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

2024-02-18 03:4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糜烂面天疱疮水疱

于 涓 赵 莉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中医皮肤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天疱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寻常型天疱疮是其中病情较重的类型,治疗困难,临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程较长,通常需2~3年,且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使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较好效果,但该药临床上常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本例患者因惧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选用中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患者体质得到了改善,感染发生可能性降低。

1 验案举隅

唐某,女,65 岁。因“周身红斑、水疱、糜烂伴痒1 月余”于2021 年11 月29 日入院。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外用激素类药膏,未见明显好转,周身糜烂面持续增多。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9年,目前血糖控制略高于正常值。查体:一般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皮、额部、眼睑、躯干部可见黄豆至蚕豆大小红斑或糜烂面,部分糜烂面上可见黏着性黄白色鳞屑,部分红斑上可见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尼氏征阳性;头皮糜烂面上可见脓性分泌物;胸背部分红斑、糜烂面融合;口腔黏膜可见数个绿豆大小溃疡。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PDAI)评分28分,日本天疱疮病情严重程度评分(JPDSS)15分。

入院检查:电解质检查示钾、钠、氯均正常,钙1.95 mmol/L;总胆固醇(TC)6.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3.8 mmol/L;空腹血糖(FBS)7.08 mmol/L;C反应蛋白(CRP)8.31 mg/L;桥粒芯蛋白1(DSG1)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135.04 RU/mL、桥粒芯蛋白3(DSG3)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103.64 RU/mL。创面细菌培养(头皮):金黄色葡萄球菌。心电图示T波改变。胸部X线:主动脉迂曲,气管受压右偏,请结合临床。腹部彩超:轻度脂肪肝,左肾结石。组织病理:呈表皮松解性皮病改变,提示天疱疮可能,免疫荧光阴性。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便常规及大便隐血、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系列6项、免疫球蛋白、补体、甲丙肝抗体、乙肝五项、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HA)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时皮疹痒痛,心烦焦虑,胃纳欠佳,眠浅易醒,便溏溲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辨证:心火脾湿夹瘀证。疗法为凉血泻心、清脾除湿、活血化瘀,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组方:茯苓15 g,黄芩10 g,白术10 g,栀子6 g,生地黄15 g,茵陈6 g,枳壳10 g,泽泻10 g,淡竹叶6 g,麦冬10 g,灯心草3 g,甘草10 g,桃仁10 g,红花10 g,鸡血藤30 g。服用10 剂,日1 剂,水煎取汁28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140 mL。周身皮损处以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院内制剂,辽药制字H20150824)湿敷,每日2次,每次15 min;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华夏生生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95,规格:每100 mL 含乳酸左氧氟沙星0.2 g(以左氧氟沙星计)和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0.5 g,每日1 次;卤米松乳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81019)、红霉素眼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270,规格:0.5%)于皮损处外用,每日2次。

患者因惧怕药物不良作用,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入院后,每天仍有新发红斑、水疱、糜烂面10余处,尼氏征持续阳性。充分告知患者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并签署利妥昔单抗知情同意书及超说明书用药说明书后,于12 月7 日予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54)1000 mg 静脉滴注1 次,静脉滴注时全程心电监护。静脉滴注前,予苯海拉明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64,规格:1 mL∶20 mg)20 mg 肌肉注射、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47,规格:2 mg(按地塞米松磷酸钠计)]10 mg肌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片(安徽仁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673,规格:0.3 g)0.1 g 口服。1 d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白蛋白37 g/L;淋巴细胞亚群:总T 淋巴细胞百分比92.62%、辅助/诱导T 淋巴细胞百分比64.66%、总B淋巴细胞百分比0.06%、淋巴细胞计数1158/μL,B 淋巴细胞CD19 1/μL。用药后1 d 起,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87,规格:磺胺甲噁唑0.4 g,甲氧苄啶80 mg),每日1片。

出院时:患者眼睑糜烂面基本愈合,头皮、口腔糜烂面积较前无明显变化,头皮糜烂面分泌物较前减少,躯干四肢红斑颜色较前明显变淡、变暗,原有水疱大部分干涸结痂,前胸及背部每天仍有2~3个新发水疱,尼氏征阳性。

12 月21 日,患者再次入院,皮疹略有瘙痒。查体: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可见黄豆至蚕豆大小红斑,部分红斑上可见黏着性痂皮,部分红斑上可见约数10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水疱、大疱,疱壁松弛、疱液清,尼氏征阳性;头皮部分水疱破溃、糜烂、大量痂屑,少许脓性分泌物;口腔颊黏膜可见两枚绿豆大糜烂面;眼部、外阴黏膜未累及,关节未累及。PDAI评分24分,JPDSS评分13分。

入院检查:DSG1 抗体IgG 测定135.73 RU/mL、DSG3 抗体IgG 测定79.685 RU/mL;FBS 7.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8%;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总B淋巴细胞百分比0.04%、B淋巴细胞CD19为1/μL。血脂4项:TC 为6.12 mmol/L、LDL 为3.64 mmol/L,补体C4 为0.77 g/L。彩超:轻度脂肪肝,左肾结石。创面细菌培养(头部、胸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心电图:偶发室性早搏,肺型P波,心率每分钟90次。降钙素原(PCT)、胸部X 线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再次入院时患者胃纳欠佳,口苦咽干,溲黄,苔黄白,脉沉弦,大便略干。辨证为肝气犯脾、脾虚湿蕴证,予以疏肝和胃、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拟方如下:麸炒苍术30 g,麸炒白术30 g,茯苓30 g,黄芩10 g,栀子10 g,茵陈10 g,麸炒枳壳10 g,泽泻30 g,连翘15 g,生地黄20 g,麦冬15 g,甘草10 g,醋延胡索10 g,淡竹叶10 g,灯心草10 g,太子参10 g。服用10 剂,日1 剂,水煎取汁28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40 mL。再次予利妥昔单抗1000 mg静脉滴注1 次,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卤米松乳膏、呋喃西林膏(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自制药)、红霉素眼膏等抗炎止痒、抗感染皮肤护理。

出院前复查:总T 淋巴细胞百分比87.82%、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百分比59.06%、总B淋巴细胞百分比0.02%、B 淋巴细胞CD19 为0/μL。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电解质、心肌酶、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检查基本正常。出院时周身红斑明显变淡、变暗,未见新生水疱、大疱,原有水疱均已干涸、结痂,黏着性痂屑基本脱落,头皮已无脓性分泌物,糜烂面基本愈合,颊黏膜糜烂面面积明显缩小。PDAI 评分8 分,JPDSS评分9分。

3 个月后随访,皮疹未复发,每月复查肺CT,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2 讨论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主要发生于皮肤及黏膜部位的大疱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发生疱壁薄、松弛易破的水疱或大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寻常型天疱疮是其中病情较重的类型,临床治疗困难,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二者联用,但存在治疗过程长(通常需要2~3 年)、药物减量缓慢(减量过程中非常容易病情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且严重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死亡,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国内外有学者[2,3]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短程小剂量激素作为天疱疮的一线治疗方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激素,可更有效地清除DSG 特异性自身反应性B 细胞[4]。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与特异性B细胞跨膜抗原CD20 结合,引起B 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从而间接清除生成自身抗体的浆细胞[2]。

本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及家属因惧怕药物不良反应,拒绝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故选用中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第一次注射利妥昔单抗后,B 细胞明显降低,其后仍维持较低水平。有学者[5]认为,长时间维持较低B细胞水平的患者复发率低,且B 细胞重建越晚,复发率越低,重建时间超过12 个月的患者复发率为10%。利妥昔单抗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最常见的为肺部感染[6],与其持续的低B细胞及T 细胞计数相关,常发生于用药后2~3 个月,重症肺部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常见于同时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2]。国外有学者[3]统计,利妥昔单抗用作一线治疗时,患者发生感染概率较单用激素明显降低,如果将利妥昔单抗作为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线用药,肺部感染的比率会大大降低。治疗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利妥昔单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了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以外,还有首次用药时的输液反应、造血系统抑制、心血管事件等,特别是第一次用药时,用药前应使用苯海拉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预防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应严格控制输注时间,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对症处理。还应告知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为超说明书用药,做到患者知情同意。

寻常型天疱疮中医学又称为“浸淫疮”“赤火疮”“蜘蛛疮”等,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重、病程长、愈后差,容易复发。中医辨证天疱疮多分为4 种证型:心火脾湿证、毒热炽盛证、气阴两伤证、脾虚湿盛证。中医认为寻常型天疱疮急性期以脾虚湿盛为本,湿热、毒热、血热为其标。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急性期治疗重点应放在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上,又因“治病必求于本”,所以在治疗中又要立足于健脾益气;寻常型天疱疮在慢性期和后期,多因毒热或湿热耗伤气血,出现气阴两伤或脾虚的主证,故对此类患者应以养阴益气为主、佐以除湿解毒或清热解毒[7]。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有着独特的优势,以辨证论治为经纬,从病因病机着手,从整体出发,兼顾个体差异,在提高效果、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率、预防不良作用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本例患者第一次入院为寻常型天疱疮急性期,表现为皮疹痒痛、心烦焦虑、胃纳不佳、浅眠易醒、便溏溲黄,辨证为心火脾湿夹瘀证,治以凉血泻心、清脾除湿、活血化瘀,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内服。茯苓、白术、泽泻健脾除湿;黄芩、麦冬、栀子、生地黄、灯心草、竹叶、生甘草泻心火除烦;茵陈、枳壳清化湿热;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经治疗,患者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信心增强。第二次入院时,患者已进入病情稳定期,属肝气犯脾、脾虚湿蕴证,以疏肝和胃、健脾利湿之法,调和脾胃、稳固脾气,扶正祛邪。疏肝和胃固脾胃之本,健脾以扶助正气,利湿以驱邪外出。方用麸炒苍术、麸炒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黄芩、栀子、茵陈、枳壳清热除湿;连翘清热解毒;延胡索疏肝理气;生地黄、麦冬、甘草、淡竹叶、灯心草清热除烦;太子参益气扶本。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状态,增强患者体质,加强患者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笔者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 个月随访,患者皮疹无复发,血常规、肺CT 未见异常,无其他不良反应,目前仍在随访中。

猜你喜欢
糜烂面天疱疮水疱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冷冻疗法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疗效观察
β防御素-2在天疱疮中表达的研究
4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初次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牛水疱性口炎的诊疗实例分析
利普刀、微波与冷冻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比较
祛腐生肌散联合波姆光治疗重度宫颈糜烂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