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小鸟带来“鹦鹉热”

2024-03-04 09:00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鹦鹉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刘 敏

春节期间,万先生在家附近的花卉市场采购年货,路过一家鹦鹉店,被里面漂亮的鹦鹉吸引了进去,于是万先生买了两只回家给孙子当宠物玩。这两个新成员到来,的确给全家人带来不少欢乐,每天家人们都会去阳台逗逗鹦鹉,享受新成员带来的欢快气氛。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这两只鹦鹉开始出现不吃不喝、拉肚子的症状,尽管家人们轮流尽心照顾着它们,可最终两只可爱的鹦鹉还是相继死亡。

正当万先生和家人们还沉浸在失去鹦鹉的悲伤中时,万先生的家人陆续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的症状。最先倒下的是万先生的儿媳妇,随后是万先生的小孙子,最后连万先生自己也出现症状。当时正是新冠疫情散发之际,万先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家人们会不会感染了新冠病毒。怀着忐忑的心情,万先生家中三人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由于三人是聚集性发病,且均出现发热症状,血象检查显示白细胞数量正常,但肺部CT扫描显示大片实变及磨玻璃样渗出病变。基于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万先生一家被收入隔离病房接受治疗。

万先生一家在隔离病房心情更加紧张。在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和详细询问病史下,医生了解了万先生一家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扫描的影像特点,经过初步分析,认为万先生一家很可能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在确保间隔24小时以上的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经过专家组成员的评估,万先生一家符合解除隔离标准,并转入呼吸科继续治疗。通过咽拭子核酸检测,检测到了鹦鹉热衣原体核酸,精准锁定了病原体,最终确诊万先生一家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那么,究竟什么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呢?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也就是人和动物都能感染的疾病。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类似于细菌的微生物,但是与细菌不同的是,鹦鹉热衣原体必须寄居于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此病通常通过接触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或其排泄物传播。对于确诊患者,需要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鹦鹉热与各类传染病类似,都有三个基本的传播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首先,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不仅限于鹦鹉,也包括家禽和宠物鸟;其次,关于传播途径,人类通常通过吸入带有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羽毛、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气溶胶而感染。同时,这种病也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最后,鹦鹉热的易感染人群相当广泛,某些特定职业群体,如饲养家禽的人和宠物鸟的主人更需提高警惕,可能因为接触机会多而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

鹦鹉热衣原体经肺吸入后,通过血液循环并在肝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繁殖,随后,这种病原体经过血液播散至全身器官,病变可累及肺、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该病潜伏期为3天至数周不等,主要引起高热、寒战、头疼、肌肉酸痛、乏力、咳嗽、腹泻等症状。不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鹦鹉热和新冠、禽流感有什么区别呢?

鹦鹉热、新冠与禽流感在病原体、传染性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鹦鹉热是由衣原体引起的,而新冠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在传染性方面,新冠和禽流感更容易传播,而鹦鹉热的传染性相对较弱;在治疗方面,新冠和禽流感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鹦鹉热对抗生素敏感,可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大多数患者使用多西环素48小时后退热,患者康复情况较好。

←衣原体模式图

那么怎么判断自家的宠物鸟和家禽是不是有鹦鹉热?我们人类如何预防呢?鹦鹉热在大多数鸟类中是没有症状的,部分鸟类也会出现精神萎靡、厌食、羽毛竖起或凌乱、眼鼻分泌物多、腹泻等症状,甚至有快速死亡的可能。所以,一旦发现这样的鸟类,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密切观察自身的状况,若出现发热、畏寒寒战、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幸运的是万先生一家人最终经过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病情好转康复出院,尽管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疾病,但最终都平安无事。这次经历让万先生一家深刻认识到:宠物鸟有时候会变成“危险的小鸟”,不可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
鹦鹉热衣原体鹦鹉
“鹦鹉热”是个什么病?
别让养鸟误了健康
聪明的鹦鹉活得长
养鸟后出现发热、乏力,当心传染“鹦鹉热”
小鹦鹉
什么是鹦鹉热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熟辣烘鹦鹉
笼中的鹦鹉
PCR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