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新课型背景下小学劳动课堂教学的变革

2024-01-30 08:15石岩梅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素养立意新课型”营造了一种新的学习生态,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平台,它能让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素养立意的新教学理念,为教师的技能指导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进一步优化劳动课教学奠定了基础。文章从环境布置、合作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阐述素养立意新课型背景下小学劳动课堂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素养立意;小学劳动;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石岩梅(1977—),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小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这表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1]。

劳动教育注重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思维的培养。劳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特点,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动手操作的主体,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因此,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其从操作中找到问题,在实践中质疑,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下面,笔者以执教“不织布作品的制作和拓展”一课为例,谈一谈素养立意新课型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学的适应与变革。

一、变革环境布置,打造个性课堂

有适应学生个性课程的选择,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增强合作交流,加强个性化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劳动课堂环境进行个性化布置(如图1)。

首先,创新班级课桌椅摆放形式,采用四五人一组的小组向心式座位编排形式,便于小组学习、交流与合作。周边设置多个学习活动区域,如工具区摆放着剪刀、尖嘴钳、细铁丝、缝线器、固体胶等制作工具;材料区摆放着各色不织布、各色绒线、各色小珠子、厚纸板等制作所需的材料;提高区是专门为学有余力、制作较快的学生设计的,放置有关不织布设计制作的资料和要求更高的任务;展评区用于展示和评价学生所完成的不织布作品;陈列区则用于长期摆放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为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上课伊始,当笔者在展评区里率先展示自己制作的不织布作品时,学生立刻被吸引,兴奋地欣赏与观察起来。于是,笔者顺势引出课题:“这是老师的不织布作品,大家觉得可爱吗?你们想拥有一个这样的不织布作品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笔者再说:“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尝试设计制作一个不织布作品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程的类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借助欢乐的比赛、有趣的游戏、动态的图片、生动的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2],让学生入境动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劳动步骤及要点。

二、变革合作方式,强化技术学习

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3]。而在素养立意新课型教学中,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教师必须变革学生合作形式,科学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首先,为方便合作探究,笔者改变了学生的桌椅排列形式,以构建师生平等多向交互的交流模式,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表达交流,从而有效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提高师生交往与学生活动的质量;其次,创建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舞台,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术;最后,变革合作探究形式,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重点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智慧成果,从合作探究主题活动切入,使学生真正学会应用劳动技术。具体实践如下。

在上课之前,笔者采用学生自主组队的方法,让班级学生组成若干小组,要求组内成员协商选出组长,以便在合作中分配任务,协调关系。接着,笔者设置了多个合作探究环节。第一,合作探究不织布的平针方法。学生在探究针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问题:有的学生缝得太紧,边沿皱起来了;有的学生缝得太松,很容易散掉……对此,除了个别指导,笔者还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分析同学缝线的姿势、位置等是否存在错误。而后,笔者邀请操作比较标准的学生到演示区进行演示,帮助其他学生掌握缝线的方法和标准。第二,合作探究多色不织布的多种缝制方法,如回针、卷针、贴布缝和打结等。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分工,用不同的方法缝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變革学习方式,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4],素养立意新课型教学注重引导、发掘、提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实践、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劳动。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素养立意新课型教学强调个别化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为其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在教授“不织布作品的制作和拓展”时,为了达成通过素养立意新课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体验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设置了自由度较高、功能较为全面的学习活动区域,如工具区、材料区、提高区等。在制作不织布作品时,各小组要自主讨论选择什么工具、什么材料,然后由组长派代表到工具区和材料区拿取相应的物品,最后进行合作实践。这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个性化学习。在美化不织布作品时,除合作外,允许学生以个体的形式自主选择各种颜色的不织布,设计拼贴美化方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这是以学生个人为主的个性化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动手能力较强,能够提前完成笔者设定的基础性目标。于是,笔者引导他们尝试完成提高区中的进阶任务,以进一步提高设计制作能力。在提高区里,笔者放置了相关不织布作品的图片资料、微课视频,以及提高课题(如不织布在生活中的美化应用等)。这是学生落实深度学习,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节课结束后,如果有学生对不织布制作还有继续探究的兴趣,也可以到提高区获取资料,在课外进行拓展学习。这是学生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

多种活动方式符合素养立意新课型的教育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事实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发现、研究劳动知识,所以教师在素养立意新课型教学过程中要适应新观念,寻求“学”与“教”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要让学生自主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与潜能,找到自身的优势领域,充分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变革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对于在素养立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素养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评价产生的正向激励效应,使学生真正认识自身的能力、潜能和价值,更加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变革以往传统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教育和改进功能,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教师要改进课堂即时语言评价。在素养立意新课型的教学中,学校对班级学生容量进行重新规划,单位班级学生数量较之前少,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基于此,教师要重视优化评价用语,在课堂即时评价中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如某同学平时表现一般,但在缝线比赛中缝得又快又好,对此,笔者马上给予激励评价:“你缝得这么快又这么好,让我们都吃了一惊,真棒!”某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了不少问题,笔者也及时给予评价:“你们发现得真多,说明你们小组成员很会思考问题,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而对于某同学回答问题时答案错误的情况,笔者会鼓励他:“你的回答离正确答案已经很近了,而且你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的,你真勇敢,再思考一下就会找到答案的。”

第二,要改进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学生在完成不织布作品后就会将其放在展评区,由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各个作品的优点、创新点,组织学生评选优秀作品,并将学生作品上传到QQ群和微信公众号,听取家长的评价,最后整理优秀作品放到陈列区进行长期展示,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维持学生的创作热情。其余作品则要求学生收藏起来,建立作品档案,允许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或重新制作作品,经过再次评选,更新陈列区展示。

素养立意新课型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反馈评价。具体到小学劳动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丰富、灵活,除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状态、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价。通过变革评价方式,学生的研究热情高涨,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们期望自己能获得成功,期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小学劳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加强素养立意新课型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去发现、实践、探索的机会,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周晓园.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以“缝制小布袋”为例[J].中国教师,2021(11):63-65.

王芳浩.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课堂结构的优化[J].小学时代,2020(1):87-88.

卞文霞.利用多元方法 打造立体课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4):82,84.

关春霞.微课在小学劳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21(9):75-76.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