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路径探索

2024-01-30 07:29李流娟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信息化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但有利于推动教学实践的转型升级,也将丰富教师的教学选项,使课堂教学的层次更为立体,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文章着重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并结合统编版教材的相关案例,详细阐述了推动小学语文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字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数字资源应用研究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流娟(198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华侨小学。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样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举措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着重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途径,推动线上线下统筹的混合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和特质,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概述

所谓教育信息化(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指的是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融合进行了充分部署和安排。以此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全新趋势和热点。

(二)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科目,也是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科目。将信息技术手段和模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样态,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层次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将会产生多元意义和丰富效果[1]。

其一,信息技术的融入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使得教学的手段和模式更加多元,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加从容地选择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生动形象、立体多元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语文教学变成一场知识展示的“表演”,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辐射力。微课、云班课、视频课文等不同媒介和方式,都是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展示,都会给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其二,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搭建多样的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学生中心论”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将受益匪浅。例如,教师利用视频影像来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对古诗的重要知识点、历史背景、情感主题进行揭示,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利于学生自发进行探讨和研读。换言之,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因此获得发展。

其三,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打造更为开放的教学实践样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有力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云班课引导学生在家进行预习,然后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围绕预习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就实现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的融合,能够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一)推动互联网普及,增强教师信息化技能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体,也是改进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融入信息化大潮,强化自身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在互联网思维的武装下开展高水平的课堂教学[2]。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拓宽教学视野,主动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例如,广西各地的小学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推广八桂教学通、希沃白板、班级小管家等互联网软件,这些软件和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开发数字资源、设计线上教案,推动一体化教学。为此,学校应以教育信息化为起点,推动信息技术进课堂,确保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走深走实。

学校可以根据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与主题培训,与高水平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交流互动,共同探讨信息化教学趋势、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高水平教师、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来校开展讲座,分享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与做法,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启示、丰富认知。同时,学校也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介入水平,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善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语文课堂情境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并善于把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倾向和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和模拟,促使教学形态发生变化,教学层次得以改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要素集成起来,从而显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全情投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语文教师可以打造课堂情境或场景,更好地展现语文知识点的妙处,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情境中,深刻感知知識内涵,并形成人文素养[3]。八桂教学通、希沃白板、班级小管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工具,为构建多媒体课堂助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预先搜集大象耳朵的相关素材,包括图片、小视频和动漫等资源,并制作成5—7分钟的微课,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佐料”。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微课,一边对课文的内容、字词句进行解析。通过微课,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时对大象耳朵形成直观的认识与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主题。通过类似的方法引导,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再现”,强化学生的思考与互动,提升情境教学的深度。

(三)开发数字化资源,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

根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教师应将小学语文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夯实信息化资源基础,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支持,确保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趋势,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確保语文课堂层次不断深化。据此,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向入手来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工作。

第一,利用学校内网与资源库,开发语文数字资源。许多学校已建立了内部网络系统与教学资源库,这是小学语文数字资源的重要来源[4]。语文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需求入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库开发数字资源,设计线上课程与授课任务,开展线上教学与测评。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库预先搜集相关素材,编制线上课程,发布线上预习任务,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字词句、阅读疑难点、主题思想等进行先期探索,然后在线上与教师交流。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展示搜集到的数字资源,配合课文进行深度讲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要点,提升理解深度。

第二,利用大数据和开放平台,搜集课堂教学素材和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AI及开放平台搜集并制作数字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品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在中国知网、百度文库、学科网等平台搜集相关资源,整合关于开国大典的“来龙去脉”的要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理解开国大典的前后细节,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第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创编特色校本课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是现有教材与课程之外的特色课程,其开发途径多种多样,而互联网和信息化平台就是重要的来源之一。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与整理特色素材,打造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这一方面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认知水平,强化人文素养。例如,广西地区的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开发相关资源,创编具有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通过预先制作的线上课件对学生进行测验,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打牢课堂教学基础。

(四)打造混合式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动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更加深入,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对语文教师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教学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开阔、多元。如前文所述,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延展,通过布置任务、线上联动、作业设计、信息互动等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破除物理空间的阻隔,实现语文教学的全时段推进。当然,按照新课改与“双减”政策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重在对教学形态进行改进,优化学生的知识体验。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预先在云班课、教学通等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熟读文章、了解内容,掌握三个主题的写作方法和意图。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预习主题进行逐层分解,并建立网络学习档案,将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学习历程记录其中。通过打造混合式学习模式,语文教师可以及时跟踪记录学生每次登录学习的时间点、学习时长、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讨论交流情况等,以此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并对线上线下教学的缺失进行总结和改进。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混合式模式,可以动态化地对学生进行测评,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监控,确保教学更为完整、有效。例如,在《童年的水墨画》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评分系统对学生的习题测评进行批改,然后在线讲解,给出有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要点,在“回头看”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课文理解水平,巩固知识能力。

(五)围绕语文课堂需求,引导探究式学习

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基础,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元、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得到提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价值,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变换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提升学习能力[5]。例如,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授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课堂知识要点,罗列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穿插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组成小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知识疑难点,形成默契。通过这样的方式,信息技术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将得到加强。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影像展示圆明园的壮丽景色及其遭遇英法联军纵火后毁于一旦的历史景象。随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随堂探究与分析,通过研读文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晚清政府无能腐败、国家惨遭荼毒的历史无奈,并对这座曾经的“万园之园”产生惋惜之情。在多媒体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及探究。通过对课文的逐层解读、分析,学生的课堂探究意识将更为突出,课文学习能力也将得到磨炼。总之,语文教师应善于把握信息化课堂构建的要求,以信息化教学为导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切实提升知识水平和探究技能。

三、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愈发普遍。语文教师需要切实提升信息化思维,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确保信息技术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张静.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J].小学科学,2022(12):96-98.

刘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2):149-151.

冯玉洁.打造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2):53-54.

金淑荣.玩转互联网让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起来[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29-230.

李伟.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21(22):182-184.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信息化
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建立中文DOI标识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