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4-01-30 06:31雷敬谋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革课堂教学

摘 要: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其要求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以促进义务教育的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存不足,提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路径,促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雷敬谋(1969—),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民族初级中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并从过程及方法、知识及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度融合等维度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倡导个性化的创新阅读模式,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阅读量。然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新課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明确改革方向,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存不足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仍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录笔记。尽管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互动”环节,但这种“互动”往往仅限于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很难真正使学生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课堂氛围也往往较沉闷、严肃。此外,这种单一的知识灌输方式无法顾及学生差异化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空间,虽然能够被动地记住知识,但在实践中往往无法灵活运用[1]。同时,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很容易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课堂互动欠缺

适当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互动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材的互动。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监督,并通过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思想状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然而,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重视课堂互动,他们很少为学生提供表达个人观点和反映学习问题的机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和学习空间,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2]。

(三)多媒体教具应用存在问题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已开始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具来创新教学方式。但多媒体教具的应用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应用效果,并干扰正常教学进程。以电子白板的应用为例,电子白板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功能也尚未完善,若教师选择不当,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此外,电子白板的操作界面比较复杂,操作过程比较烦琐,对于部分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来说,会有一定的应用难度。还有部分电子白板的投影效果不太理想,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电子白板的相关软件和硬件设备有一定复杂性,使用中容易发生故障,从而对教学进度产生影响。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意事项

(一)注意探究式学习的开放程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会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该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助于推动课堂信息化改革的进程。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阅读活动的组织,阅读内容应具备一定的深度,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把握好开放程度,若开放程度过低,将难以发挥该模式的价值与优势;而若开放程度过高,则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复杂,进而影响教学质量[3]。此外,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并确保内容具有一定的交流性,以促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为尽可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并在此目标引领下合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自主学习建议和指导,以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与质量。

(三)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知识,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在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注意遵循教学规律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始终遵循教学规律,认识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是相统一的,保证教学的科学与有效,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并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基于学生需求,顺应学生心理,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后要培养学生广泛的读书爱好,使其尽量提升阅读量,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并且会读书。另外,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可通过合理的提问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感度,为其语文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路径

(一)关注信息化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而是逐步转向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讲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并衍生出多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入微课、电子白板、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首先,积极引入微课。微课通常是以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为中心展开的,具有目的突出、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等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助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小组讨论环节利用微课来引入讨论话题,或者将一些课外的语文教学素材导入课堂,辅助课内讲解和讨论;也可在讲解语文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时引入微课,进行更加详细、生动的解释;还可在微课中介绍一些实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若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某些知识点仍然存在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将微课分享给他们,以便他们在课后复习和巩固。例如,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教学中,由于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引用了多个典故,很多学生可能对这些典故不够了解,加上词中所描写的军营生活与学生当前的生活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在微课中展示词中所引用的典故,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与“五十弦”“八百里”“霹雳弦”“的卢马”相关的故事,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辛弃疾的崇拜之情,并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深刻感受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理想以及壮志难酬的思绪等。

其次,灵活应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具有多种功能,并且仍在不断升级,包括现场摄影、内容存储、內容插入以及画面缩小与放大等。通过应用电子白板,教师可将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内容相整合,搭建教学资源库,并在其中导入与语文课程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方便教师随时取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以生动地再现人物形象、文中场景等,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程度,加快学习进度,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社会背景以及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的联网功能以及丰富的资源库,搜集一些与孔乙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模式。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经常出现课件使用不当或内容质量欠佳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对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关注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和科学应用。教师要积极学习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设计技术,深入了解多媒体讲台的使用方法和作用,自觉提升多媒体素养,明确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当为课堂和学生服务,避免出现形式化教学的问题。例如,在新闻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成熟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平台(如“八桂教学通”),帮助学生获得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在设计教育平台时,教师可设置多个板块,包括讨论、问答、签到、调查等,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此外,平台中还可设置拓展阅读模块,帮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并积累阅读知识。又如,在《女娲造人》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女娲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加深对女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讲解和深层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二)做好生活化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既要创新教学方式,又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订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相符的教学计划,还要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生活化元素,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并在学习中进行深入思考,获得深层次的感受,积极地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从而切实提升学习效果[5]。例如,在《雨的四季》的教学中,作者对四个季节的雨的不同特征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述,表达了其对雨的喜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雨的情感。无论学生表达的是喜爱还是厌恶,教师都不应过多干预。通过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渗透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内容、主题,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融合在一起。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种类型的文章,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创新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翻阅资料等方式查询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关系等,促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如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材料,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阅读交流期间,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阅读感受、人物性格以及情感表达等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随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可根据文章类型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如文章是描写景物的,就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使学生结合真实体验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愉悦、轻松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春》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去郊游或进行周末观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的气息,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意境美。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高效,对语文学习充满期待,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

(四)创新多元化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体现多元化的特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方案设计期间深入分析与研究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方案中融入多元化的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学生能够获得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并逐步提升综合学习水平。考虑到不同的初中生在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面对相同的文章,他们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通过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中设置表演环节,引导学生基于文章内容、人物、情节等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再如,在叙事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内每个学生的职责和分工,使其基于文章故事进行课堂表演,全面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通过引入表演,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并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又如,在《背影》的教学中,不同学生对父亲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对父亲的描述,回想一下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之后,教师围绕“我眼中的父亲”这一主题组织征文比赛,引导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创作。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可在班内开展阅读评比活动,使学生正视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充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并把握好改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关注信息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创新多元化教学。

[参考文献]

王尧.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24.

袁晓梅.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提升教学效果[J].格言(校园版),2021(36):30-31.

翁晓波.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J].作文,2021(48):26-27.

杨玉琴.以生为本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1(50):167.

黄晓岭.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4):32-3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改革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