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预防是关键:多病原叠加的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

2024-03-04 09:00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腺病毒流感病毒流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侯 伟

冬季天气寒冷,孩子们的免疫功能可能会降低,因而特别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都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随着病程的延长,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病毒已超过3000多种,其中人类致病病毒约1200多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地被发现,以往对人类不致病的病毒也随着环境的改变导致病毒基因发生了变异,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这种新发传染病,儿童普遍易感,多表现为家庭、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聚集性发病,这些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

与往年相比,2023年呼吸道感染的活跃期提前来临。自10月初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数量开始增多,随后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儿童数量也逐渐上升。进入11月下旬,感染流感病毒的儿童数量明显增加。国内多地的监测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不同年龄群体的主要病原存在差异,其中,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而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存在多病原叠加的情况。例如,有的患儿患支原体肺炎后,经过治疗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且咳嗽减轻,但随后再次出现持续高热和咳嗽加重的情况,这可能是支原体感染叠加腺病毒感染,或者是与流感病毒叠加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实现的。病原体携带者咳嗽、喷嚏、呼出的气体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病原体。研究显示,感染流感病毒后3~5小时,病毒就开始排出,在流感患者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是病毒排出的高峰期。每个由流感患者呼出气溶微粒中都可能含有10万~100万个病毒。因此,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很容易被感染。

儿童不同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特点

1.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够独立存在的微生物。与细菌不同,支原体缺乏细胞壁结构,因此,诸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无效。肺炎支原体既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其中,支原体肺炎尤为严重,重症者会出现心血管、消化、血液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典型的支原体肺炎在5岁及以上年长儿童中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中度发热,并伴有刺激性干咳,甚至可能出现类似“百日咳”的症状。然而,近期发现支原体肺炎在临床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年长儿,婴幼儿也有发病的可能。对于诊断支原体肺炎,咽拭子支原体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都可以作为诊断依据。由于检测出的阳性率较低,即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相比之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结果可靠,同时还可以检测病原载量,因此项指标对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作用。所以,对于疑似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建议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以明确诊断。同时,由于婴幼儿也可能感染支原体肺炎,因此对于疑似病例也应进行相关检测。

对于轻症肺炎支原感染患儿,在其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中度发热、咳嗽不严重,可以居家口服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严重支原体感染病例,由于治疗药物很难到达病灶局部,因此需要在支气管镜下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2.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是引起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它是一种RNA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较为常见。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流感患病率为20%~30%,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更容易受到重症流感的威胁。

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常常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播,比如,幼儿园、中小学校等。根据最新流感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主要的流感病毒类型为A(H3N2)亚型。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并伴有寒战、咽痛、全身肌肉痛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乏力、精神萎靡、咳嗽、咳痰、流鼻涕,以及打喷嚏等症状。继发感染可能会导致肺炎、肺实变等严重后果。

在流感流行季节,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结合流感抗原或者核酸检测可以确诊。患儿一旦确诊或疑似患有流感,应尽早给予特效药物奥司他韦口服进行治疗。该药最佳给药时间是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以内,使用疗程为5天。

3.腺病毒感染

近期,腺病毒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出现的频率有所上升。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其感染后的早期症状包括稽留热,体温39℃~40℃,咽部充血,单侧或双侧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加。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剧烈咳嗽、嗜睡、萎靡、烦躁等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肺不张和肺实变等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腺病毒感染后的早期治疗,可以口服抗病毒中药,也可以雾化吸入干扰素。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超39℃,可以口服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患儿剧烈咳嗽,可以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特罗、福尔可定等;若患儿出现喘息时,可以在雾化剂中加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

总之,对于腺病毒感染的儿童,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加重。

4.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毒病原之一,其属于RNA病毒。该病毒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更容易引发为重症病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无特异性症状。在症状轻微时,表现类似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中度发热和咳嗽。对于婴幼儿,可能还会出现喘息,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学龄前儿童,大多数感染后表现为轻症,且常与支原体感染同时存在。轻症患儿,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对于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的患儿,可以对症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则需要住院治疗。

为什么儿童呼吸道容易被感染

儿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这与他们的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密切相关。婴幼儿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的营养物质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挑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引起不同程度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体内维生素A缺乏,会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减少、消失,腺体失去正常功能,呼吸道分泌的IgA抗体减少,屏障功能减退,从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此外,居室内温度过高或太低,以及天气寒冷时门窗紧闭导致空气不流通都可能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一些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受凉感冒,会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但当气温变化时,如果没有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反而会诱发呼吸道感染。此外,缺乏户外活动也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孩子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室内,很少有机会在户外活动。这些孩子一旦受凉就难以适应,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保持居室温度适宜、注意通风换气,同时合理给孩子增减衣物,并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都可以减少孩子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近期,儿童支原体感染病例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支原体感染通常每隔3~5年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此外,过去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明显减少,导致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而出现所谓的“免疫负债”现象。而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等的患病情况仍属于正常水平。

如何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带有病原菌,因此,人群聚集的地方容易相互传染。为了避免传染或感染他人,外出或者在人群聚集场所时要戴口罩,回家后要洗手并清洗鼻腔;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当注意休息及居家隔离。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应当重视通风消毒工作,以防止出现聚集性感染的发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一旦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在家庭环境中,应保持经常通风,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多饮开水、保持食物清淡易消化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寒冷季节,婴幼儿要特别注意保暖,并适当减少室外活动,以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其作用在于减少感染和降低重症发生率。根据规定,6个月以上的人群均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儿童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因此,建议儿童积极接种流感疫苗,以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猜你喜欢
腺病毒流感病毒流感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载EPO腺病毒的PLGA纳米纤维支架在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