术衍生品,互相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推广效果。

在宣传上,还要优化线下沟通的反馈机制,关注创新推广的早期应用者,采集他们的反馈数据。由推广人员提前对线上培训的结果进行指导和数据的反馈,做好现场答疑活动。与农业机械的4S店以及其他农机具的维修部门做好对接与联系,观察和访问使用者的使用心得。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线上线下推广的联动机制。

3 结语

综上,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和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农户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双向互动。在未来,还需不断地优化推广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善对应的法律政策,形成为民行政、依法执政的整体环境,解决种植农户和推广人员学历较低、人才储备不足、科技成本高的问题。在水稻种植的集中地块内,加强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的建设,推广小规模、高精准、中小型的水稻种植机械,提高合作涉及成员的效益,培育水稻种植的新型农民。携手共进整合多元主体,共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设备,推进水稻种植体系内部的资源优化,提升整体的种植效率。

猜你喜欢
除草剂技术推广高产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农药及除草剂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